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制造業,還是服務業?在東莞,這不一定是道單選題。
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連續八年榮膺“中國最具競爭力會展城市”、上海技術交易所全球跨境技術貿易(大灣區)中心落戶濱海灣、東莞數字貿易港啟航、首個科技服務業集聚區授牌落地……這個金秋,東莞服務業風頭正勁、佳音頻傳。
服務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地處粵港澳大灣區地理中心的東莞,是廣東的經濟大市,擁有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天然優勢。去年以來,東莞市發展和改革局聯合多部門出臺實施《東莞市生產性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東莞市生產性服務業“領航計劃”實施方案》《關于支持企業上規發展做大做強的若干措施》等文件,多維度推動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打造發展“新引擎”。
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以下簡稱“兩業融合”),是夯實制造業發展根基的必經之路。東莞服務業,正與制造業加速相融、互促共進。
制造大城也有服務心臟
服務業,正讓東莞制造有了更強的“心臟”。
前不久,東莞市首個科技服務業集聚區在松山湖揭牌。這一集聚區的誕生并非偶然,東莞擁有科技服務業企業超1.5萬家,為制造業創新發展提供了全鏈條的支撐。而松山湖作為全市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的重要陣地,坐擁中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重大科研平臺,構建了全科技服務產業鏈,吸引了廣東誠銘化學品有限公司、廣東灣區智能終端工業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技服務行業領先企業,集聚規上科技服務業53家。
人力資源服務同樣可圈可點。為進一步吸引、服務與留住人才,以適應東莞“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的城市產業發展步伐,東莞創新人力資源服務業態,拓展職業教育培訓和人力資源服務產品,為產業發展培育和儲備各類技術技能人才。廣東東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便是這一思路落地的物理載體。
泰索斯與廠商聯合研發產線外包機器人。
在松山湖大道與石大路交會處,這幢18層的玻璃幕墻寫字樓涌動著勃勃生機。今年夏天,這棟樓新迎來一名主人的入駐——泰索斯科技(東莞)有限公司(下稱“泰索斯”)。1982年成立的泰索斯集團,最早的主營業務是勞務派遣,后將服務拓展至企業整個產線的外包,近年來開拓“技能工人+自動化設備”的外包創新模式,“公司入駐產業園后的3個多月時間里,就與3家知名企業簽下了合作協議。不論是政策,還是同行資源,產業園給予的紅利是非常明顯的。”泰索斯科技(東莞)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紅坤說。
廣東東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
據了解,廣東東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目前在全市已建成松山湖園區和寮步園區,總面積達6.4萬平方米。截至目前,園區入駐機構為超1500家企業提供了全鏈條人力資源服務,累計推薦就業超7萬人,發布招聘崗位近2萬個,為企業派遣近6萬人,招才引智8000余人,培訓企業超300家,培訓人數達超2萬人。
東莞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
同時,在東莞市中心城區和松山湖高新區交會處,一座占地80平方公里的環同沙生態智慧產業新城高高聳立。這里坐落著東莞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是東莞首家專注檢驗檢測認證產業的園區。東莞市檢驗檢測認證協會會長歐陽軍介紹,園區打算引入30家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可為機構提供一站式對接服務,“也意味著國內外知名檢驗檢測品牌機構在莞落地有了空間。”
包括科技服務業集聚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檢驗檢測認證產業園在內,東莞正全力打造10余個特色專業集聚區。特色產業集聚區嶄露頭角的同時,松山湖、中心城區、濱海灣片區等多點布陣的市級集聚示范區也正煥發生機。除了承載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專業服務的松山湖高新區,市中心城區已初步集聚了金融、創意設計和信息技術等高端服務業,濱海灣片區則匯聚著電子商務、會展業、物流服務業。
