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一場圍繞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激活開放新動力等話題開展的圓桌討論在東莞進行。立足高水平對外開放,東莞等外向型城市正在加快培育競爭力,而圓桌會議旨在充當“橋梁”,讓工商界嘉賓出謀劃策。“未來我們希望持續用好圓桌會議機制,加強與東莞等地市的合作,整合大灣區產業、創新、金融、人才等資源。”廣東省貿促會會長陳小鋒說。
推動“四鏈”融合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在深圳大學粵港澳大灣區新興產業發展研究院研究員白旻看來,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打造世界一流灣區的重要任務,而“四鏈”融合則能夠推動產業加快轉型。
但是,目前大灣區面臨的國際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如美國對中國關鍵高科技領域的打壓等。此外,從內部來看,一些關鍵技術和產品自主率依然不足,大灣區企業規模和創新能力與世界三大灣區仍有差距。內外各種因素共同作用,影響大灣區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
圓桌會議上,與會嘉賓談論最多的是,如何提升大灣區內部科創能力。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副院長、秘書長李明波認為,具體到大灣區的產業升級,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總結:投資、開放、創新,“尤其重要的是準確理解開放和創新,不能僅僅是簡單地以投資砸錢的方式實現產業升級,這是最原始的辦法,已經不適合今天的大灣區產業發展”。
那么,大灣區產業如今要怎么發展?東莞的探索是,以制造業立市,堅持“科技創新+先進制造”,一邊加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全面開展國家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試點城市建設,推動形成更完善產業生態。另一邊則充分利用科技資源,大力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圓桌會議上,東莞市副市長邢文聚表示,以松山湖科學城、濱海灣新區、水鄉功能區、銀瓶合作創新區四大戰略平臺為重點,東莞正在突出打造沿珠江口東岸一線、臨深南部九鎮兩條重要發展軸帶,推動全市全域參與,以“點、線、面”結合方式深度融入大灣區建設。
香港工業總會主席莊子雄建議,在推動科技創新發展方面,香港具備獨特優勢。例如,香港的世界頂級大學擁有強大的科研能力,匯聚培養了大量的優秀科研人才。這些高校在半導體、自動化、生命科技等領域,產出了很多杰出的研究成果。在產學研合作方面,粵港澳三地可以協同發展,推動企業走向國際市場。
廣東南粵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張建強同樣提到,可以通過加強與廣深港澳等地的科研機構合作,共同進行科技攻關和研發,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從而提升區域競爭力。以人形機器人和其他高科技產品為例,東莞可以聯合大灣區內的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開發新技術,共享研發成果,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五外聯動”能級提升
產業轉型與科技創新密不可分,白旻強調,加強“四鏈”融合,關鍵在于大灣區內部協同能力,包括各市規劃和政策協同、各市主導產業布局和分工協同、創新要素協同、交通物流體系協同、“五外聯動”協同、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協同等等。
英中貿易協會華南區負責人涂懷穎認為,協同合作可以激發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活力。未來,她非常希望推動協會之間、研究機構之間以及多邊的科研合作形成實際成果,從而推動各地政府以及機構協同推動大灣區科創發展,以此達到對資源配置以及要素流動的指導性作用。
協同的目標是,以大灣區一體化發展,聚集更高能量,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水平。“我們要準確理解大灣區在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格局的角色。”李明波提到,展望未來,我國外貿進口和出口、利用外資、對外投資的規模將會持續地擴大,在國際上的地位也會持續地提升。
對于外向型大市東莞來說,已經經歷了從“三來一補”時代向科創之城目標邁步。目前,東莞已經與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合作關系,成為中國第15個GDP過萬億、人口過千萬的“雙萬”城市。圓桌會議上,東莞市貿促會會長鄭文志面向粵港澳三地的工商界嘉賓推介了東莞營商環境。
作為國際制造名城,東莞擁有完備的產業體系,形成萬億級電子信息集群和裝備制造、新材料、食品飲料、紡織服裝4大千億集群。完善的產業配套,讓外資企業可以快速響應市場需求、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
“接下來,東莞市貿促會將繼續發揮聯通政企、融通內外、暢通供需功能,織密服務企業網,擴大國際朋友圈,借助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圓桌會議資源優勢,搭建多元化經貿合作交流平臺,助力東莞企業‘走出去’和‘引進來’,推進更多大灣區合作項目。”鄭文志說。
當前,廣東正積極探索打好外貿、外資、外包、外經、外智“五外聯動”組合拳。事實上,圓桌會議也是廣東省貿促會溝通內外、銜接供需、聯系企業、代言工商的一大舉措。據了解,圓桌會議是去年首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工商大會的重要配套機制,于今年2月在香港正式啟動,預計每季度舉辦一次,并在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輪流舉辦。
“粵港澳大灣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也必將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四鏈’進一步融合,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我們希望用好圓桌會議機制,攜手海內外工商界,形成產業出海大合力,助力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陳小鋒說。
(記者 尹玨文 通訊員 粵貿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