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制造業大市佛山,正在加快沖刺3萬億級工業強市。
7月6日,佛山市委十三屆六次全會報告提出,著力在推進制造業當家上干出業績、闖出新路。加快構建特色鮮明、結構優化、集群成鏈、質量卓越、品牌彰顯的現代化制造業體系,力爭今年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到2030年突破4萬億元。
“沖3”,是佛山發展歷史上又一件大事,對粵港澳大灣區甚至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都有著特殊意義。
在高質量發展的背景下,制造業成為各地布局的熱點。繼躋身“萬億GDP俱樂部”之后,眾多城市競相瞄準“工業3萬億”,重慶、天津、杭州、泉州等已亮出路線圖。高手云集,佛山能否率先突圍?沖刺工業3萬億,佛山有何底氣?
關鍵一躍
大江南北,圍繞制造業展開的新一輪城市競逐賽悄然打響。
從京津冀到粵港澳大灣區,從長三角到成渝地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在2萬億至3萬億元區間的城市達10多個。一大波“萬億GDP俱樂部”城市,正把下一個爭奪目標放在“工業3萬億”,希望借此取勝新一輪城市卡位戰。
目前,至少已有5個城市提出“沖3”計劃并制定路線圖。除了佛山,還有重慶、天津、杭州、泉州。
工業3萬億是一個怎樣的新高度?為何群雄爭霸,都雄心勃勃希望實現這一躍?佛山“沖3”,對廣東以及全國又意味著什么?
答案藏在數據里。規上工業總產值3萬億元,放到全國30多個省級行政區中,可以排到17位左右,超過廣西、云南、貴州等很多中西部省份;放到全國300多個地級以上市中,則可躋身前5名。
放眼全國,工業3萬億是一個較難企及的高峰,代表著制造業的頂流,只有極少數城市才有實力登頂。
從去年的數據來看,規上工業總產值超3萬億的城市只有3個,且均為4萬億級,分別為深圳(4.55萬億元)、蘇州(4.36萬億元)、上海(4.05萬億元)。毫無疑問,它們在全球制造業舞臺上也是“頂級玩家”。
目前,3萬億至4萬億區間仍“虛位以待”,而2萬億至3萬億的“江湖”則云集了約10個高手,不少城市的差距只在數百億元,爭奪異常激烈。
佛山是最有機會率先“沖3”的“尖子生”之一。佛山去年規上工業總產值已達2.87萬億元,距離3萬億僅一步之遙,排在全國城市第5位、地級市第2位。
站在臨界點,佛山蓄勢待發。今年1—5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0%,遠高于全省和全國平均水平。如能延續這種強悍態勢,佛山“沖3”不是夢。
這將是佛山城市能級的又一次躍升。邁上工業3萬億臺階,對佛山的意義不亞于當年躋身萬億GDP。如果能夠率先“撞線”,佛山可進一步鞏固全國五強的優勢,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業創新高地也將再添一張王牌。
這也將是廣東以及大灣區的又一大跨越。去年,深圳超越上海,成為規上工業總產值、全部工業增加值的“雙冠王”。在省內緊隨其后的佛山、東莞、廣州,規上工業總產值均為2萬億級。佛山如能成功晉級,將成為廣東第二個超3萬億的工業強市,可一舉推動大灣區形成從4萬億到3萬億再到2萬億、1萬億的完整梯隊。
這還將是全國制造業和地級市發展的又一件大事。目前,國內3萬億級工業強市的空白亟待補上。作為廣東的種子選手,佛山既是“代省出征”,也可為我國地級市刷新更多可能。如能順利“沖3”,將為全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再樹標桿。
站在沖刺工業3萬億的關口,期待佛山振奮起彎道競速、勇猛向前的“龍船漂移”精神,早日實現關鍵一躍。
制勝一招
高手如云,佛山能否率先突出重圍?雖然現在下定論為時尚早,但佛山之所以敢于展現雄心、亮出目標,就是因為堅信未來可以很快抵達。
這不僅是因為佛山去年規上工業總產值高達2.87萬億元,成為最接近3萬億的城市之一,更是因為佛山“沖3”手握著“三張牌”。
這“三張牌”分別是民營經濟和制造業的“底牌”、兩大萬億產業集群的“王牌”以及快速崛起的新興產業的“新牌”。
——“底牌”越穩,佛山“沖3”的基礎就越牢。
作為制造業大市、民營經濟大市,佛山的制造業家底厚、增勢猛。2016年,佛山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2萬億元大關,此后三年持續快速增長,2019年增長7.0%,達到2.32萬億。即便在受新冠疫情影響較大的2020至2022年,佛山規上工業總產值也保持穩步增長。2022年規上工業總產值較2019年增長了24%。
更令人矚目的是,在“萬億GDP俱樂部”中,佛山是少有的制造業占比超過50%的城市。強大的制造業得益于活躍的民營經濟,佛山又是全國民營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佛山邁向“工業3萬億”,制造業和民營經濟不僅要夯實“穩”的基礎,更要強化“進”的態勢。而這也將成為佛山“沖3”的信心之源。
