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提供5000萬元算力券、設立50億元人工智能基金群、發布首批32個AI+制造業應用場景城市機會清單……4月23日,東莞市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濱海灣新區人工智能產業政策發布會舉行,會上正式發布助力東莞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五個一”舉措,為東莞人工智能產業從“起飛”到“騰飛”蓄勢賦能。
根據規劃,東莞力爭到2027年可調度使用智能算力規模10000P以上,打造100個以上AI+先進制造示范應用場景,引進培育300家以上人工智能重點企業,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升級。
會上,東莞提出“五個一”政策大禮包,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產業領域科技創新,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升級。
根據政策,東莞計劃三年共設立5000萬元的算力券,對制造企業、軟信企業、高校院所等通過東莞市人工智能算力服務平臺租用市內外智算資源的,按不超過實際服務額50%給予每年最高100萬元的資助。東莞“算力券”的發布,能夠普惠到中小企業,支持平臺型、龍頭型和鏈主型企業,推動千行百業參與到各類模型的建設,讓更多企業和科研院所“敢用、能用”智能算力。
為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底座,擴大智能算力供給規模,東莞正加快建設“1+1+N”算力供給體系,高水平建設1個人工智能算力服務平臺、1個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調度N個市內外優質智算資源。具體包括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心、大灣區(東莞濱海灣)智算中心、開普云、安華等本土算力提供商,以及深圳鵬城云腦、廣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韶關數據中心集群等市外算力提供商。同時,東莞將重點對接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三大運營商全國智能算力資源,滿足各類企業算力需求,“莞”夠“莞”用。
東莞聚焦制造業全鏈條智能化升級,依托企業實際需求精準施策,精心梳理并發布首批32個AI+制造業應用場景城市機會清單。首批應用場景的推出,將有助于構建“千企千面”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庫,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標桿模式。接下來,東莞還將引導鏈主企業、龍頭企業為AI+先進制造示范應用場景提供堅實的供應鏈支持,優先將場景創新成果在供應鏈體系內推廣應用,每年精心遴選出10個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典型應用案例,對納入國家級、省級的典型應用案例給予最高100萬元的資助,到2027年全力打造出100個以上AI+先進制造示范應用場景。
與此同時,東莞還將設立總規模不少于50億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通過股權投資、資產并購、產業聯動等方式,聚焦投向三大核心領域:一是AI軟件與算法創新,夯實技術底座;二是AI硬件與算力基礎設施,筑牢產業根基;三是具身智能、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關聯領域,突破產業鏈關鍵環節。
會上,《關于支持東莞市濱海灣新區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正式公布,《措施》列出25項舉措,從推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產品革新產業發展、加快千行百業智能升級、完善智能基礎要素體系、強化產業資源服務支撐、加強倫理研究制度創新、打造多方交流合作平臺等方面予以支持,大力支持東莞濱海灣新區發展人工智能。
記者現場獲悉,這一重磅政策是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第一次針對新區制定的專項政策。《措施》明確,支持將濱海灣新區打造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廣東創新發展試驗區、全國應用賦能示范區、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世界級智能終端產業集聚區,助力廣東通用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引領地建設,加快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
濱海灣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濱海灣發展人工智能產業面臨著國家戰略和省市政策疊加的重大機遇,擁有龍頭企業牽引、產業配套完善、基礎設施完備,創新資源、應用場景豐富的獨特優勢。面向歷史與未來,濱海灣將打造靈犀島和靈犀谷、靈犀大廈等“靈犀系”人工智能產業空間體系,為不同發展階段、不同需求的企業提供專屬空間、精準扶持和貼心服務。其中重點項目“靈犀島”AI小鎮年內將啟動建設,投資約66億元,建筑面積約78萬平方米。
(記者 程浩)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