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南春早,莞邑向新;弄潮濤頭,豪氣干云。
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澎湃浪潮中,東莞正以“灣區明珠、科創新都、產業新城”之姿,錨定科創與智造雙核,鋪展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AI浪潮席卷,智造基因煥新,“8+8+4”現代產業矩陣在競合中淬煉韌性;“五外聯動”發力,揚帆抱團出海,開放基因在“雙循環”中熱烈涌動;事業發展以人為尺,民生“七有”托舉福祉,“人產城文”深度融合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活注腳。
灣區聚勢、智造躍遷、開放升格、幸福再造,讓我們走進東莞,解碼制造名城高質量發展方法論。
灣區聚勢
“三鏈融通”撐起
世界級城市群重要支點
東莞,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東莞。
新春伊始,東莞市首部“多規合一”規劃《東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即獲國務院批復,與全國21個超大特大城市同頻,未來十年發展的空間藍圖繪就。東莞高點定位,將聚焦科技創新與先進制造,打造“灣區明珠、科創新都、產業新城”,成為廣東高質量發展名片。
當前,東莞正通過交通網絡硬支撐、制度創新軟鏈接、人文交融心紐帶“三鏈融通”,在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展現更大作為。
交通提速,讓空間距離更短。軌道交通二期規劃的報批沖刺,深江鐵路東莞段的建設熱潮,科學城通道二期等6條跨市道路的建設……當城市軌道與廣深地鐵“握手”,當新槎大橋跨越行政邊界,東莞正在編織一張更快、更密的“灣區通勤網”,將地理鄰近轉化為發展動能,從“通道經濟”轉向“流量經濟”,催生新的價值裂變。
創新鏈接,讓制度距離更小。當“坪清新”一體化示范區規劃浮出水面,當塘廈、鳳崗悄然推開“莞深同城化”之門,東莞正重構生產要素的流動秩序;濱海灣參與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發展,松山湖與光明、南沙科學城的“創新握手”,水鄉與廣州開發區的“產業共舞”,“雙向奔赴”在粵港科創制造開放合作平臺的謀劃中尤為明顯。
人文交融,讓人心距離更近。春暖花開時節,一場“灣區周末IN東莞”的“種草大計”全面拉開。東莞通過擦亮“灣區周末”品牌活動,吸引大灣區旅客來到東莞,激活文旅消費新動能,加深大灣區各大城市的文旅交融。未來,在珠江口東西兩岸融合試驗中,從經濟、社會再到文化全方位“融合聚變”,將在交通空間“物理縫合”基礎上,催生影響力更為深遠的人產城文“化學反應”。
放眼未來,東莞融灣有了更多新期待。
在區域協同中尋找新定位。東莞將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獲批為契機,發揮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承載地等功能,努力實現與灣區兄弟城市的互補發展、協同發展。
在交通暢聯中發掘新機遇。從地鐵、高速、大橋等重要交通設施,到空港中心、新港澳碼頭等重點通聯平臺,東莞將謀劃推進一批重要項目,縮短與大灣區各城市的空間距離。
在優質生活中共建新未來。東莞將在高頻政務、環境治理、醫聯體建設、教育資源共享、青年創業、職業資格評定等多個方面,提升與廣深港澳的協作水平,讓人才在東莞樂享媲美廣深港澳的優質生活。
東莞的未來,寄寓在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的宏偉藍圖之中。
道路通、人心聚、百業興。當“軌道上的大灣區”呼嘯而至,東莞或將成為最懂得如何“借勢起舞”的弄潮兒。
智造躍遷
AI賦能鍛造
新質生產力創新矩陣
開年以來,“東莞制造”好戲連臺、精彩不斷。
當DeepSeek官宣接入東莞,當MatChat大模型在松山湖畔掀起創新漣漪,當靈犀島即將在濱海灣新區拔地而起……“人工智能+”行動正不斷滲入東莞制造業的“毛細血管”中,重塑東莞制造基因。
乙巳蛇年的第二個工作日,東莞市政府重磅發布一號文《關于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錨定雙萬之城的發展新方向。東莞要瞄準“人工智能+先進制造”賽道,力爭到2027年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
春江水暖鴨先知。AI早已深度融入東莞各行各業。在OPPO長安研發中心,機械臂的舞動軌跡被AI重新定義,支撐起國內近半數“東莞造”的智能手機;在大朗織交會,AI服務將圖紙點石成金,織就可上身的“智能霓裳”;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MatChat大模型有望顛覆無機材料的科研范式。
以“人工智能+”行動為代表,建設更具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制造名城東莞永恒的主題。
新型工業化完成部署。東莞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明確“8+8+4”重點產業發展方向,堅持先立后破。去年,東莞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4.8%,“三大手機”出貨量占國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近五成,廣深佛惠莞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成功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產業新引擎加快布局。去年,東莞全球招商大會簽約金額超2500億元,全年引進470宗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濱海灣新區工業投資增長56.3%。松山湖成為千億園區,挺進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20強。
