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在佛山南海,產業是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關鍵動力。
南海工業總產值超9000億元、各項存款余額超9000億元,長期位居全國百強區“榜眼”,同時還是全省唯一的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必須在作為廣東高質量發展頭號工程的“百千萬工程”中敢于擔當。
如何擔當?“百千萬工程”所要解決的不平衡不協調問題,在南海也有諸多體現。12月6日,南海召開推進“百千萬工程”暨深化基層治理現場會,提出要在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上走在前、作示范。尤其是在經濟領域,對建強鎮街“腰部力量”、加快打造3個新興千億產業集群等工作進行了部署。
全力“拼經濟”,南海從“百千萬工程”中找到了一個新的突破口,那就是平衡與協調。具體說來,是產業結構、鎮域布局、內外市場三個層面的平衡與協調。
時間已是2023年末。此刻的南海經濟,等待向著更高處的一躍。
新與舊 加快打造三個新興千億產業集群
11月30日,2023中國安全應急產業大會在南海舉行。這個高規格的新興產業大會,自2018年、2019年的首兩屆以來,已經連續第三次在南海舉辦,現場包括南海工業園區在內的首批8個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獲授牌。
11月27日,2023廣東省包裝行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樵山文化中心開幕,吸引了來自省內的業內權威專家、行業領軍企業代表和品牌商代表約1800人參加。這一吸引全省人才的行業盛會,反映了南海印刷包裝行業的強大影響力。
產業興則百業興。這是南海召開推進“百千萬工程”暨深化基層治理現場會之前,產業界的一些最新動態。安全應急、印刷包裝,一個新興產業,一個傳統產業,正與南海當前的產業結構相合,也與南海推進“百千萬工程”的部署相合,預示著即將發生的更大變化。
產業高質量發展,結構必須協調。目前,南海有14個產值超200億元的產業集群,包括汽車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兩個千億集群,初步建成了“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這其中,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兼有,但是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新興產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需求仍然十分迫切。
為此,南海區最新提出,要高水平統籌強區產業與富民產業、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其中包括,加快打造三個新興千億產業集群,依托季華實驗室打造信息裝備制造千億級產業集群,依托仙湖實驗室打造氫能和氫氨融合裝備制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借力中國安全應急產業大會,依托國家級智能安全產業園打造智能安全應急千億級產業集群。同時,加快12個傳統產業集群轉型,以培育“鏈主企業”為主攻方向,帶動上中下游各類主體協同發展,實現產業鏈整體轉型提升。
對于新興產業,南海近年來用力甚多,扛起了“兩高四新”最顯眼的大旗。以智能安全應急產業為例,2018年以來南海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40%。2022年,南海安全應急產業產值近500億元,相關企業超千家,包括徐工廣東基地這樣的“巨無霸”。南海工業園區成首批8個國家安全應急產業示范基地之一,并被廣東省應急管理廳相關負責人評價“為全國安全應急產業發展提供了廣東樣本”。
又如新能源產業,南海包括氫能、電化學儲能產業等細分領域在內,相關項目計劃投資總額超過1300億元,即將在中國新能源產業版圖上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其中,既有國內儲能電芯出貨量排名前三的瑞浦蘭鈞,也有電池隔膜領域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二的星源材質,還有全國最大電網側獨立電化學電池儲能項目等。
對于傳統產業,南海的感情頗有些復雜。改革開放以來,南海抓住數輪經濟周期,率先發展起家具、紡織、機械裝備等多個產業集群,并始終保持著國內乃至全球市場上的影響力。在今天,這些較早孕育、較早建立影響力的產業,被統稱為“傳統產業”。但是傳統絕不意味著落后,在技術上可以非常尖端,如高端裝備制造等;在形態上也可以非常新潮,例如紡織服裝、珠寶玉器等。
