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東莞分站 > 最新動態

松山湖繪就綠美廣東新圖景

2024年03月12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每到仲春時節,松山湖畔繁花開遍,黃花風鈴木、宮粉紫荊、木棉花等爭相開放,“科技共山水一色”的美麗畫卷,不僅引來游人如織,也成為松山湖獨特的城市名片。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就曾評價:“松山湖是一個非常適合于大科學裝置、高水平的研究機構和高科技的產業發展的地方。”

  獲得全國綠化模范單位、在綠美廣東競風華活動中斬獲全市優勝獎和全省優秀宣傳獎、青鶴灣鳥類濕地公園成為省級重要濕地、松山湖科學公園獲評“廣東省林長綠美園”……一年多來,東莞松山湖高質量踐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摘得累累碩果。在“一個目標、三大體系、六大行動”藍圖的引領下,一幅山水相依、人水相親、城水相融的實景畫緩緩展開。

  上千株樹苗落戶 線上線下全民愛綠植綠護綠興綠

  松山湖的春天,綠意盈盈的樹木和色彩繽紛的觀賞花木,總是如約為生機勃勃的科學城繪上繽紛靚麗的色彩。在3月12日全國第46個植樹節當天,來自松山湖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新型研發機構、產業園區、學校的黨員群眾代表們,共同種下1000棵樹苗,為這座科技及產業新城再添新綠、再增新彩。

  “2024年綠美松山湖生態建設暨全民義務植樹活動”是2024年綠美松山湖生態建設主題系列活動之一,旨在展示松山湖綠美生態建設的階段性成效,引導全民參與植綠護綠,凝聚綠美松山湖生態建設強大力量。所植樹種包括大葉紫薇、黃花風鈴木、紫花風鈴木、宮粉紫荊、莞香等。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特評選出10家“松山湖首批綠美園區創建單位”,包括中國散裂中子源科學中心、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廣東華中科技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華為等,并現場授牌,鼓勵各創建單位在本行業領域積極發揮綠美生態建設“排頭兵”作用,為園區的綠色發展繼續作出積極貢獻。

  此外,松山湖線上認種認養公共服務平臺、南方+綠美松山湖頻道也在當天上線,以“互聯網+”賦能綠美生態建設,推動愛綠、植綠、護綠、興綠成為百姓的身邊事。

  為深入推進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去年以來松山湖專項投入3.27億元,大力推進青鶴灣鳥類濕地公園、松山湖科學公園、松山湖濱湖路南部林分優化、下沙濕地公園4個綠美生態建設示范點項目。

  此外,松山湖統籌推進40個綠美生態項目實施建設,包括散裂中子源景觀提升、紅花油茶森林公園、環湖特色空間營造一期工程等一大批融合松山湖山水、科技元素的項目。“出門入園,推窗見綠”的美好生活場景、宜業宜居宜研宜創的科學之城,在綠美生態建設的推進下加速成形。

  珍稀鳥類頻頻現身 綠美生態持續展露新面貌

  “沒想到東方白鸛這些珍稀鳥類也能出現,松山湖的生態環境真是越來越好了!”去年11月,“鳥瞰綠美東莞 繪就灣區生態”粵港澳大灣區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采風行來到松山湖,多名來自深圳、廣州、東莞的攝影大咖,在松木山水庫和黃花風鈴木林里架起“長槍短炮”,稀有物種的出現,讓他們不禁發出驚嘆。

  山水相連、湖林交融是松山湖生態發展的特色。近些年來,東方白鸛、鶚、黑翅鳶、白熊翡翠等珍稀鳥類接連出現在園內。據東莞觀鳥協會統計,全市有超330種鳥類被記錄,其中在松山湖的就有157種,占全市總數近一半。良禽擇木而棲,日漸豐富的“生物庫”,成為松山湖生態環境日漸向好、生物多樣性日漸豐富的有力證明。