科教新生態日益成熟。東莞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為牽引,散裂中子源二期動工建設,亞洲首個、世界第二個先進阿秒激光設施落戶東莞。以創新聯合體組織鏈式攻關。香港城市大學(東莞)招生開學,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交付使用。獲評全國最佳人才發展生態城市。
放眼未來,智造躍遷仍然任重而道遠。
統籌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東莞“8+8+4”現代產業體系需要在市場競爭中經受更多錘煉;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東莞將設立50億元人工智能產業子基金群,支持濱海灣打造集技術研發、產品制造、數據服務于一體的人工智能新區;市政府“二號文”另辟新賽道,促進生產性服務業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推動服務業與制造業比翼雙飛;科技創新久久為功,大力實施源頭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三項工程,讓科技為制造插上騰飛的翅膀;發展壯大“耐心資本”,讓長期資本與制造名城共同成長。
始于制造、興于智能、成于生態。
從“三來一補”到“科創引領”,東莞制造的進化路徑清晰可見。從“世界工廠”邁向“科創智造強市”,東莞正以“探路者”姿態,在大灣區腹地書寫著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動注腳。
開放升格
“五外聯動”
構建雙循環戰略鏈接
推進“五外聯動”,外貿大市東莞有自己的成熟打法。
數據顯示,2024年,東莞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1.5萬億元,同比增長8.5%,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背后,是東莞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不斷攀升的競爭力。
外貿“穩鏈強鏈”。作為全球制造業重鎮,東莞擁有超過22萬家工業企業,涵蓋電子信息、智能裝備、新材料等多個領域。這些企業不僅是國內市場的“主力軍”,更是國際市場的“排頭兵”。
外資“靶向招引”。外資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東莞聚焦高技術領域,聚焦重點國家和地區,精準發力,強化“以商引商”,優化外資服務,吸引一批重點產業鏈上下游核心配套企業來莞投資,為外貿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外包“數字賦能”。數字經濟是全球未來的發展方向。東莞積極建設松山湖數字服務出口基地,推動企業承接國際數據服務訂單,支持制造業服務化,鼓勵企業向“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拓展海外智能工廠總包業務,為外貿發展開辟新的賽道。
外經“抱團出?!薄i_放是東莞的基因。東莞用好境外產業園,支持企業“集群出?!?,完善海外資源信息庫,探索設立“走出去”綜合服務站,為企業提供全鏈條服務。
外智“全球鏈接”。東莞加快建設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壯大海外創新合作中心,為海外人才提供全鏈條服務,為外貿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東莞“五外聯動”的“硬功夫”,構建起雙循環戰略的“超鏈接”,為全球貿易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來,雖然仍有諸多不確定因素,但東莞將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讓開放之門更加敞亮、開放之路更加寬廣。
東莞將積極應對國際貿易新形勢,通過擴大中間品貿易、轉口貿易等全力鞏固傳統市場。完善“一國一冊”投資指南,瞄準東盟、中東、拉美、中亞、非洲等重點地區,形成“領頭企業+行業商協會+部門鎮街”的組團拓市場模式。加快區外保稅維修試點落地,拓展東盟快航、遠洋大宗商品專線。深入開展外資百企大走訪,大力組織外企東莞行、莞貨海外行,實現“引進來”與“走出去”一體發展。
“五外聯動”,開放升格。素有開放基因的東莞,將繼續書寫擴大開放、向海而興的新故事。
幸福再造
“人產城文”探求
中國式現代化人文內核
蛇年春節,東莞接待游客總數近523萬人次、旅游收入超30億元,創下近年春節最好成績。
春節后,來東莞“微度假”的朋友都選擇這種打卡方式——乘坐“灣區大地鐵”來華南MALL觀看IMAX GT版《哪吒2》,再吃一碗新鮮出爐的燒鵝瀨、在市中心與各大潮玩產品合影,潮流感、松弛感拉滿。
輕量化、重休閑的旅游方式正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喜愛。今年1月,在文旅體產業招商大會上,東莞提出“灣區潮流生活休閑集聚地”文旅新定位。東莞生產了全國近85%的潮玩產品,有全國僅六家、華南唯一的激光IMAX GT影院,近期的哪吒“周邊熱”“觀影熱”更讓東莞火速出圈。熱門音樂劇、草莓音樂節、馬拉松賽事等文體盛事串聯全年休閑時光,解鎖潮流生活全新體驗。未來,在“周末游”“微度假”賽道,東莞將會迸發更多可能性。