當前,南海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最為重要的是數字化。由于傳統產業在整體中占據龐大體量,所以南海數字化轉型的主要著力點也在于傳統產業。近年來,南海區深入推進“數字領航”,已培育引進近200家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服務企業,帶動超2300家規上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佛山工業互聯網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中,南海占了65個數字化轉型服務企業中的34家,占比達52%;在115個應用服務和產品中,南海占54個,達到47%。
未來,隨著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共同發力,“新與舊”的結構更加協調,南?!皟筛咚男隆钡幕A也將更加牢固。
東與西 三個“千億鎮街”引領重塑產業區域格局
在產業發展中,一些產業環節對于“在哪里”的要求不高,但這僅限于少數產業的少數環節。例如直播電商產業,看起來是只要有一部手機、一個房間就能開播,但實際上背后需要依托的龐大供應鏈體系,必須落地。其他產業更是如此。
因此,產業結構調整必須考慮地域因素。一切只談傳統或者新興,而不談具體地點的產業布局,如果不能說是“耍流氓”,至少也可以說是空中樓閣。
在南海,這正是曾經的一大困擾。7個鎮街在空間上呈東、中、西分布格局,在經濟、稅收、人口集聚等方面呈現“東強西弱”現象。雖然西部的丹灶、西樵、九江三個鎮占南海面積三分之一左右,但2022年GDP總量、稅收總量都只占全區的一成多,南海GDP低于200億元的鎮集中在西部。
與此同時,東部的產業發展也并非始終一帆風順。例如大瀝鎮的商貿業十分發達,46個專業市場年交易額超8000億元,但是“流量”跟“留量”之間存在巨大的鴻溝,留在大瀝的資金、稅收并不多;大瀝的有色金屬、內衣等行業起步很早,如今也面臨加快轉型升級的問題。包括大瀝在內,東部的幾個鎮街不但各有各的難題需要破解,而且在整體的融合抱團發展、帶動西部鎮街發展也都還有提升空間。
鎮街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主引擎,也是落實“百千萬工程”的“腰部力量”。目前,南海已經有一個千億大鎮獅山,桂城、大瀝兩個鎮街則明確將獲“一鎮一策”支持沖刺“千億鎮街”。如何落實佛山市的“沖高”“強中”“削低”計劃,推動南海西部產業升級、東部再次躍遷,實現東西部協調的高質量發展?
南海西部與佛山北部,存在部分重疊。佛山市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十大行動”中,“北向戰略行動”居于首位。佛北戰新產業園將南海西部的部分區域納入,憑借土地和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取得了許多階段性成果。南海同樣把西部鎮街作為“兩高四新”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布局地,除了推動西部原有的金屬五金、紡織服裝等產業轉型升級外,將一批體量大、帶動性強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引入到西部,實現錯位突破。南海期待到2025年,西部三鎮經濟總量占全區比重提升至16%。
例如固定資產投資約100億元、總用地800畝的星源材質華南新能源材料產業基地,并沒有落地在傳統的東部經濟強鎮,而是選擇了西部的丹灶。項目全部達產后,將力爭打造全球行業內智能化水平最高、裝備效率最高、制造成本最低、產品質量最好的基地。
東部鎮街由于發展較早,所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前提,就是土地整理。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也是佛山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十大行動”之一。例如11月30日,里水鎮上亨田連片改造項目舉行拆除活動。該片區將改造為集商住、產業、教育、公園綠地、道路配套等多用途為一體的產城融合社區,形成“一環數字科創帶”重要產業節點以及重構新型城市化示范區。而在整個里水,自2022年以來,村級工業園拆除改造3404畝,村級工業園綜合整治7690畝。
在東西部各鎮街分別發展的同時,南海打造了“七湖三灣一站一園”這12個區級重點平臺,這其中多個平臺都是以產業導向為主。例如文翰湖片區以文翰湖科創特色小鎮為中心,圍繞季華實驗室科創動力源,集聚新經濟新技術總部,匯聚高端創新人才,打造中央科創區。仙湖片區依托仙湖氫谷,提升科技研發、會務會展功能,打造大灣區氫能產業高地。廣佛灣是中心大瀝“過河進灣”的關鍵抓手,打造廣佛同城發展標桿。
一個東部更高、西部更強的南海產業區域格局,正在逐漸清晰。
內與外 尋找一個足夠有潛力的市場
經濟問題的關鍵,是市場問題。
一個企業發展得好不好,關鍵看產品和服務有沒有人買。一個地方的產業發展得好不好,關鍵也看區域內的產業和服務賣得怎么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有一句名言,員工、供應商等跟企業打交道的很多人,都是需要企業給錢的,只有客戶是給企業錢的。換言之,市場決定了生存。這也形象地說明了,對于企業和產業發展來說,市場是關鍵。
