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上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推進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再一次來到廣東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寄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飽含著對廣東的深情牽掛和殷切期望。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推進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廣東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省大灣區辦主任艾學峰說,要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廣東深化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擺在重中之重,以珠三角為主陣地,舉全省之力辦好這件大事,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
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香港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澳門是世界旅游休閑中心和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多元文化交流的功能日益彰顯;珠三角九市是內地外向度最高的經濟區域之一和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粵港澳大灣區連接內地、聯通港澳、聯系世界,國內國際雙循環在此交匯銜接,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2022年經濟總量超13萬億元人民幣,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正朝著建成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既定目標加速前進。
“我們要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擔當作為。”艾學峰說。日前,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第一批20個典型案例公布:粵港澳跨境信用報告標準互認,財政科研資金實現跨境撥付使用,“港澳藥械通”助力健康灣區建設……一個個案例背后,是一項項體制機制改革的深化。
“接下來,我們將深入實施‘灣區通’工程,進一步推動三地在食品藥品安全、工程建設、通信、通關、環保等領域的標準互認和規則銜接,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加快打造大灣區國際消費樞紐,聚焦優化結構擴大有效投資,強化與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對接聯動,在服務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中贏得更大市場;更好發揮港澳在國家對外開放中的功能作用和廣東作為改革開放排頭兵的優勢,促進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有效對接,不斷增強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功能,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點。”艾學峰說。
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支持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著力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水平。
艾學峰說,粵港澳大灣區具備產業鏈供應鏈相對完備、人才富集、聯通內外等突出優勢,有條件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中作出示范。
“我們要在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范上擔當作為。具體而言,我們將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協同港澳推進建設一批世界級創新平臺,不斷強化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把港澳現代金融、專業服務等優勢與廣東制造業、龐大市場等優勢結合起來,全面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充分發揮粵港澳綜合優勢,推動在更高層次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提升發展能級和國際競爭力,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地。”艾學峰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對此,艾學峰說:“我們要以中國式現代化的廣東實踐展現擔當作為。”他認為,中國式現代化與西方現代化有本質不同,是立足中國實際,符合中國國情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寄望廣東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需要大灣區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法律體系”的基礎上建設的,國際上沒有先例。艾學峰說,應充分發揮大灣區的獨特優勢,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支持香港、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不斷豐富“一國兩制”新實踐,更好地向世界展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制度優勢和美好前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加快推動與港澳在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合作取得新突破,切實增強群眾在大灣區建設中的獲得感,使粵港澳大灣區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引領地。
“我們將牢記初心使命,感恩奮進,堅持把規劃抓在手上、把項目落在地上、把未來融在路上、把百姓記在心上,在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展現廣東擔當、廣東作為。”艾學峰說。
(記者 唐子湉)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