這一空間集聚的發展策略,使得越來越多市級服務業品牌正在被塑造,成為帶動產業轉型升級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新引擎。
群星閃耀時
從軟件信息服務到供應鏈升級,再到跨境電商、文旅服務,東莞現代服務業企業,正群星閃耀。
如何走好“上云用數”第一步?對于東莞市食滋源食品有限公司來說,牽手金蝶云科技有限公司,則是其加“數”前行的一大節點。
東莞市食滋源食品有限公司是全市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食品飲料行業)擬改造企業,專注于冰皮、糕點食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今年10月引入金蝶云·星空ERP(企業資源計劃)項目以來,該公司實現了財務、銷售、采購、生產管理的全方位系統化,告別了過去信息割裂的局面,“此次合作為我們帶來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技術手段,幫助我們優化業務流程、有效配置資源,提升了企業管理效率和市場競爭力。”東莞市食滋源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曾俊椿表示。
金蝶助力廣東機場集團打造業財一體化平臺,該案例獲評“2024 IDC中國未來企業大獎優秀案例”。
金蝶云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全球知名企業管理云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服務)公司金蝶軟件(中國)有限公司全資控股公司,在莞扎根已有五年。包括食滋源在內,金蝶現已服務莞企超6000家,涵蓋裝備制造、服貿鞋裝、生物醫藥等行業,“不做一錘子買賣,我們精準賦能,助力整個行業的管理經驗提升,讓更多企業將信息的‘中樞神經’掌握在自己手中。”東莞金蝶總經理李映峰表示,隨著國內制造業的出海潮,金蝶積極響應這一趨勢,正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與全球化戰略,為企業的國際化拓展提供一站式、全方位的解決方案。
在供應鏈管理服務中,錦榮(廣東)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正通過專業化與精細化服務“提速前行”。這家綜合物流服務供應商,自2022年成立以來,營業收入和利潤呈逐年上升趨勢。“今年有望增長20%。”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2024年6月,在東莞虎門碼頭,錦榮廣東供應鏈53尺柜包船美國LA成功首航。
錦榮(廣東)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從事供應鏈的方案設計和實施、第三方物流、國際集裝箱和散雜貨運輸。繼去年成立后端服務公司后,今年新設立散拼公司,進一步拆分物流供應鏈,實現從前端到后端、從整柜到散拼的專業化服務,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這兩家公司的營業收入和利潤都超出了年初目標,今年底我們還會在華中地區開設分公司,明年在美國和越南設立分公司,進一步擴大服務版圖。”
在跨境電商領域,東莞市啟盈跨境電商產業園有限公司作為海關總署認證的首批跨境電商試點企業之一,擁有規模大、自動化程度高、管理及監管模式先進、綜合業務能力強的進出口處理中心。以布局物流產業為核心,公司現已形成涵蓋口岸物流服務、跨境電商通關服務、系統軟件開發服務的綜合性業務,其中,公司“9610”出口業務連續9年位居全國前列,當前還積極地推進“9710”B2B和“9810”海外倉的業務,為更多跨境電商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支持。
東莞市啟盈跨境電商產業園。
一眾生產性服務業群星閃耀的同時,生活性服務業也“生”機勃勃。
在虎英公園旁、旗峰山麓,一場國際賽事中國邀請賽東莞站正在東莞峰景高爾夫球場舉行。人們身著POLO衫、運動襪,三三兩兩踏在松軟草地,在這座“中國十佳社區高爾夫球場”揮桿競技。近年來,該球場開拓了親子活動,并與東南亞旅行社合作,吸引了諸多海外客源。東莞峰景高爾夫球會總經理尉智敏介紹,疫情后人們更加重視健康,加上這里也提供了商務洽談的平臺,“我們見證了許多企業在打球間達成合作,結成伙伴。”
“群星閃耀”,有“土壤”,也有“雨露”。根據《關于支持企業上規發展做大做強的若干措施》,當年新上規的服務業企業,有望獲最高5萬元獎勵。今年,錦榮(廣東)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獲得了這筆獎勵,“對我們這樣的新興企業來說,這筆資金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是對我們的發展激勵。”錦榮(廣東)供應鏈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東莞峰景高爾夫球場。
在政府政策的“陽光雨露”下,東莞服務業的“星空”越發奪目。
