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東莞分站 > 最新動態

兩岸促融 東莞先行

2023年11月03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9月,國務院批復同意出臺實施《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總體方案》(下稱《東莞方案》),聚焦產業、市場、民生三大關鍵領域,部署了12項重點任務。近日,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的發布會、東莞市相關部門了解到,東莞將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抓好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落實,打造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區。

  “黨的二十大強調,繼續致力于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國務院批復同意出臺實施《東莞方案》,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的真誠善意,明確釋放了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政策信號。”在10月25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表示。

  兩岸一家親,莞臺情更近。自1988年首家臺資企業來莞,東莞現已躍升為粵港澳大灣區極具吸引力的投資熱土和價值高地,累計批準上萬家臺資企業。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一應俱全的空間優勢、鏈條完備的配套優勢、親商重商的營商優勢,是東莞推動建設兩岸共同產業、共同市場、共同家園的定力底氣所在、決心信心來源。

  “四新”定位

  賦予兩岸融合新使命

  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東莞方案》提出把握四個目標定位——兩岸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兩岸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兩岸社會人文交流的新樞紐、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新平臺,為海峽兩岸融合發展加注新動能、作出新貢獻。

  首個目標瞄準了“產業創新”。《東莞方案》提出,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優勢,推進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發展,共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當前,東莞發揮創新發展資源稟賦優勢,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城市特色,全力打造大灣區科創制造強市。

  “我們將規劃一個高水平莞臺產業合作園區,”東莞市委副書記、市長呂成蹊表示,將加快推進重點臺企項目落地、增資擴產等順利開展,努力將其打造為東莞臺資企業高質量發展集聚區。

  兩岸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是第二個目標定位。《東莞方案》提出,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平臺,高標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區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松山湖科學城已被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成“國之重器”全球第四臺脈沖型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等。作為國家創新型城市,東莞擁有華為、OPPO、vivo等行業龍頭,匯集驊國電子、臺一盈拓等知名臺企,為兩岸研發創新奠定基礎。

  一邊是創新源泉涌流,一邊是人文交流薈萃。

  《東莞方案》點題“人文交流”,提出攜手臺胞臺企共建兩岸交流合作平臺、人文融合項目和青少年交流品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城市環境,為臺胞在東莞創新創業和就業就讀等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城市,東莞是臺商臺胞進入大陸時間最早、投資最密集的地區之一。超過5萬名臺胞、5700多名臺籍學生在莞生活求學,大陸第一所臺商子弟學校——東莞臺校,廣東首家臺資醫院——臺心醫院,均落在東莞。

  今年是莞臺融合發展35周年、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成立30周年,系列活動正不斷上演,吸引社會各界參與。“共話家國情”的兩岸交流,在東莞不斷升溫。

  為建設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新平臺,《東莞方案》提出,以打造兩岸共同市場為導向,探索推進粵臺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強化協同協調,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化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創新發展試驗平臺。

  在內地與港澳合作、兩岸合作的兩個領域中,東莞均是重點城市,占據重要地位。在國家支持政策的加持下,臺港澳在東莞的深度交融必定再上新臺階。邁向“四新”目標,東莞負重致遠。

  升級育新

  共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兩岸融合,產業先行。截至今年上半年,廣東累計引進臺資企業超3.3萬家,粵臺貿易額達2810多億元人民幣。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東莞擁有萬億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千億級裝備制造產業集群,與臺灣地區高端制造產業契合度高,合作發展前景廣闊。

  《東莞方案》提出,要支持東莞臺資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發展服務型制造新業態。促進臺灣地區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產業資源和人才在東莞集聚發展。降低臺資企業綜合融資成本,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支持臺資企業充分利用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政策,按規定開展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進一步便利跨境資金余缺調劑和歸集。

  目前,已有17家臺企在大陸資本市場上市,660多家臺企獲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其中東莞臺企276家,近3年增長38%。以臺達電子為代表的東莞臺企,是東莞乃至廣東競跑數字經濟的重要群體,發揮著產業升級示范帶動作用。

  為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東莞方案》提出,充分發揮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及粵港澳大灣區內國家高新區、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等各類平臺的高端要素集聚和產業帶動作用,吸引臺胞臺企參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的重大產業項目。

  東莞還將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等產業集群申報認定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推動智能移動終端集群等培育成為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促進兩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

  立足東莞,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有配套優勢和廣闊市場,目前新一代電子信息已成為第一大支柱產業;放眼臺灣,半導體行業、電子制造業等新興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具有突出優勢。兩岸戰略性新興產業共同發展、深度融合,有效提升兩岸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催生新增長點。

  立足“大灣區科創制造強市”,東莞還將建設兩岸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增強臺資企業科技創新動力,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