過去一年,東莞堅持民生為大,以民生“七有”托起千萬市民“穩穩的幸?!薄?/p>
幼有所育,入選建設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名單,新增托位2萬個;學有優教,新增公辦學位4.2萬個,成功入選全國首批中小學科學教育實驗區;勞有厚得,深入實施全國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提升示范項目,城鎮新增就業12.5萬人;病有良醫,建成全省第二家三甲兒童醫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深化醫改等工作均居全省前三;老有所養,養老床位增至5493張,護理型床位占比超過80%;住有宜居,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2.3萬套,開建配售型保障房3600套;弱有眾扶,“民生大莞家”解決市民微心愿4萬余宗,違法犯罪警情數、刑事立案數、交通亡人數降至近5年最低,平安建設連續6年全省優秀。
“人產城文”深度融合,人是出發點,亦是落腳點。
展望未來,東莞仍將做好“人產城文”深度融合的大文章,讓每位追夢人都能找到歸屬感和幸福感。
政策因勢利導。東莞將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強化隨遷子女教育保障,推動靈活就業人員、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保擴面。
就業精準施策。加強新職業、新工種、新崗位開發,確保有就業意愿的困難畢業生100%就業,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歸零,開展“莞薪無憂”專項行動。
醫療穩扎穩打。促進醫療、醫保、醫藥協同發展和治理。推動電子病歷共享調閱、電子處方線上流轉,藥品追溯碼實現來源可查、責任可究。在全省率先實現社衛中心全部達到國家推薦標準,讓群眾就近“看上病、看好病”。
文化潤物無聲。東莞將建設更高水平的文化強市、體育強市。加快市博物館新館、虎門炮臺舊址公園等大型文體設施建設。持續擦亮龍舟、莞香、粵曲、客僑等特色名片。高質量承辦第十五屆全運會、殘特奧會東莞賽事,展現體育強市風采。
珍視每一位奮斗者,成就每一個夢想,這樣的東莞不僅讓人喜愛,更加充滿希望。
挖出明代城墻
東莞為城市發展“留白”
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的當下,東莞作出“逆行”抉擇:
暫停投資2億元的“東莞記憶”城市更新項目,將新發現的明代南海衛城墻遺址完整保留,并規劃建設3000平方米考古遺址公園。這一決策不僅展現了工業大市對歷史文脈的守護決心,更揭示了城市發展的深層轉向。
今年初,東莞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創新將專題學習會移至考古現場,明確將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城市發展全局。通過建立“先考古后建設”制度、文物空間信息納入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等舉措,東莞正構建以文化價值為底色的發展新范式。目前全市已有155處市級以上文保單位,其中全國重點文保單位9處,居全省地級市之首。
新發現的南海衛城墻遺址,實證了東莞作為明代廣東海防重鎮和“海上絲綢之路”節點的重要地位。遺址公園規劃突破傳統保護模式,設置考古展示區聯動周邊歷史街區,打造集文物保護、公眾參與、生態景觀于一體的文化生態群落。這種活態保護理念在東莞早有成功實踐:可園古建筑群與博物館功能共生,虎門炮臺舊址建成全國知名抗戰專題博物館,2024年接待觀眾量居全省前列。
作為擁有近1700年建縣史的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東莞正以“文化遺產+”模式推動文旅突圍。南海衛遺址將與可園、虎門炮臺等文化地標形成主題旅游動線,助力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這種將工業硬實力與文化軟內核融合的發展路徑,既延續了城市文脈,也為城市轉型注入持久動力。
“哪吒”爆單背后
東莞崛起智造新勢力
當《哪吒2》爆火,東莞以“中國潮玩之都”的硬核實力,接住超4億元衍生品訂單,更展現出從代工基地向智造高地的產業躍遷。
在石排鎮潮玩中心,沃工場與威斯潮玩上演“東莞速度”:面對億元訂單,12家模具企業協同作戰,將模具開發周期壓縮80%,量產周期縮短83%,創造出10天交付的行業新標。這種“要人有人、要設備有設備”的產業鏈響應能力,是東莞的優勢。正如沃工場總裁孫文科所言:“在東莞,有錢大家一起掙!”
底氣源自全球頂尖的潮玩智造生態。東莞集聚4000家玩具企業、1500家配套商,全球每3個潮玩就有1個“東莞造”。從冬奧會冰墩墩到世界杯拉伊卜,東莞制造不斷破解世界級技術難題——為無手無腳的拉伊卜設計內置棉花布袋塑造鼻梁,歷經8版改良“征服”卡塔爾組委會。如今,85%的國產潮玩在此誕生,動漫衍生品占全球1/4份額。
更值得關注的是原創力量的覺醒。摩動核打造的國風機甲哪吒全網預售火爆,其構建的《星甲魂將傳》宇宙融合封神、三國等傳統文化元素,登陸日本市場并連續三年霸榜騰訊動漫TOP。這樣的原創軍團正在壯大:拼酷開創金屬DIy品類年銷過億元,城仕玩具原創IP占比達80%,“胖噠”成為合金潮玩標桿。
從承接潑天流量到創造文化浪涌,東莞正以智造為基、創新為翼,在潮玩賽道書寫新傳奇。
(撰文 吳擒虎 編輯統籌 羊建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