南海經濟在改革開放后率先起步,一大秘訣就是靠近市場。早期南海從事“三來一補”產業,市場直接就在港澳地區或者出口海外。后來國內市場蓬勃興起,珠三角作為經濟重鎮也為南海提供了市場的基本盤。但是一直以來,南海產品的市場都在外部居多,本地消費市場的發育一直不足,工業市場即供應鏈的本地打通也還有不小的提升空間。
內外市場的不協調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南海產業乃至城市能級的提升。為此南海首先著眼于內。
在消費端,南海持續發力。11月中旬,《佛山市南海區促進商貿業發展扶持辦法》正式發布,單個企業最高可獲獎勵300萬元。更早之前,南海今年還出臺了《佛山市南海區2023年促進汽車行業發展措施》《佛山市南海區促進電子商務發展扶持辦法實施細則(試行)》等促消費政策。據統計,近幾年南海發放了近億元消費券,累計近5000家市場主體參與。
出政策以真金白銀獎補消費者和消費企業的同時,南海積極引進消費行業龍頭企業、為市民消費創造空間,并且從區到鎮街頻繁造勢。如在今年“雙11”期間,“車載暖冬·惠鉅南海”南海購車補貼消費季活動啟動,打響了2023年底全市五區購車補貼活動的頭炮。此前在中秋國慶假期期間,有桂城灣區帶“電”愛車節、里水文旅輕奢好物消費節、九江家具匠人發布暨國慶時尚家具歡樂購等。
能花錢、會花錢,成了南海人一個越來越醒目的標簽。2022年,南海社消零總額及增速均居全市五區之首,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達全國平均水平的1.6倍。今年前10個月,南海區社消零總額已超過千億元,保持佛山五區第一。
在工業端,南海突出產業鏈供需對接。雖然南海在許多產業領域有著完整的產業集群、鏈條,但是企業之間總是存在信息差,不同的產業鏈之間也很少接觸的機會。如果把它們鏈接到一起,讓本地的一條條產業鏈更加完整,進而打通各個產業鏈之間那道看不見的屏障,把“產業鏈”編織成“產業網”,形成更加緊密的產業共同體,可以挖掘出更大的產業潛力。2022年以來,南海區各鎮街、各行業協會持續舉辦了多達數十場的行業供需對接活動。據不完全統計,累計達成供需合作意向早已超100億元。
內部市場要挖潛,外部市場的保持、擴大同樣重要。今年初,南海就提出要通過實施“五外聯動”,拓寬制造業當家。一年來,南海從市場開拓到對外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突破。
南海多次由政府、協會組織出海經貿考察交流團,在海外大型展會上大放異彩?!赌虾^工商界跨境出海行動計劃》提出,通過3年時間初步構建“1+4+4”跨境出海綜合服務體系,助力企業拓寬海外市場增量,實現品牌出海。位于獅山鎮佛北戰新產業園核心區的佛山國際陸港今年啟用,截至11月中旬已累計驗放跨境電商出口收發清單票數1067萬,貨值6.98億元,打造了一個佛山制造鏈接全球的新通道。
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市場始終有足夠的容量,為南海的產業發展提供機遇。從內到外,南海把市場抓得越來越穩,經濟的未來也將無可限量。
■鏈接
南海區域協調發展
“七湖三灣一站一園”
能做什么
“七湖三灣一站一園”是佛山南海的12個區級重大平臺,分布在各個鎮街,對于區域協調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如今,12個平臺的全部規劃已經發布,明確了各自定位、產業方向、發展路徑。
南海將集中力量推進12個平臺建設,加強區級統籌尤其是加大對跨鎮域平臺的統籌力度,建立區領導掛鉤制度,每個平臺有一名區領導牽頭推進,不斷提升片區的核心承載力、輻射帶動力。12個平臺還將與原撤并鎮街區域聯動發展,輻射帶動原撤并鎮街區域成為城市功能組團,實現新老區域一體規劃、一體建設、一體管理。
千燈湖片區
聚力中軸北延,以國潮元素、美學空間、創意集群,打造城產人文高度融合、活力四射的中央活力區。
文翰湖片區
以文翰湖科創特色小鎮為中心,圍繞季華實驗室科創動力源,集聚新經濟新技術總部,匯聚高端創新人才,打造中央科創區。
映月湖片區
建設粵潮文化聚場、智產轉化高地、濱水生活家園,打造中央人文區。
聽音湖片區
聚焦“文化+旅游+體育+會展”聯動發展,全力建設佛山西樵嶺南文旅產業集聚區核心區。
仙湖片區
依托仙湖氫谷,提升科技研發、會務會展功能,打造大灣區氫能產業高地。
博愛湖片區
著力完善商業商務配套,發展總部經濟,打造佛北城市客廳。
里湖片區
與廣佛青創城有機聯動、一體發展,打造“不在廣州、就是廣州”的廣佛生態新城。
儒林灣
圍繞“一帶一廊四片區”,建設先鋒產城灣區、生態文旅灣區、美好人居灣區,打造擁抱“黃金內灣”橋頭堡。
南海灣
盤活生態文旅資源,打造大灣區西岸休閑高地、共同富裕示范點。
廣佛灣
是中心大瀝“過河進灣”的關鍵抓手,打造廣佛同城發展標桿。
佛山西站樞紐新城
是灣區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節點,打造大灣區“兩業”融合發展高地。
南國桃園片區
整合十里官窯、南國桃園、東風水庫等生態文旅資源,打造廣佛北部山水田園休閑走廊。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記者 熊程)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