  《東莞方案》提出,要實施規上臺資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行動,鼓勵中小臺資企業向專精特新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加快形成一批臺資科技領軍企業。鼓勵更多臺資企業在東莞設立研發中心、企業技術創新中心。搭建科技創新合作平臺,推動臺資企業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在東莞開展產學研合作。

  多年來,東莞發揮“臺灣科創+東莞制造”優勢,積極打造大灣區科技成果轉化主陣地。

  為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東莞方案》提出,推動在松山湖科學城設立國家級科技成果轉化試驗孵化基地或技術創新轉化中心,支持東莞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試點,支持在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與電子器件、智能移動終端等領域參與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強化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

  金融活水加速涌流。一條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產業強、經濟強的轉化通道,正逐步拓寬,推動兩岸更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強鏈拓市

  打開互通“任意門”

  培育兩岸共同產業,東莞有底氣;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東莞同樣有謀略。

  立足延鏈補鏈強鏈、提升發展能級,《東莞方案》提出,要支持臺資企業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引導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鼓勵臺資企業與東莞龍頭企業通過上下游采購供應開展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在創新設計、配套制造、聯合研發、共拓市場、共建品牌等方面發揮各自特長,形成更加緊密的產業發展聯盟。鼓勵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與東莞企業在新興產業領域合資合作,探索創新技術入股、相互持股等合作新模式。

  產業鏈供應鏈的活力,離不開國內大循環的支撐。

  前不久落幕的第十四屆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下稱“臺博會”)展會面積3.6萬平方米,臺灣地區22個縣市組團參展,大陸20多個省市分別設立展館,兩岸參展企業數量達727家。自2010年創辦以來,臺博會已成功連辦十四屆,累計促成合作意向372.5億元。幫助開拓內銷市場、加快轉型升級……臺博會已然成為服務臺商臺企的“金字招牌”。

  當前,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也為大陸臺企拓展內銷市場帶來了機遇。

  《東莞方案》提出,要積極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深化加工貿易轉內銷便利化改革,支持臺資企業利用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加大線上銷售力度。加快兩岸冷鏈物流產業合作試點城市建設。完善市場準入制度和管理模式,提高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在符合行業相關監管要求前提下,在職業教育培訓等領域向臺資企業開放,全面取消持股比例等限制。支持東莞臺灣名品博覽會打造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臺資企業產品展銷平臺,并在展會期間圍繞海峽兩岸先進制造業合作開展專題研討。

  面向國際市場,兩岸也將攜手發力。《東莞方案》提出,要充分發揮臺胞臺企的海外商業網絡和海外運營經驗優勢,推動兩岸企業合作“走出去”,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共同開拓國際市場。推動口岸通關模式改革創新,探索出口貨物快速通關“直通車模式”,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支持在綜合保稅區內開展“兩頭在外”的研發、維修和監測業務。

  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下,推動莞臺企業強鏈拓市,將進一步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增福添益

  讓臺胞心安處即為家

  東莞,10萬臺商的“第二故鄉”。莞臺兩岸交流互鑒,有土壤,有空間。

  在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等平臺交友交心,在東莞臺商座談會上共謀發展,在“情牽兩岸、愛在儷雅”“兩岸一家親、共筑中國夢”等主題活動講好鄉情故事……今天的莞臺兩地,交流合作在人文、教育等方面“多點開花”。

  厚植情誼,增進福祉。《東莞方案》提出,要發揮東莞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等平臺作用,加強文化、教育、醫養等領域交流,逐步提檔次、擴規模,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兩岸交流合作平臺。創新兩岸各界廣泛交往的方式方法,積極承辦國家級兩岸人文交流合作項目,全面提升交流合作層次和水平。

  同時,構建莞臺輪流展演合作機制,開展有利于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展示大陸發展變化的公共文化標桿性項目。發揮粵港澳大灣區臺港澳青少年集聚的優勢,創新交流活動內容和形式,促進其更加深入了解大陸發展機遇,鼓勵臺灣青少年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積極參與者和支持者。

  迎著互利合作的良好勢頭,兩岸交流新高地正積勢蓄力。

  臺青吳森勝來莞開辟新天地,從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畢業,后用八年時間讓“翹鼻子”咖啡品牌風靡出圈;臺灣人江彥槿切入氫能賽道,最初是被松山湖海峽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的租金補貼和評審獎金所吸引,他形容基地具有創業“催化劑”的功能……一灣淺淺海峽,擋不住兩岸同胞走近走親、交流合作的熱望。

