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風。2023年的冬天,佛山暖流四溢。
11月末,佛山召開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正式提出“十大行動”作為接下來在21個市、122個縣(市、區)競標爭先的總任務,在全市掀起一股干事創業的澎湃熱潮。
今年以來,佛山以“頭號工程”力度抓緊抓實“百千萬工程”,切實擔負起經濟大市的職責使命,勇挑大梁、奮勇爭先,進一步鞏固發展優勢,激發增長潛能,跑出加速度、跑出高質量,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干出業績、闖出新路。
看經濟——佛山前三季度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為9270.56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跑贏全省平均水平。
看成績——五區均上榜中國工業百強區、19個鎮“組團”進入2023年全國千強鎮、2個案例被評為全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典型案例。
突破天花板,才能跑贏新競賽。當下,佛山全市正堅定信心決心、保持干勁拼勁,全力打好今年經濟收官戰。
開發“大西北”
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
2023年末的佛山,向著“大西北”一路狂飆。
北向戰略與西進計劃,是佛山召開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后全城熱議的話題。
人們為什么如此關注這兩個詞?一是基于二者背后的考量,二是基于二者對佛山未來格局的影響。
先看考量。因自然地理、資源稟賦和人文歷史的差異,佛山三水、高明二區與禪城、南海、順德三區相比,發展速度相對較慢。
一組數據或許更加直觀:禪城、南海、順德三個區以占全市53.5%的面積,貢獻了全市80.2%的GDP,集聚了全市85.6%的常住人口。這句話的另一個面向,即佛山還有近一半土地貢獻的GDP不到全市的1/5。
由于現代經濟發展的規模經濟屬性,經濟和人口向著少數發展條件好的優勢區域集聚,隨著時間流逝,區域發展差距會進一步擴大。因此,破解區域發展不協調的現狀,是佛山實施北向戰略與西進計劃的最重要考量。
再看格局。打造總盤子,要靠全市“一盤棋”。自佛山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以來,傳統行政區維度的“禪南順高三”逐漸走向功能區維度的“東西南北中”即“中部強核、東西兩帶、南北兩圈”,讓“散裝佛山”走向“集裝佛山”。
北向可以做什么?佛山新增產業空間基本在北部,交通便利,這是發展新興產業連成片的、規模大的、聚集性的、成本低的好地方。
基于此,佛山向北重點發展先導型經濟,舉全市之力建設佛北戰新產業園。這座產業園夠大,大到面積接近佛山全域面積的1/7,能有效緩解“工業不連片、產業不成帶、土地碎片化”的問題;這座產業園夠新,戰略性新興產業在這里是“當家花旦”,能有效推進新型工業化。
而西進何為?向西,重點發展復合型經濟,打造機場空鐵經濟帶。抓住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廣湛高鐵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的機遇,高明區或將迎來打開城市發展格局,推動城市能級躍升的歷史性時刻。
如果說北向與西進為2023年末的佛山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那么強區促鎮帶村,就是佛山“強筋壯骨”壯大整體實力而奏響的“協奏曲”。
佛山發展起步早、基礎好,區的經濟、鎮的特色、村的資源都有比較優勢,是全省唯一所轄縣(市、區)經濟總量均超千億元的城市,五區均躋身全國百強區前40位;鎮域經濟比較強,擁有的省級專業鎮數量居全省地級市之首;全市農村集體資產總額超1300億元,集體總收入超億元的村(社區)達77個、占村(社區)總量的10%,位居全省前列。
然而,在強調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背景下,佛山經濟發展的短板逐漸顯露——大區與小區、強鎮與弱鎮、富村與薄弱村之間的差距,讓佛山“有大樹易,遍地開花難”。
曾經,佛山因改革乘風而起。如今,佛山仍需以改革破局開路。強區促鎮帶村,就是佛山因時因勢謀劃的關鍵一步。