——“王牌”越強,佛山在強手中就能越快突圍。
泛家居、裝備制造兩個萬億級產業集群作為佛山制造業的“王牌”,撐起了經濟大廈的“四梁八柱”。在佛山2.87萬億的工業大盤中,傳統制造業占比最重。只有推動傳統制造業變得更年輕、更強大,佛山“沖3”的腳步才會走得更穩、走得更快。
這幾年,“車間革命”在佛山愈演愈烈。截至目前,全市已有44.7%的規上工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轉型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升16.5%。更大的目標已在路上,佛山爭取今年55%以上、2025年8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智能化生產。這將讓佛山萬億產業集群的“王牌”更加強大。
——“新牌”越多,佛山在全國城市晉級賽中就能走得越遠。
新興產業正逐步成為佛山的“新牌”。在佛山現有8個超千億的產業集群中,5個是傳統產業,3個是新興產業。更值得關注的是,佛山正在下一盤更大的棋,計劃到2026年形成10個左右新興領域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新的變化已經發生。以機器人產業為例,去年佛山機器人全產業鏈營收超過250億元,工業機器人產量從2018年不到2000套增長到2022年3.5萬套,占全國產量的比重從1%快速提升到約8%。蓬勃發展的新興產業,不僅是佛山“沖3”的重要增量,更是佛山未來能否邁向“工業4萬億”、在全國城市中沖刺更高排位的關鍵變量。
奮勇一戰
沒有一步登天的云梯,也沒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佛山沖刺工業3萬億的底氣,源于數十年如一日對制造業的堅守。
改革開放以來,佛山從嶺南魚米之鄉晉級為制造業重鎮,從1978年的工業總產值13.72億元攀升至2022年的規上工業總產值2.87萬億元。
沖刺工業3萬億不僅是量變,更考驗內功。佛山要在強手如林的城市中脫穎而出,必須在發展模式上尋求質的突破。
為此,圍繞空間載體、營商環境、民營經濟等關鍵性因素,佛山打響了一場披荊斬棘的奮勇之戰。
——打造3萬億級工業強市,需要優質的空間載體作支撐。
兩年來,佛山市委、市政府堅持以“四大決心”促“四大改變”,開啟了一場“空間保衛戰”。
全力優化產業空間,佛山構建“中部強核、東西兩帶、南北兩圈”高效聯動產業格局,工業用地規模由350平方公里調整為450平方公里,開辟出更大空間。全力打造園區平臺,佛山高標準建設佛北戰新產業園和“雙十園區”,讓大平臺承載大項目。全力提升土地效益,佛山實施工業用地“畝均論英雄”改革,有序推進“工業上樓”,讓有限空間實現最高效產出。
成效有目共睹。2022年,佛山工業用地出讓1.45萬畝,是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紀錄,排在全省第一。
——打造3萬億級工業強市,需要一流的營商環境作保障。
面對日益激烈的城市競爭,各地都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21年,佛山市委啟動營商環境“一號改革工程”,構建“益曬你”企業服務體系,實行“一年一評估”“一年一修訂”,不斷提升企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大力度深化改革,佛山部署實施深化商事制度“1時代”改革、深化工程項目高效審批改革等9個方面改革,在全國率先推行“一照通行”涉企審批服務改革,審批用時壓縮60%,精簡率達71.4%。
全方位優化服務,佛山建立企業服務員制度,推動簡易事項100%“馬上辦”、高頻政務服務事項“秒批秒辦”,并設立“疑難事項”辦理窗口。
“益曬你”的效果如何?企業用行動在投票。2022年,佛山市各類經營主體達132.2萬戶,增長18.6%,增幅全省第一。
——打造3萬億級工業強市,需要強韌的民營經濟作動力。
佛山制造業的強勁韌性,離不開民營經濟的蓬勃發展。可以說,佛山沖刺3萬億級工業強市,不僅是各級各部門的奮勇一戰,也是廣大民營企業的奮勇一戰。
這兩年,佛山打出了一套“加減乘除”組合拳,切實當好民營經濟守護者和堅強后盾:在惠企政策措施上做“加法”,率先出臺服務市場主體的地方性法規;在企業成本負擔上做“減法”,用足做實減稅降費政策;在引領企業轉型上做“乘法”,發揮民企創新主力軍作用;在資源要素障礙上做“除法”,著力破解融資難融資貴、產業人才結構性短缺等問題。
沒有躺贏的捷徑,只有奮斗的征程。無論是優質的空間載體、一流的營商環境,還是強韌的民營經濟,每一次蝶變都是佛山人不懈奮斗、不斷攀登的結果。而它們也將成為堅實的基石,鋪就佛山通往工業3萬億的康莊大道。
(記者 周歡 林東云 王芃琹)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