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年度盛事,邀你一起見證。10月19日上午,2023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新聞發布會在佛山市南海區新聞發布廳召開。筆者在會上獲悉,2023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擬于11月7日—8日在南海樵山文化中心舉辦。大會由廣東省人民政府和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共同主辦。
“2023年中國氫能產業大會作為國內最高規格的行業大會,也是今年的壓軸大戲。”南海區副區長黃智斌說,相信氫能產業大會將為業界貢獻一場超高水準、精彩紛呈的年度盛宴。
大會內容“干貨滿滿”
自2017年以來,氫能產業大會已經在佛山南海連續舉辦6屆,成為全國氫能產業的一個盛會和標桿。本次大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以“擁抱綠氫時代,迎接零碳未來”為主題。
大會內容可謂“干貨滿滿”,具體包括開幕式、主旨演講、院士論壇和氫能國際合作高級別論壇等,擬邀請國內外政商要員、非政府組織、地方政府、科技企業、投資機構、智庫及學術機構代表等出席。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國經咨詢有限公司創新發展處處長趙晗冰介紹,大會將重點圍繞《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的深入落實、綠氫應用示范建設與綠氫平價路徑、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技術創新與國際合作等展開深入研討交流。
其中,今年大會開幕式和主旨演講的重點內容將從政策領域和宏觀領域深入探討解析氫能產業健康發展的階段性方向、路徑和發展策略。院士論壇的主要內容將以前瞻性的視角,聚焦全球氫能產業最新的科研和技術方向以及可行性規模化發展的前景,關注科技發展的前沿,開闊視野、放眼未來。
今年的氫能國際合作高級別論壇,則在去年探討“共建全球綠色氫能體系”的議題基礎上,將更加注重實效,進一步探討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氫能產業國際合作,以切實推動國際氫能技術與貿易合作為目標,加強務實合作。
大會同期,仙湖實驗室將主辦“氫能及氨氫融合新能源產業技術仙湖國際論壇”。仙湖實驗室將邀請包括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帝國理工教授JianGuo Lin等8位著名專家作專題報告。他們分別來自美國、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家。
“此次大會上,仙湖實驗室將展示一批實驗室的研究成果。”仙湖實驗室黨委副書記王志方說,包括程一兵院士團隊零碳燃燒技術成果、李駿院士團隊智能氫復合動力長途重載牽引車成果和氫能關鍵材料核心技術成果都會在現場進行相關的展示。
320家國內外企業參展
11月7日—9日,佛山市還將同期舉辦第七屆中國(佛山)國際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產品展覽會、技術論壇、氫聽劇場,以及參觀考察、試乘體驗等系列活動。
本屆氫能展會依舊保持高規格展覽規模。其中展覽面積高達2.1萬平方米,其中室內展區面積為1.5萬平方米;戶外展區面積為6000平方米。今年展區設有四大主題展區6個主題展館,包括一個品牌展館、兩個燃料電池館、兩個裝備館和戶外展區。
截至目前,本屆氫能展會確認的參展企業達320家,覆蓋了氫能及燃料電池全產業鏈。其中,有包括廣東清能、海德利森、中材科技、卡沃羅等多家國內知名企業,與康明斯、佛吉亞、堀場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踴躍參展。
“今年連續參展的展商比例大幅提升,近七成展商連續參展,展會行業影響力日漸提升。”佛山市南海區華南新能源汽車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周寧介紹說,預計將吸引超1.5萬人次專業觀眾觀展,展會將做好準備迎接來自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觀眾。
另外,在戶外展區,試乘試駕開啟“氫能新體驗”。今年7月,南海氫車出行項目已啟動,在展會現場,氫能乘用車等綠色出行應用場景將同步亮相。除了氫能乘用車體驗,氫能親子車、氫能兩輪車也將亮相今年展會現場,并提供觀眾試乘試駕動態體驗機會,親身感受氫能的魅力。
新形勢下南海加速布局
當前,歐盟、美國、日本、韓國等20多個主要經濟體已將發展氫能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制定了發展規劃、路線圖以及相關扶持政策,加速布局氫能產業。
隨著2022年3月《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的發布,我國氫能產業進入高速發展的新階段,多個省份密集出臺了相關發展政策,氫能產業呈現遍地開花,蓬勃發展的態勢。
與此同時,氫能在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主的交通領域推廣規模不斷擴大,應用場景也逐步向工業、電力、儲能、農業、社區等領域拓展。
面對這些發展機遇,作為國內推進氫能產業發展的代表性地區之一,南海將如何發力布局?
“自去年舉辦中國氫能產業大會以來,今年南海氫能產業有了新的發展。南海堅守氫能產業第一區定位,以更高眼界、更優技術、更佳路徑推動氫能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黃智斌介紹,今年南海出臺了《佛山市南海區推進“氫能產業第一區”建設2023年工作方案》,大力推動產業鏈條完備、創新鏈突破、配套完善、應用多元化、制度優化。
與此同時,一批重點項目包括康明斯恩澤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設備制造基地、瀚藍沼氣制氫加氫母站、飛馳科技新能源商用車整車生產項目已順利投產,國家電投華南氫能產業基地項目即將投產,為南海氫能產業整體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此背景下,南海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張家玉表示,南海要立足自身,練好“內功”,應對外部競爭挑戰。同時要對標國外先進氫能技術,圍繞產業鏈布局創新鏈,樹立明確的研究目標和研發方向,重點突破制氫、儲運、加氫站、燃料電池系統等關鍵技術,提高技術國產化水平和自主可控程度。
目前,仙湖實驗室正積極開展氨氫融合新能源技術研究,探索氫能在工業生產領域減碳方面的應用空間。瀚銳氫能公司通過對氫氣儲運材料的創新,成功開發出新型液態有機儲氫材料技術,能夠實現低成本安全的氫能存儲和運輸。張家玉表示,接下來南海還將積極推進各種不同工藝和技術路線的制氫項目落地建設。
今年南海區已先后舉辦仙湖科技大會、世界氫能技術大會、氫能裝備安全論壇三場高級別的行業盛會。黃智斌表示,希望大會能為氫能產業的健康蓬勃發展貢獻智力支持,為大灣區氫能產業吸引全球技術、企業、人才、投資發揮重要價值,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為業界貢獻一場超高水準、精彩紛呈的年度盛宴。
(記者 李慧君 通訊員 南宣)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