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體驗,很新奇”“轟鳴聲比我想象中的小”“第一次空中飽覽東莞市區”……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東莞東城一商圈的近300名消費者,踏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高空飛行之旅,在云端收獲了特色文旅場景新體驗。
“低空+”應用場景將“飛”至更多百姓身邊。根據《東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下稱《方案》),到2026年,東莞將基本形成以低空航空器研發制造為核心、以低空應用場景為牽引的產業體系,低空飛行服務保障能力明顯提升,低空經濟成為東莞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
作為新質生產力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代表,低空經濟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是培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選擇,目前更形成了一種全球性的創新力量。東莞這座“世界工廠”正積極探索這一領域。根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數據,東莞市泛低空經濟產業鏈相關企業達528家,數量位居全省前列,僅次于深圳、廣州。
在低空經濟的新藍天,東莞正蓄勢謀高飛。
東莞具備低空經濟發展先機
低空經濟正成為“新寵兒”。
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后,“低空經濟”正加快融入諸多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壯大。
放眼全國,各大城市“跑步進場”,紛紛出錢、出力、出政策,爭奪這塊“萬億蛋糕”——
深圳劍指“低空經濟第一城”,推動出臺全國首部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全球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行業內首張生產許可證在廣州落地;上海明確提出打造未來空間產業集群……
作為先進制造之都,東莞擁有的資源稟賦和產業特點,令其選擇低空經濟賽道時不乏底氣。
打開東莞低空經濟產業圖譜,產業鏈諸多環節重點企業“多點開花”,初具集群雛形——全市528家泛低空經濟產業鏈相關企業各具亮點,在整機制造方面,擁有東莞極飛無人機科技有限公司、東莞長城開發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無人機頭部企業;零部件方面,擁有東莞市日新傳導科技有限公司、東莞市賽伊五金制品有限公司等航空電線電纜、無人機精密零部件生產企業;機身材料方面,擁有東莞精致復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復合材料企業。
在低空經濟的新路上,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和經濟大市的東莞已初“路”鋒芒。
早在2011年,中國科學院和東莞市政府簽署科技合作協議,共建中國科學院云計算產業技術創新與育成中心。作為該中心孵化企業,中科云遙(東莞)科技有限公司專業從事遙感技術研發與應用,布局空天信息、遙感應用領域,形成松山湖最早的空天信息產業化機構。時間來到2013年,東莞市匯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主要從事飛行摩托研發工作,隨著2020年的戰略遷移,東莞匯天團隊融入小鵬汽車生態體系,開啟低空出行領域新篇章。
不久前,東莞上市企業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傳來喜訊,該公司成功接獲國內某頭部飛行汽車制造商的項目,承擔起為其供應電池下箱體總成及液冷板等關鍵部件的任務,預計項目年銷售總額約人民幣6000萬元。
“東莞發展低空經濟,有其必要性。”工信部賽迪研究院研究員盧世棱表示,東莞憑借其地處黃金內灣的優越地理位置、完善的制造業產業鏈、豐富的工業應用場景以及眾多的創新主體,為低空經濟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與堅實的支撐。
