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以來,佛山吹響二次創業的奮斗號角,于群峰之上“再造一個新佛山”。登高望遠天地闊,佛山向上生長的同時又與港澳山海共鳴,在建設世界級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中凸顯佛山力量。南方網、粵學習客戶端聯合佛山市發展和改革局推出《機遇灣區·活力佛山》系列報道,展現佛山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成果與舉措。
2025年一季度,佛山地區生產總值3041.95億元,同比增長2.3%,增長率比去年高1.2個百分點。其中,規上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53.8%,比重較去年同期提升1.8個百分點,規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8.9%。
新時代屬于與時俱進、敢于創新的“破冰者”,“開門紅”就是佛山經濟向好的證明。作為廣東經濟第三城、全國工業第四城,佛山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機遇,向新質生產力要“二次創業”新動能。
產業新質態
“再造一個新佛山”,新在更加現代的產業形態。戰略性新興產業是佛山“破冰”的主攻方向。
走進全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生產基地、擁有廣東首條“機器人生產機器人”生產線的美的庫卡智能制造科技園,一排機器人24小時“打工”不停,擰螺絲、焊接、組裝,在它們的分工協作下,僅需30分鐘,一臺新的機器人就被生產出來。
這樣的“賽博朋克”場景,是佛山產業向“新”的一個縮影?,F如今,全國每16臺工業機器人,就有一臺佛山造。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機器人產區,佛山已形成“核心零部件—機器人本體—系統集成”機器人產業全鏈條。預計到2025年,機器人產業將成為佛山的千億級產業集群。
除了工業機器人“鋼鐵俠”庫卡機器人,還有90%國產化的“后起之秀”華數機器人、“佛山無影腳”嘉騰機器人、“多邊形戰士”匯博機器人......佛山機器人江湖高手如云、各懷絕技。
美的庫卡機器人。圖片來源:美的集團
依托深厚的制造業“功底”,新質生產力的突圍戰中,佛山能“打”的不只是機器人。
佛山還練就深厚“氫功”,集聚氫能產業上中下游企業和機構170多家,累計建成加氫站36座,數量居全國第一。
同時,佛山生物醫藥產業也正向品牌化躍升,撐起千億市場。如佛山是國內目前唯一的專業口腔醫療裝備產業基地,生產了全球市場超60%牙科手機,其中南海區還被授予“中國口腔器械智造之都”榮譽。
今年佛山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能+千行百業”行動計劃首次出現。作為全國唯一的制造業轉型升級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佛山正大力推動傳統優勢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可以說,佛山萬億規模工業的轉型需求,是佛山新興產業發展的根本動力。
在佛山,“老字號”裝上智慧“新大腦”。海天味業建成醬油釀造行業全球首家“燈塔工廠”,一滴醬油出廠前經過近500道智能檢測工序,帶動300多家供應商等上下游數智化轉型;今年4月,粵港澳大灣區(佛山禪城)人工智能創業基地啟動,助力建陶設計、紡織生產等環節提質增效。
從“制造”到“智造”,從“大而全”到“精而強”,佛山作為大灣區極點城市的功能日益凸顯。
科創新生態
灣區經濟一般升華于創新型經濟,以科技產業創新實現經濟轉型升級。從破解“卡脖子”難題到破局產業化瓶頸,佛山積極打造科創新生態,深入參與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技術研發是科技創新的“最初一公里”。
經過多年不斷投入和推動,截至目前,佛山已建成全國重點實驗室1家、省實驗室2家、省重點實驗室26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51家。
面向佛山產業需求,一項項科技成果從實驗室破土而出,勇闖“無人區”。
季華實驗室研制出全國第一臺、全球第三臺G4.5高分辨率OLED噴墨打印成套裝備,佛山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等港澳高校及企業共建粵港澳智能微納光電技術聯合實驗室,填補芯片研發相關領域空白,為佛山新興產業發展提供強勁支撐。
