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松山湖佰維存儲晶圓級封測項目動工,項目總投資30.9億元。這也意味著,作為國內存儲芯片領域的龍頭企業,佰維存儲正式布局東莞。項目建成后,將提供全方位的先進封裝測試服務,助力全市集成電路產業規模擴張與技術水平躍升。
行業龍頭企業落子布局,印證著松山湖集成電路產業的跨越式發展。
東莞市集成電路大廈落地,為集成電路產業提供“政策配套+產業服務+資金平臺”配套;全市90%以上的集成電路設計創新資源集聚松山湖,為第三代半導體發展提供科創策源;天域半導體、生益科技、賽微微電等園區企業壯大裂變,引領產業鏈迭代升級、協同發展;2023年松山湖半導體產業總營收約144億元,半導體產業鏈規上企業達28家……數年間,松山湖產業發展“芯”潮奔涌,已形成較為完善的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生態。
廣東邁向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第三極的路上,松山湖科學城正憑借自身科技創新、產業稟賦的獨特優勢,支撐東莞打造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集群,向世界發出“芯”聲。
“芯”勢力
半導體產業聚鏈成勢
集成電路產業鏈覆蓋芯片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及設備材料等領域,由沙子到包羅萬象的精密高性能芯片,產業鏈長且復雜。強鏈補鏈延鏈,是推動松山湖集成電路產業行穩致遠的關鍵課題。
時鐘芯片是一種集成電路芯片,被譽為電子系統的“心臟”。
2022年,廣東大普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車規級高精度RTC芯片脫穎而出,打破國外廠商長年在車規級RTC芯片領域的市場壟斷。
“好的產品并不是一天造就的,經過18年的精心打磨,我們今天才得以在舞臺上立穩腳跟。”大普技術董事長陳寶華說。
時間回到2005年。在深圳開啟創業之旅、收獲人生“第一桶金”的陳寶華,與合伙人及團隊來到松山湖,投身時頻賽道的產業研發。“時鐘高端頻率源市場一直被國外知名企業所壟斷,我希望與團隊在這片藍海中開創出一片天地。”
近20年間,大普技術從初創企業起步,逐步成長為深耕半導體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級制造單項冠軍,搭建覆蓋全等級高穩時鐘、多品種時鐘芯片的全時鐘產品鏈,在5G基站的全球市場份額占比名列前茅。
細數松山湖芯片產業鏈可發現,背靠東莞制造基底,借力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磁吸效應”,一大批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在松山湖茁壯成長——
在材料領域,生益科技是國內最大、全球第二大剛性覆銅板生產企業,全球市占率超過10%,有力帶動東莞上游原材料、輔料廠商及下游廠商的技術突破和市場拓展;在設計領域,大普技術將石英晶體的特性與芯片電路設計深度結合,兩款車規級高精度RTC與國際主流品牌型號完全兼容,實現國產替代;在封裝領域,觸點智能實現多款半導體封裝設備量產,打破國外壟斷,在部分技術指標上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時至今日,松山湖已引進培育生益科技、中圖半導體、天域半導體、賽微微電子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重點企業覆蓋集成電路與半導體產業鏈上游的材料和設備,中游的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以及下游應用等環節,產業鏈條已初具規模。
從“芯”出發,由點到面,一批“芯”勢力也在松山湖科學城內加速崛起。
松山湖佰維存儲晶圓級封測項目預計2025年全面投產,將成為東莞集成電路及半導體產業版圖的重要一環。“面對市場對2.5D/3D先進封裝技術的迫切需求,我們已著手研發前沿技術,以期滿足未來高性能計算的需求。”佰維存儲CEO何瀚介紹,項目將專注于晶圓中段制造和測試,高帶寬存儲內存封測技術研發,以期加速產業鏈的完善與強化,推動大灣區新質生產力的高效轉化。
“芯”平臺
為企業發展添加“芯”動能
“芯”勢力聚合成鏈,一個個蘊含發展潛力的“芯”平臺也在松山湖逐漸形成。
7月19日,位于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的三疊紀(廣東)科技有限公司的TGV板級封裝線投產,這也是國內首條TGV板級封裝全自動化生產線。
從2022年開始籌建中試線、產線建成,到調試工藝,訂單火爆、企業估值翻倍,三疊紀只走過不到兩年的時間。在此期間,于今年3月在社區啟用的東莞中關村智造中試基地,為三疊紀完成中試驗證提供“容錯”和“試錯”的底氣,最終助力這一前沿技術帶到產線,成功產業化。
