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系總銷售額全網第一、林氏木業蟬聯天貓“618”家裝家具榜冠軍、萬和登頂天貓和京東零冷水熱銷榜……剛剛過去的購物“狂歡節”,訂單紛至沓來,佛山企業斬獲多個“全網銷冠”。
從400年前的廣鍋天下暢銷,到如今的“佛貨”云上走紅,“有家就有佛山造”深入人心,佛山制造長期穩坐“C 位”。
在廣東錨定“走在前列”總目標的新征程上,經濟大市佛山肩負重任。
在廣東制造業當家的“大舞臺”上,佛山亦是不可或缺的“臺柱子”。
世界級的大灣區,往往都有先進制造業作為脊梁。“佛山功夫”看制造,置身新發展格局,新的時代之問擺在這座“萬億城市”面前:“年逾四十”的佛山制造,如何擺脫“上不去、下不來”的挑戰,能否跨過“中年危機”向上突圍,怎樣蹚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互聯網時代,“Made in Foshan”還靈不靈
今天,是互聯網批量制造爆款的時代。有人說,佛山錯過了消費互聯網。
從多個佛山企業公布的“618”成績單來看,這個判斷不夠準確。比如,林氏家居大促直播間里,一款單人沙發在狂歡節前熱賣超4萬張,穩坐天貓沙發榜單前三。只是那些買單的人未必知道它來自佛山。
其實,很多廣為人知的網紅爆款,都有一張佛山“身份證”。
打開小紅書,搜索復古咖啡機,排名靠前的幾款“網紅”,產地多數指向同一個地方:佛山;打開京東,搜索空氣炸鍋,熱搜前五的產品有四個是佛山品牌。電燉鍋、榨汁機、干衣機等高熱度家電產品,都少不了佛山制造的身影。
有種哲學的平衡感,投射在佛山身上:
它低調,既不是省會,也不是計劃單列市,沒有廣州、深圳、杭州、長沙、成都等地的知名度與出鏡率;它又出圈,被譽為武術之城、美食之都,還是制造名城,尤其是在家電、家具、建材等領域,長期“霸榜”。
互聯網時代,“Made in Foshan”靈不靈?
GDP排名全國第十七、制造業占比超過50%,這在全國城市尤其是地級市中少有;據不完全統計,佛山陶瓷產量、微波爐產量、電風扇產量、冰箱產量、空調產量、醬油產量……全部都是世界第一!
平均每秒鐘就有2個電飯鍋下線,每分鐘能生產100臺微波爐,每小時能生產洗衣機273臺,每天生產冰箱超過2萬臺,每年生產空調器2300萬臺……
這,就是答案。
將制造“刻進基因”
“制造”為什么會成為佛山的看家本領?
“基因”其來有自。
早在400多年前,佛山冶鐵業壟斷了南方鐵器市場,廣鍋、廣鐘、廣針、鐵釘、鐵線等鐵器暢銷海內外,成就了其“帝國鐵都”的名號。佛山史研究專家、《帝國鐵都》作者羅一星,用“中國制造業的頂流”來形容“佛山鑄造”。明清時期,佛山逐步發展為嶺南地區冶鑄、陶瓷、紡織、中成藥等制造業的中心,位列“中國四大名鎮”。
“基因”里有風口的敏銳果決。
改革開放后,佛山搶抓機遇,借助緊鄰香港的地理優勢,通過“三來一補”的加工制造業,快速在陶瓷、電子、鋁制品、服裝等行業站穩腳跟。當地政府更以炸平山頭建廠房的魄力,大力扶持制造業發展。
一批佛山鄉鎮企業開始崛起,成為市場領頭羊,創造了大量年代爆款。陶瓷領域,有暢銷全國的金花米黃陶瓷;家具領域,有風靡一時的聯邦椅;家電領域,容聲雙門冰箱走俏全國市場;飲料領域,健力寶“東方魔水”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基因”里有政企的雙向奔赴。
以制造業為本,成為佛山不變的堅持;工匠精神,是佛山企業家篤定的信條。“有形之手”和“無形之手”緊緊相握,“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共榮共進。
歷經40多年來的快速發展,如今佛山制造的“軀干”龐大、結實,形成了“三五成群、十有八九”的產業格局,即擁有3個新興產業和5個傳統產業超千億產業集群,制造業大類應有盡有。其中,八成的產品會走進千家萬戶,九成的產業可以實現自我配套。
證券時報的研究顯示,在全國GDP前100強城市,佛山千億產業的數量高居全國第六,是廣東千億產業最多的城市,其中電氣裝備制造業、金屬制造業2個產業的產值均占據全國頭把交椅。
2022年,佛山有90家企業入圍“廣東省制造業500強”。