具體來看,在強區層面,佛山將深化五區結對協作,做實南海區結對三水區、順德區結對高明區緊密協作機制,更好發揮禪城、南海、順德的牽引作用、輻射效應,充分釋放高明、三水的后發優勢、空間潛力;在促鎮層面,要推進鎮域經濟躍升,在提升發展獅山、北滘兩個千億鎮的基礎上,實施“沖高”“強中”“削低”計劃,“一鎮一策”支持桂城、祖廟、大良、荷城、石灣、大瀝、張槎、容桂等鎮(街)沖刺“千億鎮街”;在帶村層面,則力爭到2027年“億元村居”達到100個。
既要“里子”也要“面子”
全域鋪開城市品質提升“大作戰”
“佛山很富,但很多地方看起來就像城鄉接合部,城市形象跟萬億經濟體量不匹配”“廣州人穿著西裝來,我們總不能穿著拖鞋去跟他們做生意”……
既有高樓林立的現代都市范,也不乏成片低矮廠房與村屋錯落交織的陳舊感;既有白領云集,也有村民散居;既有高端的“無人工廠”和上樓的“空中制造業”,也有傳統落后的小型加工作坊……這樣的“城鄉混合”畫面,在老一輩佛山人心中似乎是常態。
改革開放之初,佛山依靠鄉村工業化推動了工業經濟的騰飛。但“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模式也留下了“城不城、鄉不鄉”的混合格局。不少專家學者都認為,“這樣的格局,已成為影響佛山高質量發展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攔路虎’”。
站在新起點上,破除“城鄉混合”,走向“高質量融合”,今天的佛山既要“里子”,也要“面子”。
“面子”要如何掙回來?一場關于城市品質提升的“大作戰”在佛山全域鋪開。
今年6月,佛山召開全市城市品質提升工作現場會,明確要堅定不移推動城市品質提升工作,以刀刃向內的決心直面痛點難點,用繡花功夫全力抓好“十件城市品質提升實事”;11月末,佛山在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現場會上提出“十大行動”,其中就包括實施城市環境品質提升行動、綠美佛山生態建設行動。
改變切實發生著,城市景觀、鄉村風貌隨片片新綠悄然美化。
城市里——
佛山全市上下聚焦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大力實施城市“暢通工程”,開展“江河兩岸、沿路兩邊、高架橋下”環境整治行動,推進全流域強統籌大兵團分層次治水,一系列工作推動城市人居環境不斷優化、城市面貌不斷更新,有效增強了市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與此同時,圍繞打造半城山水滿城綠的綠美佛山,這座工業大市正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統籌抓好“島、岸、路、橋、山、園”生態節點建設,扮靚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
鄉村中——
俯瞰佛山,一條巨大的“U”型帶穿梭其間,串聯起佛山五區21個鎮(街)、116個村(居)。這條超百公里的“百里芳華”鄉村振興示范帶,是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逐漸成為佛山大地上一條亮麗的風景線。
近年來,佛山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全市累計清理房前屋后雜草、雜物、垃圾點逾170萬處,建成“四小園”超過2.7萬個。目前,全市全部自然村達到省定干凈整潔村標準,88.5%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15.3%達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
示范帶所過之處,越來越多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在佛山涌現,從“個別美”到“全域美”,從“一時美”走向“長久美”。
城市品質提升是一個永恒的課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來,佛山仍將一錘接著一錘敲,一棒接著一棒跑,推動城市環境品質提升由量變實現質變,打造一個城市形象更加現代的新佛山。
牽手云浮、茂名
萬億大市使命在肩
“雙十二”年終鉅惠當天,一份“大禮包”讓廣東兩座城市握緊了手。
12月12日,茂名高州·佛山三水產業合作園迎來首批5個項目簽約落戶,這是該園區自今年9月揭牌以來首批入駐的項目,標志著兩地探索“飛地經濟”取得實質性進展。
“我們選擇落戶這里,不僅是因為云東海街道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更是因為我們堅定看好三水未來的發展,對產業合作園的廣闊前景充滿了期待?!表椖客顿Y方尚卓通信公司總經理李忠軍說,作為產業合作園第一批入園企業,將全力抓住發展新機遇,為園區發揮積極示范效應,助力合作產業園的建設發展。