  而在建園初期,松木山水庫曾因合流污染及面源污染導致水體黑臭。松山湖以“流域統籌、區域協同,系統綜合、突出特色,重點攻堅、建管并重”為思路,大力保護和修護原有的生態環境,取得明顯成效。2023年,松木山水庫被授予“東莞市美麗河湖”稱號,成為全市首批8個美麗河湖之一。

  在松山湖水系中,40個濕地星羅棋布,其中既有化污水聚集區、垃圾填埋區為珠三角首家國家城市濕地公園的燕嶺濕地,也有在去年12月入選“廣東省省級重要濕地”、以鳥類恢復為主的青鶴灣鳥類濕地,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白鷺成群的整體濕地環境展露新顏。

  “可以說對松山湖生態情況的認識完全改觀。”香港環保協會主席樊熙泰12年前曾在松山湖考察,當時外圍水體還比較黑,如今卻清澈見底、可見魚兒遨游,生態治理成效顯著。

  如今,松山湖擁有植物651種,生態綠地面積1300余公頃,城市綠地面積2471公頃,綠化覆蓋率超過6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在松湖花海、松湖煙雨等“網紅”景區里,宮粉紫荊、雞冠刺桐、紅杉木、美麗異木棉四季次第開放,錯落有致的各色花海漫山遍野。

  在植綠護綠的道路上,松山湖也迎來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在華為溪流背坡村旁,象征創新發展的“鴻蒙林”長勢良好,2023華為開發者大會舉辦期間,華為攜手合作伙伴植下一片鳳凰木。此外,由松山湖黨員、青年團干、企業代表們種下的“青年林”,由社會愛心人士、志愿者們種下的“同心林”等也欣欣向榮地生長中。據統計,近5年來,松山湖社會面植樹活動累計種植樹木6000余株、面積80余畝。

  景觀與創新地標串珠成鏈 “科技共山水一色”城市本底愈發濃郁

  松山湖因湖而生、因湖增綠、因綠聚才。面積8平方公里的松木山水庫,既是極佳的觀鳥點,也是松湖煙雨景區的主體。晴空之下,松木山水庫波光粼粼、清風徐來;在細雨時分,又顯現出煙雨蒙蒙、宛若仙境的美景。

  早晨6點,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趙金奎迎著晨風朝陽,沿湖騎行運動,開啟一天的工作生活。在松山湖生活了4年的國際友人Malachy Sheeran,也時常參與戶外體育競賽活動,見證著松山湖綠道上四季變換的綠美景象。

  近年來,中央群島碧道、月塘湖公園碧道、燕嶺濕地碧道等松山湖自然生態走廊年年“上新”,行走其中,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自然景觀盡收眼底。226公里的生態綠道將沿湖景觀與創新地標串珠成鏈,為市民打造了眾多舒適休閑的濱水空間。空氣中超“國際清新”標準10倍的負氧離子,更是為人們休閑運動增添了“健康的因子”。

  松山湖的城市道路上,車輛川流不息,周圍的樹木依自然群落而排布生長,道路好似從樹林里穿過。若細心留意,還能看到不少“原住民”——荔枝、龍眼果樹的身影。據了解,在道路設計、景觀規劃上,松山湖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依照“山形水勢”保留原有的特色,以自然群落為基調進行綠化布置。

  “城在林中、路在綠中”的城市生態環境,不僅活躍了人們的運動細胞,更是松山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城市發展與生態建設相融相生的真實寫照。

  從空中鳥瞰松山湖的城市樣貌,大科學裝置及平臺、產業高樓、小區公園散布在碧湖綠林間。而從建筑內部看環境,又能見到“山水城”相融的身影。

  今年1月,廣東首家悅榕莊在松山湖開業,遠銜青峰翠巒,博采古村遺韻,成為松山湖畔山水畫卷的精彩一筆。該酒店總經理張禹表示:“絕美的山湖景色,是吸引悅榕集團在這里開出廣東省首家分店的原因之一。”