“雖然說大樹底下不長草,但北滘大樹底下長了草,還有灌木,還有將來有希望變成喬木的企業。”知名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對“家電名鎮”北滘的點評,形象地概括了佛山傳統產業集群的勃勃生機。
尤其在競爭白熱化的家電領域,即便佛山已有美的、格蘭仕、海信等“參天大樹”,但近年來依然新秀群起:
成立于2006年的小熊電器,以一款酸奶機打開了小家電藍海,接連開發出蒸蛋機、電熱水壺等爆款,2019年成為國內“小家電品牌第一股”;
德爾瑪則更年輕,起步于2011年,憑借掃地機等爆款異軍突起,今年成功登陸A股市場。
它們在互聯網時代講述了新的佛山故事,綻放著佛山制造的活力青春。
是家底,還是包袱?
當下,全球經濟迎來風云變幻的周期,而中國也進入經濟結構轉型和產業迭代的關鍵時期。
在佛山探尋制造業的未來,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這里不僅是“中國制造”重要樣本城市,還是全國唯一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
佛山制造的家底厚實,但若故步自封,家底也會變成前行的包袱。
“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來”——周其仁曾這樣點出佛山產業集群所面臨的挑戰。
對標全球最優水平,佛山制造仍有不小差距。
一邊是自身產業結構偏重傳統,產品附加值、技術含量有待提高;一邊是發達國家掌握核心技術并推動高端“回流”、后發國家以更低廉的生產要素來PK——這些都是佛山向上突圍必須邁過的坎。
“(過去)那些經驗、那些成功都是正確的,但是現在要有從零點出發的決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國家發改委學術委員會原秘書長張燕生說。
“年過四十”,不惑方能守正,不懼方可勇進。佛山制造如何跨過“中年危機”,成就高質量?
新的組合拳已經打出:
打造PRO版——賦能傳統板塊迭代升級,邁向更專業更優質。
佛山在以科技創新夯實現代產業根基的同時,全力推動“智造”轉型,爭取2023年55%以上、2025年80%以上的規上工業企業實現數字化改造、智能化生產。以代表全球制造業數字化最高水平的“燈塔工廠”為例,目前已經打造出4個,數量領跑全省。“美的未來還會不斷去擴大數字化技術基礎設施,來推動集團在全世界所有工廠的數字化轉型。”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透露。
打造PLUS版——“招育并舉”發展壯大新興產業,助制造實力倍增。
今年佛山力爭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向“全國工業強市第一梯隊”沖刺。10個左右新興產業千億集群正在加速建設。新能源汽車、智能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產業如雨后春筍般生長,新的爆款“正在路上”:充電裝載零部件占據了最大的市場份額,比亞迪、特斯拉等龍頭企業背后都有佛山制造身影;AGV小車進入一流車企的供應鏈,佛企打入倉儲自動化全球50強……
打造MAX版——攜手灣區兄弟城市優化資源配置,激發動能釋放效能。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城市之一,佛山不斷深化與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等在科技、金融、貿易等多領域的合作,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添上更強勁有力的翅膀”,做好灣區共創共贏的大文章。
高質量發展賽道高手云集,這套佛山新功夫,你怎么看?
【撰文】話題研究員 林東云 胡良光 魏伯航 曹斯
【海報】鄭煒良
【視頻】葉景雄
【運營】麥小華 董晨晨 辜繼漫
【本期統籌】胡良光 譚亦芳 陳捷生 趙進
【本期策劃】曹斯 林煥輝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