事實上,茂名與佛山的故事才剛剛開啟,“飛地經濟”更是本輪對口幫扶協作的一大創新。
今年是廣東省對口幫扶協作10周年,也是新一輪對口幫扶協作開啟之年。隨著省委“1310”具體部署特別是“百千萬工程”的深入實施,省內新一輪對口幫扶協作正式啟動。
繼與老朋友云浮結伴走過第十個年頭后,茂名成為佛山最新結對的伙伴。
今年8月,佛山市委、市政府正式印發《佛山市助力高州市全面實現整體躍升的工作方案(2023—2025)》,旨在以高州為重點,深化完善對口幫扶協作機制,全方位、組團式開展幫扶協作。
從協作機制看,目前,佛山已經搭建佛山—茂名、佛山—云浮對口幫扶協作制度機制,牽頭建立對口幫扶協作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研究確立對口幫扶協作指揮部組織架構及工作職責,推動建立市內五區與茂名、云浮所轄縣(市、區)的對口協作關系,明確市、區兩級幫扶協作資金管理機制。同時,建立了常態化聯合招商機制,推動成立以市分管領導為總召集人的對口招商工作專班,統籌推進佛山與茂名、云浮市對口招商工作,加強信息溝通、資源共享和政策聯動。
推動產業有序轉移,是對口幫扶協作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關鍵。而坐擁泛家居、裝備制造兩個萬億級制造產業集群的佛山,與“手持”傳統石化產業、農業、建筑業三大千億級產業的茂名和中國三大石材產業基地之一的云浮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從產業項目看,自今年6月9日佛山市—茂名市對口幫扶協作指揮部進駐茂名以來半年時間,佛茂協作團隊外出拜訪400多家企業,接待來訪企業600多家。簽約39個項目,擬投資總額126.961億元,其中,申菱環境、中財管道等8個項目已落地。
在云浮,產業轉移合作園建設同樣如火如荼。“我們將高標準規劃建設‘1+5’產業園?!狈鹕绞小聘∈袑趲头鰠f作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兩市層面將著力共建1個產業轉移合作園,選址云城區思勞鎮,面積5.49平方公里。而五個結對幫扶縣區也會根據實際各自建設特色園區。
從資金保障看,今年佛山市財政安排4.2億元支持佛山與茂名、云浮對口幫扶協作工作,為佛山牽手“兩兄弟”減少后顧之憂。
當前,佛山正以“頭號力度”抓“頭號工程”,緊緊圍繞生態、經濟、生活“三個關鍵”,積極推進與茂名、云浮的對口幫扶協作,努力為全省區域協調發展作出佛山貢獻。
專家聲音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葉貴仁:
“十大行動”擘畫佛山城鄉區域協調發展藍圖
“佛山提出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十大行動’是各部門群策群力的智慧結晶,呈現出的亮點有很多?!比A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葉貴仁認為,佛山的行動總體可以概括為“三個是”:一是全面覆蓋,重點突出;二是創新驅動,科學謀劃;三是注重實效,可操作性強。
他表示,“十大行動”的意義也可以總結為三點:一是有利于推動佛山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有利于提升城市品質;三是有利于深化基層治理創新。
葉貴仁說,北向戰略作為“十大行動”中的首要舉措,體現了佛山對于地方經濟發展的前瞻性思考和務實決策。這一戰略將有力推動地方經濟的多維度發展,將為佛山打造更加具有競爭力和可持續性的發展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具體來看,佛山基于對不同區、鎮(街)資源優勢的充分認知,集全市之力打造佛北戰新產業園,并以此為起點實施北向戰略,一方面,可以讓五區一體化發展、變“各自為政”為“聯合作戰”,系統構建產業增量,拓寬市場空間,從而為佛山注入新的經濟增長動能,促進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與轉型升級;另一方面,能夠吸引更多優質資源匯聚到佛北,實現資源互補與互利共贏,促進地區間的人才、資本等要素的雙向流動,推動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從而助推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實現地方經濟全面發展。