機器人領域關鍵技術攻堅克難。佛山藍橙實驗室是機器人領域唯一依托企業平臺建設的全國重點實驗室,高性能機器人控制平臺、高精度過程實時視覺伺服機器人系統等多項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氫能等新能源應用實現重大突破。仙湖實驗室研發的全球首條陶瓷工業氨氫零碳燃燒技術示范量產線成功投產,建成大灣區首條100MW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量產中試線并實現首片下線。
中試平臺是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大市場的“最后一公里”。
“科技創新成果經過概念驗證和中試的產業化成功率可達80%,反之成功率只有30%。”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主任李家玉表示。
目前,佛山共建成71家中試平臺和14個概念驗證中心,涵蓋人工智能、高端裝備、新型儲能、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打造“概念驗證之都、小試中試天堂”。
佛山仙湖實驗室高溫工業零碳燃燒中試平臺。圖源:仙湖實驗室
中試平臺向上鏈接高校、院所等科創資源,向下匹配企業、園區等應用場景。產學研深度融合之下,佛山助推科技成果跨越“死亡之谷”。
目前,季華實驗室已孵化22家科技型企業,孵化企業成果轉化收益累計合同額超過5億元。截至2024年11月,港科大百萬獎金創業大賽佛山賽區累計招募參賽項目超800個,累計發放現金獎勵近500萬元,促進多個成果轉化落地。
資金短缺常成為中試平臺發展的難題。為此,佛山去年印發《佛山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快發展中試產業的意見》,對經驗證和中試取得可預期的科研成果和市場效益的團隊給予獎補,今年又推出全國首批技術研發及中試綜合保險。
從0到1再到100,在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中,佛山正在實現新質生產力的自我“造血”。
人才年輕態
發展新質生產力,歸根結底要靠創新人才,源源不斷注入“新鮮血液”。與產業轉型相對應,佛山的人才結構也逐漸趨向“年輕態”。
佛山人才的“年輕態”體現在年齡上,產業科技創新的發展為青年帶來海量就業空間。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佛山14-35歲青年常住人口達340.99萬人,占總人口的35.9%,超過全國青年28.4%的比例。《2025年第一季度佛山市公共人力資源市場職業供求狀況分析報告》顯示,佛山34歲以下求職人數占比最高,達73.49%。
佛山人才的“年輕態”也體現在產業需求上,新賽道讓“千里馬”競相奔騰。聚焦先進制造、人工智能等科技創新領域,今年以來,佛山奔赴全國各地,向人才發出“灣區邀請函”,吸引青年英才“近悅遠來”。智聯招聘和澤平宏觀聯合發布的《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中,佛山位列全國第17,比去年上升一位,排名廣東第3。
尤其面向港澳年輕人,佛山吸引力也越來越強。
95后香港青年王天明是育脈科技創始人之一,由于看好佛山新興產業發展前景,他將公司入駐佛山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下稱“基地”),專注于掌靜脈生物識別算法及應用。王天明介紹,基地多次邀請專業導師在業務訂單、團隊搭建、融資策略等方面提供指導,幫助該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
“我常是早上在澳門,然后開車到佛山,晚上再坐高鐵或開車回香港吃晚飯?!狈鹕桨募勇撚锟萍加邢薰径麻L李建煒說,佛山給他的事業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希望越來越多港澳年輕人融入大灣區發展。目前,李建煒在澳門成立了聯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產中心則落地佛山,利用3D蛋白質打印工程技術制造植物基人造肉產品。
佛山港澳青年創業孵化基地。圖源:南方網
據統計,目前,佛山人才總量超245萬人,各類領軍人才超400名?!胺鹕绞冀K視人才如珍寶?!狈鹕绞形瘯浱埔俜灞硎荆瑹o論來自何方,都能在佛山找到“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
“敢飲頭啖湯”的勇氣和爭當弄潮兒的闖勁,是佛山“破冰”的真諦。以新質生產力激活內生動力,佛山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向著國際一流灣區加速邁進。
(統籌 何靜文 門麗麗 策劃 黎妙娟 譚竹蕓 記者 張治伊)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