  東莞,這片興業沃土正加速成為臺胞筑夢“向往地”。《東莞方案》提出,要推動出臺有利于東莞集聚臺灣人才的政策措施。落實好粵港澳大灣區個人所得稅稅負差額補貼政策。研究賦予東莞實施臺灣地區專業人才職業資格高度便利化管理的權限,比照粵港澳大灣區職業資格認可政策,在符合規定條件的情況下,允許具有臺灣地區職業資格的規劃等專業人才按規定在東莞提供專業服務,其境外從業經歷可視同境內從業經歷。創新東莞松山湖臺灣高科技園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基地運作模式,建設更多臺灣青年創新創業載體,為臺灣青年人才就業創業提供更多機會。

  要樂業也要安居。《東莞方案》提出,要提升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積極試點開展臺灣居民來往大陸便利化改革,探索實施與臺灣地區人員往來更加開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深入推進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在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互聯網領域服務事項全流程便利化應用,逐步實現臺胞在東莞生活與東莞居民享有同等待遇。鼓勵臺胞在東莞學習深造,鼓勵引導臺胞有序參加社區治理和公益事業等。支持東莞的臺商子弟學校和臺資醫院高水平發展。

  增福添益優環境。隨著同等待遇落實、發展環境變得更加便利便捷,更多臺胞將來莞創業興業樂業,攜手共建美好家園。

  ■相關

  全力推進

  《東莞方案》

  落實落地

  以“六個一”打造新引擎、

  新高地、新樞紐、新平臺

  10月25日,廣東省貫徹落實《東莞方案》新聞發布會上,呂成蹊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國務院批復同意《東莞方案》,賦予東莞新的使命任務。東莞將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立足對臺交流合作基礎和粵港澳大灣區資源稟賦,聚焦“科技創新+先進制造”的城市特色,以“六個一”全力打造兩岸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兩岸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兩岸社會人文交流的新樞紐、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新平臺。

  構建一套“專人+專職+專責”的推進機制,由市政府主要領導擔任市領導小組組長,組建市級專職工作機構,高水平、高規格推進《東莞方案》落地落實,奮力推動東莞對臺交流合作邁上新臺階。

  出臺一批務實管用的惠臺政策。東莞將吃透《東莞方案》精神,以“實施方案+政策清單+項目清單”形式,推動各項要求細化落實到位。同時,廣泛傾聽企業訴求,以爭取一批、儲備一批、出臺一批的方式,研究制定扶持臺企在莞發展的個性化政策。

  打造一個高水平莞臺產業合作園區。東莞將聚焦電子信息、高端裝備等莞臺優勢產業合作領域,規劃一個高水平的產業合作園區,實施“重點項目+領導掛帥+服務專班+手續代辦”的跟蹤服務工作機制,加快推進重點臺企項目落地、增資擴產等順利開展,努力將其打造成為東莞臺資企業高質量發展集聚區。

  組建一只創新型發展基金。東莞將聚焦臺企技術改造、研發創新、增資擴產等領域,謀劃組建東莞兩岸創新發展基金,為臺企臺胞在莞投資興業提供堅實保障。

  組織一系列深化兩岸交流對接合作活動。東莞將積極承辦國家級兩岸交流合作項目,推動松山湖海峽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基地提質升級,主動邀請臺灣地區知名企業、行業公會來莞參觀旅游,推動兩地經貿深度交流。

  凝聚一股多方參與的合力。東莞近期將舉辦一系列宣傳活動,組織媒體多角度、全方位、有深度地對政策進行宣傳解讀,不斷提高社會公眾、臺胞臺企的知曉度和參與度。

  在呂成蹊看來,《東莞方案》的出臺,有利于深化兩岸經貿文化交流合作,吸引更多臺商臺胞在莞投資興業、縱深參與大灣區建設;有利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吸引支持臺企加大科技研發和創新力度,助推加快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利于為臺灣人才提供廣闊的發展舞臺,加快建設兩岸交流合作平臺,為臺灣同胞分享更多大陸發展機遇。

  (記者 陳琬瑩 龔菊 攝影 孫俊杰 策劃 郭文君 統籌 陳琬瑩)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阳市| 闸北区| 安陆市| 杭锦后旗| 五寨县| 玉屏| 伊吾县| 祁连县| 涪陵区| 锦州市| 信阳市| 蓬安县| 日土县| 蚌埠市| 商河县| 龙游县| 鹤壁市| 茶陵县| 兰溪市| 龙胜| 宜兰市| 观塘区| 梧州市| 兖州市| 阿坝县| 西畴县| 安塞县| 赣榆县| 阿勒泰市| 麻城市| 江城| 尤溪县| 张家界市| 二连浩特市| 塘沽区| 天水市| 宝应县| 南投县| 南江县| 宁明县|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