“百千萬工程”的主戰場在基層。葉貴仁以“強區促鎮帶村行動”為例具體說明。佛山市現轄5個區,共有32個鎮街。根據《2023年全國千強鎮發展報告》,佛山有19個鎮上榜,并且順德、南海包攬了冠亞軍。由此可見,強區大鎮是佛山的亮眼“名片”。
佛山發展起步早、基礎好,區的經濟、鎮的特色、村的資源都有比較優勢,但也存在區、鎮、村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
葉貴仁表示,“十大行動”中的第二點就是強區促鎮帶村行動,強區將充分釋放高明區、三水區的后發優勢、空間潛力;促鎮則將謀劃一批“千億鎮(街)”和“千億鎮(街)”沖刺梯隊和后備隊;帶村方面推動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有序推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市場化改革。
“我認為這一行動是解決區域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殺手锏’,也是對深化基層治理創新的生動闡釋,是一大亮點?!比~貴仁說。
佛山要在“百千萬工程”中實現基層治理的突破創新,需要以鎮級經濟為抓手。當前,佛山提出要立足各鎮街發展基礎和要素稟賦,擬實施“沖高”“強中”“削低”計劃,“一鎮一策”支持桂城、祖廟、大良、荷城、石灣、大瀝、張槎、容桂等鎮(街)沖刺“千億鎮(街)”,在推進過程中必然會面臨不可預知的困境與難題。
為此,葉貴仁認為未雨綢繆之計在于兩方面,一是重視“十大行動”中的“固本強基行動”,建強組織體系與全科網格;二是注重推動實務界與學術界形成合力,在推進過程中不斷開展相關調研論證和理論研究,從而制定科學策略進一步培育和打造更多的“千億鎮街”,以此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經驗,從而助推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與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十大行動”體現了佛山對于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藍圖擘畫,既有深遠意義也展現諸多亮點,將有效助力佛山可持續發展。
特寫
業興村美引來院士定居
俯瞰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仙湖片區,美麗仙湖邊上,南海區氫能中心和佛山仙湖實驗室是兩大地標。這里是佛山氫能產業發展的核心地帶,仙湖社區坐落于此。
當一個鎮街的產業飛速發展,基層村居也將直面迅速變化的外部環境,成立于2017年的仙湖社區就是一個典型。
改革開放以來,丹灶以小五金產業起家,近年來隨著氫能產業在丹灶蓬勃發展,佛山仙湖實驗室作為氫能研究平臺在2019年底落戶仙湖社區,至今已引入近400名在職人員,其中95%為研究生以上學歷,30%是博士研究生,包括了多位全職全時院士。
隨著社區人才數量激增,仙湖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楊家熙越發著急起來。“要讓人才在社區工作安心、生活舒心,生態是我們的優勢,配套卻是短板?!彼f。
仙湖社區并無集體收入,于是楊家熙和同事積極向上爭取支持和投入,近幾年推動建設、改造、引入了一批廣場、公園、衛生站、“網紅書屋”等配套。社區附近,總投資15億元的十二年一貫制公辦學校也在今年9月實現了全學段辦學。
眼看“鄰居”干得火熱,作為農村社區的仙崗社區也不甘落后。乘著近年鄉村振興的東風,仙崗社區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完善社區內主要道路、廣場、停車場等基礎設施,重建、修繕或盤活葛仙祠、古舞臺等傳統建筑,活化燒番塔等非遺項目。
中秋前夕,仙崗社區還請來藝術家,在有800多年歷史的仙崗古村舉辦藝術節,用藝術點亮古村,讓文創與科創呼應。
今年以來,仙崗社區率先行動:原來主體圍墻為紅磚毛坯圍墻,貼上仿青磚瓷磚后,古色古香;原來的居民紅磚房局部有破損,修葺清理后增加踢腳及頂線、掛飾,分外別致……如今走進仙崗社區,只見一批批農村房屋換上新裝,為這條“中國傳統村落”帶來“拐角處的美”。
人居環境好不好,人才會用腳“投票”。自2021年8月以來,外籍院士、仙湖實驗室戰略科學家程一兵定居仙湖社區,見證了周邊日新月異的變化。他評價說:“對比我此前在澳洲的生活工作環境,丹灶毫不遜色。”
?。ㄓ浾?王蓓蓓 林洛峰)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