“目前,三疊紀已成為國內唯一的同時擁有玻璃基晶圓和板級封裝線的公司,年產3萬片510mm×515mm玻璃封裝基板。”三疊紀創始人、董事長張繼華介紹。
三疊紀的蝶變,是松山湖“芯”平臺通過提供中試服務、共建生態圈、優化測試平臺等方式,助力集成電路及半導體產業發展的一個側影。
2023年2月,東莞市集成電路創新中心(下稱“創新中心”)在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成立。一年多時間里,創新中心以新的科研體制凝聚各方資源,推動“產業鏈”“科技鏈”雙向奔赴:培育三疊紀、卓芯國科、為辰信安、成電芯雷、深視科技、久至臻新材料等產業鏈企業45家;與立訊技術共建“輕有源”聯合創新中心,與匯鉅存儲共建“先進數據存儲技術聯合實驗室”;相繼引進電子科技大學張萬里教授、張波教授、羅蕾教授,香港應科院伍裕江博士等科研團隊15個。
在松山湖,新一批聚焦集成電路領域的載體空間也在加速組建,助力東莞集成電路產業鏈強鏈補鏈。
6月28日,東莞市集成電路大廈在松山湖中集產城授牌簽約,目標引進和培育一批優秀的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企業,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打造半導體及集成電路創新資源集聚的成果轉化新平臺。大廈由創新中心及相關單位聯合共建。
“東莞市集成電路大廈還將致力于完善‘政策配套+產業服務+資金平臺’的產業體系。”創新中心主任陳雷霆介紹,大廈將基于集成電路創新中心的平臺建設與運營能力,深入鏈接電子科技大學、澳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高校,以及香港應用型研究機構的科研和人才資源,引進優秀產業項目和高端人才,力爭打造成資源集聚、氛圍濃厚、鏈條完整、金融賦能的產業成果轉化高地。
“芯”生態
加速構建產學研協同產業鏈
5月17日,第十四屆松山湖中國IC創新高峰論壇(下稱“松山湖IC論壇”)在松山湖舉行。來自產業鏈上下游的100多名專家學者和投資機構齊聚松山湖畔,論道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的新未來、新方向。
歷屆松山湖論壇,芯片產品都是主角:十三年里,松山湖論壇每年推介約10款國產芯片,其中高達94.5%的芯片實現了量產。論壇推介了79家公司,這些公司中已有20%成功上市,另有6家正在上市進程中。
“從2011年開始主辦到今年是第14屆,沒有中斷過一屆。這說明東莞既是中國芯片的需求大本營,也是一個非常好的福地。”芯原股份創始人、董事長兼總裁戴偉民表示。
時至今日,松山湖IC論壇日漸成為產業和資本關注的中國IC設計產業風向標之一,為一大批優秀的國內IC公司及創新產品提供展示的絕佳窗口。
以科技產業盛會鏈接人才、技術、資金等資源,松山湖正加速營造產學研協同發展的產業鏈“芯”未來。
8月11日,“清華校友集成電路企業家—東莞頭部企業”協同發展座談會在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舉辦。來自業界、學界、創投界的清華校友,與14家東莞市電子信息領域企業代表會聚一堂,交流集成電路領域的技術需求,探討合作方向。
“剛才我們已經與東莞企業、廣東力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達成了初步合作意向,他們正在研發一款充電15分鐘、續航100公里的小電摩,我們可以提供技術支持。”清華校友、力柏能源聯合創始人梁偉熊表示,公司可提供技術支持,東莞企業可投入大規模生產,雙方取長補短,共同開拓新市場。
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自然離不開頂層設計的支撐。近年來,東莞和松山湖高新區先后出臺《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管理辦法》《東莞市促進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產業集聚區發展若干政策》,圍繞半導體及集成電路企業重點關注的用地、研發、設備、應用、金融、用人等方面訴求,給予項目全方位的支持,為企業發展賦能加速。
從產業鏈條,到產業空間、配套政策,松山湖一系列圍繞集成電路及半導體的舉措落子布局。松山湖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順勢而動推動科技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筑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集成電路產業“芯”高地,為廣東打造中國集成電路“第三極”、東莞建成富有競爭力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蹚出新路。
(記者 鄭國豪 策劃 郭文君)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