  同月,松山湖科學公園首區對外亮相,并被評選為“廣東省林長綠美園”,成為省級展示全面推行林長制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成效的“示范窗口”。在園區建設規劃中,松山湖將“生態”賦予了極高的位置,通過打造多級公園體系,構建起疏密有致、藍綠交織的城市空間,形成山水、城市與風景相互融合的優美格局。

  綠美松山湖六大行動實施 構筑“半城山色半城湖”生態新格局

  松山湖結合園區發展特色,將“科技共山水一色——科技創新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生態格局”作為綠美生態總目標,深入踐行崇山、崇水、崇科學的生態思想理念,讓“科技藍”和“生態綠”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在中國散裂中子源的“科學林”,上百株黃花風鈴木、宮粉紫荊等植物又迎來了新一年的生機。從背靠山峰的研究所辦公室往窗外望去,一棟棟實驗大樓背靠的是片片荔枝林。

  在不少科學家眼中,這些年,松山湖不僅更綠了,而且更美了,卓越的生態稟賦,讓他們可以在滿目皆綠間科研攻堅,更讓他們可以在推窗見綠、開門見景中盡享美好生活的松弛。

  中國散裂中子源研究員黃蔚玲自2008年起便目睹了松山湖日新月異的發展,她說,十多年過去,松山湖早已脫下了“荒涼”的外衣,成為了年輕、科研、高新、騰飛的代名詞,但唯獨不變的是環繞在這里的綠水青山,正如同這座在國際視野中日漸升起的新城,正值年華、蒼翠長青。

  去年初,燕嶺濕地公園節水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揭牌,松山湖及周邊的師生、員工和居民全年持續迎來多種形式的自然教育科普課程。在第七屆東莞市中小學生觀鳥比賽上,學生們透過望遠鏡,親身感受人鳥相依、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

  為持續夯實松山湖綠美家底,激發全社會共同呵護生態環境的內生動力,近5年,松山湖開展超630場自然教育科普活動,大力推動生態科技研學、生態文明培育、生態文化傳承,以生態文明教育助力擦亮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

  未來十年,松山湖籌措不少于47億元,推動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編制發布整體性的綠美松山湖生態建設實施方案及60個項目清單,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扎實推進綠美松山湖六大行動,于巍峨山下、松山湖畔,全面構筑“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綠美生態空間格局。

  ■數讀

  綠美本底

  ●擁有8平方公里湖面

  ●國有林地面積976公頃

  ●園區生態綠地面積超1300公頃

  ●城市綠地面積2471公頃

  ●226公里生態綠道

  ●綠化覆蓋率超過6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負氧離子含量為“國際清新”標準的10倍

  ●擁有651種植物,150多種鳥類,鳥類數量占東莞市的一半

  ●5年開展自然教育科普活動630余場次,累計種植樹林6000余株

  頂層設計

  松山湖著眼長遠抓好頂層設計,構建136制度體系,以有力舉措保障有效落地,迅速行動突出示范帶動,高質量踐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

  ●“1”一個目標:科技共山水一色——科技創新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的生態格局

  ●“3”三大體系:以濕地公園為特色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以城市綠地為引領的綠色生態體系、以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為導向的自然教育體系

  ●“6”六大行動方案:綠美城市、綠美森林、綠美水系、綠美通道、綠美守護、綠美文化

  ■一線樣本

  廣東首座悅榕莊“綠動”松山湖畔

  “入悅榕,似仙游。”對于悅榕莊許多客戶而言,酒店之中,悅榕莊獨領風騷,他者皆為“凡塵”。2024年初,廣東首家悅榕莊品牌酒店在松山湖驚艷亮相,吸引了無數目光。

  酒店坐落于風光旖旎的松山湖畔,以山巒為畫布,湖泊為鏡,巧妙地將嶺南傳統庭園風格與現代建筑藝術完美融合,呈現出一幅如詩如畫的景致。同時,松山湖悅榕莊的“綠動”故事,也成為松山湖畔山水畫卷的精彩一筆。