展望未來,隨著《廣東省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6年)》藍圖徐徐鋪展,東莞等制造業強市將在其中扮演更加關鍵的角色,通過充分發揮配套優勢,助推全省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低空經濟產業集群。
積累了環境、配套等經驗的東莞,其優勢在一次次落子布局中得到彰顯,現已具備發展先機。
做強做大低空經濟產業集聚區
下好“先手棋”,才能快人一步。東莞的發展路徑十分清晰,即做強做大低空經濟產業集聚區。
前不久,謝崗通用航空制造及供應鏈項目落成并交付使用,這是東莞市首個通用航空制造項目。而在2023年9月,謝崗鎮通用航空首架莞產飛機點火成功,標志著東莞實現了在飛機制造上“零的突破”。
根據《方案》,謝崗鎮將依托銀瓶高端裝備產業基地產業基礎,打造低空飛行器整機制造產業集聚區。目前,謝崗鎮正劃定650畝建設低空經濟集聚區,支持低空飛行器整機制造,并獲批劃設臨時空域,供相關企業開展訓練飛行,并在此基礎上配建800米簡易跑道,讓輕型飛機在謝崗真正飛起來。
立足科技研發優勢,松山湖則將打造低空飛行器關鍵技術產業創新平臺。今年夏天,受強降雨影響,東莞部分地區路面積水嚴重。地處松山湖的東莞華松創新科技所研發的無人機裝備,憑借其高精度、快速響應等優勢,成為偵察、拋投、照明、通信中繼等救援任務中新的“好幫手”。
“在發展過程中,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和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提供了很大支持,讓我們在無人機領域得以研發出多項新成果。”華松創新總經理徐劍飛表示。2022年,通過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注資引進,華松創新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其所研發的無人機任務負載系統包括硬件、軟件,涉及應急微指揮系統、無人機喊話器等16款產品,“預計今年產值約3000萬元,2025年有望達到6000萬元。”
安全的飛行技術,是低空經濟“起飛”的基礎支撐。位于松山湖的東莞火螢科技有限公司專注研發無人機及各類飛行器被動安全保護設備,自2019年起便成功推出規模量產的無人機降落傘系統,為無人機提供類似汽車“安全帶與安全氣囊”的全方位保護,其降落傘產品已經站穩無人機應急裝備領域第一梯隊。目前,火螢科技與大疆等多家頭部無人機整機企業以及順豐等物流巨頭開展安全部件合作。
依托試飛場,洪梅將在水鄉片區打造無人機創新孵化及綜合服務集聚區;憑借快遞物流扎實的集聚基礎,虎門、沙田、常平將構建無人機物流配送產業集聚區;發揮旅游及科創資源優勢,濱海灣規劃打造新興消費和創新服務試驗區……在這個新賽道,一個個特色集聚區相繼按下“起飛鍵”,集聚效應將逐漸形成。
力爭后年產業規模突破500億
眼下,從藍天到地面之間,東莞的低空逐漸“忙活”起來。
剛剛過去的中秋假期,一場場直升機免費體驗引得東城萬達廣場人頭攢動。活動有關負責人表示,假期恰逢東城萬達廣場十周年慶,凡在場內消費滿100元即可獲得10分鐘直升機免費體驗抽獎資格。在此活動帶動下,今年中秋假期與去年相比,客流量增長18%、銷售額增長15%,“效果遠超我們的預期。”
東莞市東城街道經濟發展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還將在部分重點商圈加強謀劃和建設一批低空飛行器起降場、停機坪等基礎設施,發展低空運營、飛行全周期維護、低空飛行培訓等配套性產業,探索開通短途載人空中交通航線,積極打造空中通勤、飛行體驗、無人機配餐、無人機表演等特色消費應用場景,強化低空飛行器在應急救援、應急通信、城市管理、安防巡查等方面的應用。
這樣的暢想,還需多方發力。東莞提出,接下來將深度融入全省低空經濟產業鏈,在地面配套基礎設施、低空信息基礎設施及飛行“航路網”等低空基礎設施及航線規劃布局方面,加強與廣州、深圳等城市基本融通。
低空經濟產業圖譜中,東莞“坐標”也逐漸清晰。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電子信息、新材料等行業企業將得到東莞的重點支持。電子元器件、核心傳感器、激光雷達等適配性技術及產品,電池、電機、電控、螺旋槳、復合材料、鋁鎂合金等關鍵零部件,也將成為東莞低空經濟產業培育的重要發力點。到2026年,預計東莞將聚集鏈上企業200家以上,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展望未來,東莞這片天空會更加“繁忙”,低空經濟將“飛”得更穩更高更遠。
(撰文 鄭國豪 龔菊 鄭文怡 策劃 郭文君)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