規上工業總產值超過3萬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萬家、近3年招商引資總額突破1萬億元……過去一年,佛山全面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515”高質量發展目標任務,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實現了“萬億佛山”的再次晉級,交出了一份不俗答卷。
回望2023年,佛山全市上下攻艱克險、爬坡過坎、奮楫爭流,拼出佛山功夫,闖出了新天地,推動省委“1310”具體部署在佛山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邁進2024年,佛山的各項工作已經全面鋪開。堅決扛起“經濟大市勇挑大梁”的政治責任,佛山將切實把省委“1310”具體部署抓得更實更深更細,堅持實體經濟為本、制造業當家,深入推進新型工業化,構建年輕態現代化制造業體系,保持制造業基業長青。
做好“三箭齊發” 塑造產業新形象
初春的佛山大地,一片欣欣向榮的升騰景象。
去年,佛山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3276億元、增長5%,成為全省第二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的城市,新登記市場主體40.3萬戶、增長23.9%,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回升向好的良好態勢。
制造業興,則佛山興。佛山經濟向好、向上的關鍵,在于堅定不移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守實體經濟,絕對不是一件簡簡單單就能做好的事情,必須找準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狠抓新型工業化,佛山基于自身的短板和稟賦,找到了方法:堅持轉型升級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戰新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三箭齊發”,改造、改進、改優產業結構和產業形態,塑造產業新形象。
從產業門類和層次看,佛山制造業有著“三五成群、十有八九”的特點。所謂“三五成群”,就是佛山有8個超千億的產業集群,其中3個是新興產業、5個是傳統產業。所謂“十有八九”是指,31個制造業大類中,佛山應有盡有,其中八成的產品與人民群眾生活息息相關;九成的產業可以實現自我配套。
這樣的產業格局,既有傳統的厚重感,也有新興的發展力。過去一年,佛山實體經濟的“老產業”“新產業”都發生了深刻變化。
堅持轉型升級傳統產業,佛山把技術改造作為保持制造業永遠年輕、充滿旺盛生命力的關鍵密碼,推動全市企業增強技改積極性主動性,持續加大技改投入,在新產品、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上下功夫,不斷提升發展質效。
一年來,佛山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3.7%,總額達891.52億元、居全省第一。58%的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生產方式更加現代,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培育壯大戰新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佛山聚焦聚力科技創新,新舊動能加速轉換。
一年來,季華實驗室作為業主單位牽頭組織實施“璀璨行動”,獲批國家新型顯示技術創新中心顯示裝備平臺。仙湖實驗室啟動建設國家能源氫能及氨氫融合新能源技術重點實驗室。同時,佛山高新區、人才創新燈塔產業園建設取得新進展,三龍灣科技城三大片區協同創新、特色發展。
在此背景下,佛山戰新產業集群加速成型,亮點紛呈。去年,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二期投產,順德機器人制造產業集群入選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南海氫能等4個產業集群入選省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面向未來,佛山將大力推進新型儲能、醫藥健康、新型顯示、工業機器人、新材料、安全應急等新興產業結群聚集,推動數控機床、精密儀器、大型檢測設備等高端裝備制造創新發展,積極布局綠色氫能、人工智能、生命科學等未來產業。
3年招商過萬億 聚集發展新動能
一個城市的制造業有沒有生命力,不僅要看存量產業的發展,也要看產業集群的對外吸引力。
臨近春節的2月6日,佛山市南海區九江鎮傳來喜訊:總投資20億元宏旺高端精密智能制造產業基地簽約落戶當地。項目首期規劃用地約55畝,總投資約10億元,預計達產后年產值40億元。
在如今的佛山,這樣的好消息越來越多,成為經濟發展中最動聽的“鼓點”。
去年,佛山招商引資簽約總額再創新高,共簽約引進1億元人民幣或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534個,首次突破500個,同比增長24.77%;簽約投資總額4022.04億元,首次突破4000億元,同比增長16.04%。
近3年來,佛山招商引資簽約額每年攻克一個千億大關,累計已破1萬億元,打破了人們對佛山依靠本土企業起家、“內生型發展模式”的刻板印象,成為佛山對外開放“磁場”的最好說明。
招商引資是觀察佛山抓制造、抓改革的最佳窗口之一。近3年來,佛山把招商引資作為改革開放的一個重點工程,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在深化改革中建立健全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從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市招商工作領導小組,到首次組建政府工作部門市投資促進局和五區招商局,再到組建9個由市領導擔任組長的重點產業招商專班,以及成立5個重點地區招商工作組,一系列的改革推動佛山招商成績不斷向前。
2023年,佛山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這一新突破,無疑與招商緊密相連。如今,佛山招商引資總量不斷攀升的同時,也帶動佛山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向更青春的方向發展。
另一方面,招商引資3年破萬億元,也彰顯了佛山營商環境改革的成功。2021年6月以來,佛山市委成立市、區、鎮(街)三級“益曬你”企業服務中心,優化升級“佛山益曬你”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加快構建“益曬你”企業服務體系。