服務業融灣,流通更便捷
站在地區生產總值“萬億臺階”新起點,東莞正融入大灣區服務業發展大局,以此激活新經濟動能。
在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兩地服務業合作正走向多樣化,向科技服務、金融服務、服務外包、商貿會展等領域延伸,“前店后廠”模式逐漸“裂變”為“香港研發+東莞轉化”“香港服務+東莞制造”等新模式。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曾表示,東莞的先進制造業優勢明顯,正成為大灣區服務業創新發展高地。
南方先進光源指導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現場。
前不久,在香港舉行的南方先進光源指導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與港澳地區8所高校簽訂合作協議,推進合作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首臺同步輻射光源——南方先進光源。
同為重大項目,香港城市大學(東莞)近日啟動2025年碩士入學申請,并將于明年起面向全國聯招考試、臺灣學測招生。該項目繼今秋正式啟用一期后,備受關注的項目二期迎來新進展,預計將于明年3月動工,現已完成項目用地報批、方案設計等前期手續,將為東莞帶來更多創新資源。
在松山湖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眾多港澳青年正以此為大陸追夢起點。目前,該基地已加入“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聯盟”,累計引進落地項目已達150余個。
從松山湖到香江畔,莞港合作激起“漣漪”。行至南沙之東、前海之北、伶仃洋岸,一條由東莞與香港創新開辟的跨境貿易通道馳而不息,這便是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這里配套設立了“東莞港跨境電商中心”,使得東莞乃至珠三角地區貨物都能享受到香港機場的便利。目前,多家知名大型電商企業已計劃在該中心開展跨境電商零售出口業務。
“機場項目跟跨境電商這些清關一體化,實現成本更加低、時效可控。”東莞港產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景超表示,據香港國際機場的數據反饋,通過該海空聯運的通道去香港轉運的電商貨物占了它整個貨量超過50%。
值得一提的是,東莞—香港國際空港中心所在地,近日入選了2024年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將進一步強化東莞在服務灣區要素集成中的作用,提升物流組織功能,加強與產業集聚區業務聯動,帶動東莞生產制造業產業鏈延伸、供應鏈打造和價值鏈提升。
東莞港。
除了與香港聯動,東莞還發揮靠近深圳、廣州的區位優勢,推動松山湖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南沙科學城等聯動共進。今年10月,松山湖科學城牽手南沙科學城,稍早前的7月,松山湖科學城牽手光明科學城,分別簽訂推進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相關合作協議。相關協議簽訂后,“光明-松山湖”跨市公交假日專線開通,將科研資源與創新人才連接得更加緊密。
松山湖科學城與光明科學城、南沙科學城相繼簽訂協議。
灣區科技“三巨頭”聯手之外,濱海灣新區也正迎頭趕上。近日,上海技術交易所全球跨境技術貿易(大灣區)中心落戶濱海灣新區,致力于打造一個綜合性的跨境技術交易平臺,涵蓋跨境技術交易、科技創新服務、科技要素數字化共享、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金融與知識產權服務以及項目孵化與產業培育等功能,將在濱海灣新區建立科技創新企業培育庫,加強與港澳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園區的合作與交流,形成“科創苗圃—專業孵化器—產業加速器—創新集群”的全鏈條創新產業孵化服務體系,打造多層次的科技企業梯隊,助力濱海灣成為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的中心。
東莞濱海灣新區與上海技術交易所國際交易中心簽署協議,共同設立上海技術交易所全球跨境技術貿易(大灣區)中心。
當前,濱海灣新區正強化與松山湖科學城、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聯動發展,強化與深圳前海、廣州南沙在人工智能、生產性服務業等領域的產業協同,現已獲批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聯動發展區,正加快規劃建設新港澳碼頭國際城等一系列面向港澳的項目,努力打造國家級莞港合作平臺。
隨著服務業的不斷融入與發展,東莞正逐步重塑經濟版圖。這幅關于服務業發展的藍圖畫卷,正在這片熱土徐徐展開。
(記者 龔菊 策劃 郭文君)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