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車間內,一批批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完成組裝下線;大街小巷里,氫能公交車、環衛車、物流車穿梭來往……在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產業正描繪出一幅綠色能源的畫卷。
作為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不僅承載著能源轉型的重任,更成為綠色經濟和低碳發展的新引擎。從交通領域開始,氫能正逐步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并為各行業帶來深遠變革。
氫能親子車。新華社發(李仁生 攝)
在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融合生產、生活、生態場景的仙湖氫谷小鎮坐落于此。氫能親子車、掃地車、兩輪車……多種氫能應用產品應有盡有。這些產品以氫能為動力系統,不僅環保還具備續航時間長、充氫速度快的特點。
“氫能是一場能源體系的革命。”佛山市攀業氫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商務經理葛榮軍認為,未來氫能將在航空、長途運輸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成為重要的綠色能源解決方案。
佛山市南海區丹灶鎮副鎮長李終勝說,丹灶鎮從2009年起就開始發展氫能,用15年的時間專注于裝備制造領域,逐步形成了交通、農業、醫療等多元化的氫能示范應用場景。“這些示范應用不僅推動了產業鏈的發展,也為未來氫能規模化應用提供了寶貴經驗。”
在廣東康士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間“氫電小屋”便可實現智能調度、全天候“零碳”供電供熱。公司總裁郭穎斯說:“我們的產品通過太陽能、風能、地熱等綠色能源制氫,并將氫氣儲存起來,再通過燃料電池發電。同時,制氫和發電過程中產生的熱量還能通過熱泵加以利用,最終實現綠色能源循環。”
佛山仙湖實驗室。新華社發(李仁生 攝)
從零碳純氨燃料燒制的綠色瓷磚出爐,到搭建高溫工業零碳燃燒中試平臺,位于丹灶鎮的仙湖實驗室,正致力于氫能和氫氨融合新能源領域關鍵材料與核心技術的研發及產業化。
“我們集聚資源,依托仙湖實驗室等平臺,投入到氫能相關的前沿研究中。”李終勝表示,希望未來在制氫端實現新突破。
加氫站。新華社發(李仁生 攝)
目前,佛山已集聚氫能企業和機構超170家,實現了氫能“制、儲、運、加、用”全鏈條布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佛山正以開放的姿態推動氫能產業向前邁進。
佛山是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產業發展的縮影。加氫站建成投產、海上風電工業級制氫示范項目成功運行、氫能綠色運輸路線啟動建設……放眼粵港澳大灣區,氫能正展現出一“氫”多“能”的強勁生命力。
(記者 陳雪瑩 關錦恒 霍思穎 視頻制作 嚴逸涵 李仁生 梁蘊菁 梁智鋒)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