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是大陸開放程度最高、發展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東莞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灣區辦常務副主任朱偉表示。
10月25日,廣東省貫徹落實《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總體方案》新聞發布會舉行。會上,朱偉提到廣東將牢牢把握四個目標定位,聚焦三大關鍵領域,高質量、高標準、高水平抓好各項重點工作落地落實。
把握四個目標定位
朱偉表示,兩岸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兩岸科技創新合作的新高地、兩岸人文交流的新樞紐、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交流合作的新平臺是廣東要牢牢把握的四個目標定位。
打造新引擎,關鍵在于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先進制造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優勢,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引導支持臺資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高端數控機床、綠色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發展,共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打造新高地,關鍵在于高標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功能區和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重大科研平臺,推進創新要素培育、科研技術攻關、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
打造新樞紐,關鍵在于加深相互理解、增進互信認同,攜手臺胞臺企共建兩岸交流合作平臺,實施更多人文融合項目,打造更多青少年交流品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城市環境,為臺胞在東莞創新創業和就業就讀等提供更加便利的條件。
打造新平臺,關鍵在于探索推進粵臺港澳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強化協同協調,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深化海峽兩岸暨港澳地區創新發展試驗平臺,促進臺胞臺企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分享更多更大的發展機遇。
聚焦三大關鍵領域
產業方面,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企業加快轉型升級、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水平、拓展產業發展新空間。支持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支持臺資企業充分利用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試點政策。推動在松山湖科學城設立國家級科技成果轉化試驗孵化基地或技術創新轉化中心,支持東莞實施科技產業金融一體化專項試點。
市場方面,要攜手打造兩岸共同市場。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支持拓展國內大市場、攜手擴大對外開放。推動口岸通關模式改革創新,探索出口貨物快速通關“直通車模式”,積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方式,支持在綜合保稅區內開展“兩頭在外”的研發、維修和檢測業務。
民生方面,要加快建設兩岸交流合作平臺、暢通人才就業創業渠道、營造安居樂業優良環境。推動出臺有利于東莞集聚臺灣人才的政策措施,研究賦予東莞實施臺灣地區專業人才職業資格高度便利化管理的權限,建設更多臺灣青年創新創業載體。
積極試點開展臺灣居民來往大陸便利化改革,探索實行與臺灣地區人員往來更加開放便利的出入境管理措施。深入推進臺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證在政務服務、公共服務和互聯網領域服務事項全流程便利化應用,逐步實現臺胞在東莞生活與東莞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朱偉表示,下一步將組織開展方案學習宣傳解讀、統籌構建方案實施體系、建立健全方案實施機制,每年梳理一批推進東莞深化兩岸創新發展合作的政策建議訴求,形成接續式爭取國家支持的工作推進模式。
(記者 杭瑩)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