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莞市人工智能邊端智算網絡建設啟動大會暨深圳數據交易所東莞工作站揭牌儀式在濱海灣新區舉辦,掀開東莞工業人工智能從“云端”轉向“邊端”的發展新篇章。
從2月OPPO AI戰略發布會在濱海灣舉辦,到3月廣東省政協調研組、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接連來到濱海灣開展人工智能專題調研,人工智能無疑成為濱海灣今年發展的“高頻關鍵詞”。
依托龍頭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和完備的產業鏈配套,濱海灣正強化算力“底座”支撐、創新工業AI算法模型、推動科創產業生態構建,以“人工智能+”為牽引,加快推動產業智能化和智能產業上下游集聚,搶灘布局競逐未來。
算力支撐
AI手機與智慧城市探索先行
2024年,AI趨勢高歌猛進,也在重新書寫著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新故事。
點擊AI消除,圖片中多余的人或物就能被“一鍵消除”;開啟AI通話摘要功能,手機給你劃重點做記錄……今年春節期間,OPPO面向千萬用戶推送了百余項生成式AI實用功能,讓這個搭載了70億參數安第斯大模型的AI手機OPPO Find X7一度“刷屏”朋友圈。
春節剛過,一向鮮少發聲的OPPO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陳明永對外釋放一個重大判斷:“未來五年,AI對手機行業的影響完全可以比肩當年智能手機替代功能機。”而后不久,OPPO AI戰略發布會在東莞濱海灣新區舉辦,宣布成立OPPO AI中心,整合OPPO全球研發資源。
如果說人工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那算力就是人工智能的“底座”,將有效支撐云端存儲、智能計算。
為了深化大模型的算法研發,也讓大模型更好地在手機上運轉,在智能算力緊缺、價格上漲的情況下,OPPO早在三年前就在濱海灣新區布局了首個自建大型全球算力中心。項目總投資22億元,首期已于去年投入運行,已布局上萬臺服務器,其中還創新部署了浸沒式液冷服務器,更好地實現節能降碳。
作為OPPO安第斯智能云全球混合云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組成部分,OPPO全球算力中心采用了先進GPU訓練集群和互聯架構,以兩毫秒的骨干網絡鏈接超低時延、100%的純綠色能源運行。強大的云端算力可支撐千億AI模型訓練,將有效促進OPPO算力創新,為企業在云計算、萬物互聯、AI等科技創新領域的發展布局提供助力。
作為城市運行智慧化、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生產要素,算力同樣也成為各地角逐新質生產力前沿陣地不容忽視的新型基礎設施。
著眼于新型智慧城市示范區建設,濱海灣不僅建成全市鎮街(園區)首個智慧城市管理中心,還攜手華為打造了一座綠色節能、智能運維的智慧城市數據中心,其算力資源為255 tflops,存儲資源為14PB,能夠高效服務于智慧城市管理應用開發、數字政府建設和社會高效監管與治理,可滿足未來5至8年濱海灣智慧城市建設的需要。
目前,數據中心已承載了26個業務應用系統,連通了9張專網和1.5萬個應用終端,支持已開發的34類AI視頻算法和5類道路決策數據分析主題的運算,讓24公里智慧道路的穩定運行和市政道路綜合治理“一網統管”的運行更加穩定高效。
算法創新
“大模型+小模型”協同
從風靡一時的ChatGPT、文心一言到今年橫空出世的Sora,這兩年,通用AI大模型吸引了眾多關注。但和這些通用AI大模型不同,東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下稱“研究院”)聚焦工業制造這一垂直領域,致力于構建“大模型+小模型”協同的工業AI新范式。
在東莞,雄厚的制造業基礎是發展工業人工智能得天獨厚的優勢,企業在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方面市場龐大、需求迫切。但落地大模型成本高,很多中小型制造業企業在新技術投入上相對謹慎。工業領域不同行業細分場景眾多,還存在數據不出廠、知識密度低等問題,目前的AI大模型難以實現有效覆蓋。