從具體舉措看,“益曬你”是一系列創新性、突破性改革的集合,很多舉措走到了全省乃至全國前列。以審批集成為例,“益曬你”企業服務體系讓政務環境更加優質高效。佛山實施商事制度“1時代”改革,開辦企業實現全流程1環節;全國率先推行“一照通行”涉企審批服務改革,實現證照聯辦、多項許可一次辦,審批用時壓縮60%。2022年、2023年,佛山連續兩年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列全省第3名,僅次于深圳、廣州。
從招商引資的突破,到營商環境的優化,佛山狠抓改革,一張藍圖畫到底,打造了集聚新動能的“強磁場”,推動制造業昂揚向上。
聚力平臺大建設 開拓產業新空間
迎接新的挑戰,佛山的底氣,不僅來自紛至沓來的大項目,更來自產業空間脫胎換骨般的重塑。
先來看這一連串成績:云東海醫藥健康產業園成為全省唯一的藥品監管綜合改革先行區。佛北戰新產業園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大塘新材料產業園等核心起步區建設進入“快車道”。高明滄江工業園入選全國綠色工業園區。三水獲授全國唯一的中國食品飲料產業基地……這些發生在2023年的大事無不說明,佛山的產業空間正在迎來喜人的蝶變。
產業空間之變,對佛山制造至關重要。一直以來,佛山“產業不連片、工業不成帶”的問題嚴重。很多產業發展呈現“星星點點”“天女散花”的特點,“大項目找不到落腳點”成為突出現象。
2021年8月,佛山市委十二屆十三次全會提出,決心改變工業不連片、供地不保障、產業不高端、招商不給力的狀況。2021年11月底,佛山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再次強調,堅持以“四大決心”促“四大改變”,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讓佛山制造“基業長青”。
一輪前所未有的產業空間大布局在佛山鋪開,持續推進。在宏觀上,佛山積極構建“中部強核、東西兩帶、南北兩圈”高效聯動產業格局,確定450平方公里以上工業用地紅線。在中觀上,佛山高標準建設佛北戰新產業園和“雙十園區”,加強產業主題園區規劃。在微觀上,佛山實施工業用地“畝均論英雄”改革,規范“工業上樓”建設標準,筑牢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空間支撐。
其中,佛北戰新產業園規劃面積518平方公里,工業用地面積170多平方公里,瞄準醫藥健康、高端裝備、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開展招商引資,逐步成為佛山優化產業空間布局的擔綱主角,為制造業發展提供了最佳舞臺。
而十大創新引領型特色制造業園推動產業“物以類聚”、成行成市,破解佛山“產業不成帶、工業不連片”問題,推動形成布局合理、定位清晰、特色突出、集聚有力的產業發展園區,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建設,全面提升高端產業承載能力。
與此同時,佛山堅持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在全市用好用活土地指標,有序推進“工業上樓”,推動園區提高容積率和投資開發強度,讓有限的產業空間得到最大化利用、實現最高效產出。整個2023年,佛山新增拆除改造老舊工業園區1.25萬畝,累計完成16.47萬畝,盤活批而未供土地2.08萬畝。
新的園區、新的集聚、新的生態,為佛山制造提供了蓬勃發展的土壤和空間。去年,佛山工業投資增長31.8%,工業投資占固投比重由2022年的27.6%提升至40.4%。出讓工業用地1.68萬畝,在2022年出讓1.45萬畝的基礎上再創新高,連續兩年位列全省第一。
佛山的產業空間之變,還遠遠沒有收官,更大的動能正在積蓄,新的產業集群正在成長。
堅持制造業當家不動搖,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全力建設制造強市,佛山有望在2024年交出更高分的答卷。
■鏈接
聚力科技創新,加速新舊動能轉換
佛山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萬家
通過控制激光束的角度和位置,采用激光代替砂輪,在三維空間內自由移動,進行磨削,實現對復雜精密結構的低損、高質、高效加工。這項“硬科技”來自廣東原點智能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原點智能”),主要用于數控機床。
原點智能成立于2015年,短短幾年內,它憑借技術和產品突破,快速成長為國內少數掌握多軸精密激光機床、高檔數控系統雙研發體系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原點智能是佛山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的一個代表,也是佛山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縮影。2023年,佛山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預計達10300家,同比增長18.4%;預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1萬億元。
高新技術企業是科技創新的“排頭兵”,也是壯大新興產業、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力軍”。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萬家為佛山帶來的不僅是數字上的躍升,更是佛山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環境不斷優化的有力見證。
優化創新生態環境
加快高新技術企業提檔晉級
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過萬家,對于一個普通地級市來說,難度極高。
在全國來看,在此之前,北京、深圳、上海、蘇州、杭州、武漢、廣州、成都以及天津9座城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已經突破1萬家。而西安、南京、東莞以及佛山在2022年成為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預備隊。
資料顯示,2023年西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預計突破1.25萬家;2023年南京認定高新技術企業3596家,有效期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1萬家,同比增長11%,實現五年翻番,年均增速21.1%。
由此來看,在高新技術企業總數方面,佛山與長三角科技強市、萬億城市南京站在了一個水平線上,并領先國內絕大多數地級市。