  因地制宜筑生態之美

  從喧囂的都市駛入,眼前的風光逐漸被茂密的樹木與郁郁蔥蔥的林中景色所取代。隨著車輛深入,周圍的一切都變得寧靜,只剩下微風拂過樹梢的沙沙聲和遠處鳥兒的細語。在這片秘境中,這家酒店宛如一顆璀璨的綠寶石,靜靜地躺在自然的懷抱中。

  “松山湖悅榕莊繼承了我們品牌在生態建設方面的基因,綠色發展的理念貫穿了酒店建設的始終。”東莞松山湖悅榕莊總經理張禹表示,悅榕集團一直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在酒店經營所在的當地社區內大量種植樹木。這些樹木不僅為人們提供了清涼的陰蔽之所,還能有效吸收碳排放、保護土壤、減少水土流失,為當地生態環境的改善貢獻力量。

  “酒店占地60余畝,我們將大部分空間都留給了樹木和植被,建筑則恰到好處地點綴其間。”張禹介紹道。從最初的小魚塘、小山丘起步,如今酒店所在的地塊已經蝶變為一個自然與建筑完美融合的度假酒店。這里見證了松山湖又一生態文旅綜合體的崛起。

  在松山湖悅榕莊的建筑設計中,設計團隊還巧妙汲取了東莞可園與茶山南社古村落的水鄉精髓,以此為靈感巧妙點綴,運用木質門廊、紅砂巖以及青磚等材質,匠心獨運地塑造出別具一格的嶺南庭園式建筑。

  張禹特別提及,在酒店的建筑過程中,大量采用了從古村落和老建筑回收而來的廢棄磚塊。這些磚塊經過精心設計與二次改造,如歷史遺珠般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光彩,更與酒店的整體風格完美融合。

  共筑高品質城市配套

  從精心繪制著東莞著名景點的木質房卡,到采用環保玉米生物降解材質的牙刷、刮胡刀、木梳,再到以可降解玉米紙漿為包裝材料的客房用品……在細節方面,松山湖悅榕莊下足了功夫。

  “許多酒店提供的牙刷,客人使用后往往不帶走,導致延續性浪費問題。為此,我們創新推出了美觀又環保的竹制牙膏筒,鼓勵客人使用后愿意將其帶走。即使他們下次不住悅榕莊,也幫助其他酒店減少類似損耗。”張禹表示,綠色發展不僅是對環境的保護,更是對未來的一種承諾。

  悅榕莊品牌與松山湖,既是雙向選擇,也是對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有力回應。

  作為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松山湖科學城被譽為“科技共山水一色”的典范,擁有著卓越的生態本底,生態綠地面積超1300余公頃,綠化覆蓋率超過60%,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為滿足松山湖旅游需求,我們也規劃了一個精致的人工內湖,具備獨立生態循環水系,水質清澈,與松山湖的自然風光交相輝映。”張禹表示,絕美的山湖景色,是吸引悅榕集團在這里開出廣東省首家酒店的原因之一。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華為等高科技企業的聚集,也為我們酒店的入駐提供了有力支撐。”城市需要更高品質的配套吸引最優秀的人才、最高端的技術、最優質的產業。張禹表示,東莞松山湖悅榕莊的開業將進一步提升城市高端配套水平,與松山湖“雙向奔赴”。

  (撰文 劉珊彤 張莎 鄭文怡 陳啟亮)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门峡市| 丁青县| 锦屏县| 平罗县| 桦甸市| 新沂市| 屏山县| 原阳县| 耒阳市| 临安市| 洪湖市| 安西县| 唐山市| 襄城县| 惠水县| 漳平市| 昭苏县| 河北省| 海南省| 瑞丽市| 宜都市| 都昌县| 托克托县| 通榆县| 金溪县| 葵青区| 察隅县| 鸡西市| 徐闻县| 梅河口市| 潞西市| 通江县| 台湾省| 维西| 东方市| 静安区| 蓬安县| 怀安县| 都匀市| 曲松县| 招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