落戶濱海灣一年多,研究院首先聚焦高密度電子集成產業鏈,采用“邊緣計算”方式進行小模型算法研發,開發了“光伏小強”“PCB小強”等邊端智算盒子,應用于產品檢測工序。目前,邊端智算盒子已在PCB、光伏、半導體等多個行業共20多家頭部企業中穩定運行超80000小時。
安裝邊緣智算盒子,相當于給生產線增加了一個個專業的“聰明大腦”。走進一家產值70億元的光伏硅片制造廠,由研究院研發的“光伏小強”已安裝到20條產線上,電腦上不斷跳動著產品不良率、缺陷類型和位置等數據圖表。
這個“聰明大腦”不僅讓“機器眼”的檢測精確到5微米、漏檢率達到0.1%以下,還能根據各類缺陷數據進行成因分析,提出工序優化改進的意見。運行一段時間后,該光伏硅片制造廠A品的良率提升了3%至5%,工廠效益增長超過2000萬元。而另一家產值10億元的PCB制造廠投入小于100萬元安裝“PCB小強”后,實現了效益增長超1000萬元。
東莞啟動工業大模型—邊端智算網絡建設,便是依托研究院協同更多頭部企業、先進制造企業,將“小模型盒子”廣泛部署到企業端形成規模,幫助企業改進工藝、降本提質。
“部署小模型成本較低,對于許多中小企業而言,AI賦能生產升級不再是遙不可及。”研究院院長徐晨表示,團隊將深度挖掘企業端的生產數據價值,反哺于大模型的學習訓練,推動超級工業大腦建設,助力更多工業行業邁入數字化、智能化新時代。
作為技術鏈接平臺,研究院還通過與各高校院所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成果轉化創新中心,并聯合AI頭部企業開展深度技術合作,將工業數字化的研究成果和技術引入到實體經濟中。
生態構建
“龍頭+腰部”助推產業集聚
精密智造、數據要素培育、半導體與集成電路、人機交互與智能互聯芯片……今年以來,濱海灣招商團隊多次赴外拜訪調研人工智能的上下游企業,足跡遍布深圳、香港、北京、重慶、上海等地。
隨著OPPO全球算力中心投入運行、OPPO智能制造中心計劃下半年啟用,重點開展智能終端及周邊產品的研發探索,濱海灣智能終端龍頭項目的牽引力正在逐步釋放,將吸引人工智能中上游先進制造企業、下游智能應用企業集聚,促進產業生態加快“建圈”。
東莞市政府“一號文”提出,支持濱海灣新區建設機器視覺主題產業園區和集成電路設計封測、半導體裝備等第三代半導體特色產業園區建設,培育發展智能檢測設備產業、半導體集成電路產業發展。
走進濱海灣首個投產的“工業上樓”M0項目——歐菲光·灣區科創中心,自動化生產線運轉不停,產業園內一派繁忙。濱海灣優良的城市配套環境、臨深向灣的絕佳區位和龍頭企業集聚,吸引了眾多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的高新技術和“專精特新”企業進駐,產業鏈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作為5G智能硬件解決方案提供商,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深圳金泰誼電子有限公司在歐菲光·灣區科創中心拿下了1萬平方的優質產業空間。公司致力于為5G智慧教育平板、5G車載、5G醫用產品等提供研發服務,已和小霸王、讀書郎、聯發科技、京東方等智能終端、半導體、物聯網等頭部企業建立了合作。
“真金白銀”的扶持政策、龍頭項目的有力牽引、充足優質的產業空間,為人工智能與優勢產業集群供需對接提供了沃土。
借鑒新加坡鄰里中心的產業園設計理念,濱海灣已整合交椅灣板塊370畝土地打造精密智造科創園區,以“智能裝備+人工智能”為方向,重點招引培育機器視覺、半導體、AI芯片等領域的優質“強鏈”企業。目前,科創園已招引5家意向簽約企業,計劃今年落戶建設。園區內還將設置AI實驗室及研發中心,圍繞工業制造與管理的重點環節開發產品、賦能制造。
今年3月,大灣區大學與鵬城實驗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數理科學、新一代信息技術、半導體技術等領域開展合作。面向未來,濱海灣將依托大灣區大學(濱海灣校區)科創資源,積極推進與國內外高校院所合作交流,加快建設大學科技園、數字經濟產業基地等產業科創載體,推動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人工智能科創生態體系。
(撰文 吳碧彤 郭文君)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