佛山高新技術企業過萬家離不開佛山市委市政府對制造業當家的踐行,以及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高度重視。同時,這也是佛山全市培育新產業、推動企業創新、優化科創環境等一系列不懈努力的結果。
近年來,佛山堅持完善培育發展體系,促進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加速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加快高新技術企業群體培育壯大、提檔晉級。2023年,佛山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達7010家,其中4854家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
佛山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的過程,就是優化創新生態環境的過程。近年來,佛山引導建設集“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一體的科技企業孵化鏈條,成效顯著。目前,全市科技企業孵化器共114家,其中國家級25家、省級7家;眾創空間90家,其中國家級23家、省級8家(含國際化眾創空間1家),孵化總面積達201萬平方米,在孵企業2936家,讓創新載體成為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的搖籃。
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歸根接地是為了促進創新。從政策上看,佛山引導高新技術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的力度很大。全市高新技術企業2022年度研發費用(按加計扣除額統計)達248.88億元;786家高新技術企業獲2023年度研發費用補助超4900萬元。
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培育新質生產力
萬家高新技術企業更是一股巨大的力量。面向未來,佛山從完善培育發展體系、強化高新技術企業創新能力、優化創新發展環境等方面著手,構建覆蓋企業成長主線的全鏈條政策體系,打造“規模大、質量優、后勁足”的高新技術企業集群。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佛山加大高新技術企業上市培育,鼓勵企業進入科創板、創業板等多層次資本市場融資。目前,佛山上市企業81家,其中52家高新技術企業,占63.0%。2023年,德爾瑪、藍箭電子和德冠新材等3家佛山高新技術企業成功上市。而此前在2022年,佛山新上市的希荻微電子、瑞德智能、聯動科技、箭牌家居、奔朗新材料和緯達光電等6家企業均為高新技術企業。
改革開放以來,佛山孕育出了家電、家具、陶瓷、衛浴等傳統產業,“有家就有佛山造”享譽全球。然而,佛山的制造業結構偏重于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需求巨大。制造業轉型升級,創新投入是關鍵,而高新技術企業就是其中的變量。
高新技術企業是一個地區科技型企業的代表,透視高新技術企業所分布的產業領域,就能看到佛山制造的未來。梳理佛山萬家高新技術企業的名單可以發現,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新材料、電子信息已經成為佛山高新技術企業密集分布的三大產業領域,這也折射了佛山制造創新發展的行業趨勢。
面向未來,佛山正在鞏固提升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集群,推動新型儲能、機器人、醫藥健康等產業向千億元產業集群沖刺,積極布局綠色氫能、顯示裝備、基因治療等未來產業,大力發展海工裝備、數控機床等產業。
■手記
激活“三大動力” 挑起“經濟大梁”
嶺南春早,萬象更新。
2月18日,農歷大年初九,佛山將高規格召開全市高質量發展大會,并集中開工一批重大項目。顯然,在龍年開工首日,佛山就將以龍騰虎躍的干勁、魚躍龍門的闖勁,奏響“開局即決戰、起步即沖刺”的最強音。
作為廣東經濟第三城,佛山一直被寄予厚望。省委把今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5%,同時要求佛山等城市要鞏固經濟大市的優勢,為全國全省提供有力支撐。
肩負使命,佛山勇于擔當。市委十三屆七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了今年經濟增長5.5%的預期目標,并強調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責任,從上到下都要做好埋頭苦干、放手大干的準備。
必須承認,要實現上述發展目標,佛山仍將面臨一系列挑戰:當前外部局勢動蕩不安,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同時,自身產業結構不夠優化,新動能支撐作用仍不明顯。
走老路到不了新地方。經濟大市要真正挑起大梁,這就要求佛山進一步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奮力開創現代化建設新局面。
激活改革動力,培育體制機制新優勢。過去40多年,佛山在改革開放中獲得了巨大成長。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深水區”,佛山要破除傳統模式下積累的問題、形成的慣性,就要堅持深化改革不停頓,持續滾動優化營商環境,縱深推進重點領域改革,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著力破難題增活力提質效。
激活開放動力,培育發展空間新優勢。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佛山要實現開放發展向高質量快速躍升,以開放促改革促合作,就要對標“一點兩地”全新定位,加強灣區城市聯動發展,深化與港澳全方位合作,提升珠西綜合交通樞紐功能,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凸顯佛山力量。
激活創新動力,培育發展活力新優勢。當前,佛山規上工業總產值已突破3萬億元,到2030年要達到4萬億元以上。要實現這一目標,就不能再依靠在現有產業結構、生產方式基礎上做加法,而是要通過激活創新動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才能再造工業增長新空間、新優勢。
人勤春來早,功到秋華實。新的一年,伴隨著踔厲奮發的姿態和勇毅前行的步伐,佛山必將在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多作為,為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撰文 肖霞 王芃琹)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