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次日一大早,廣州市企業家協會會長王澤新已迫不及待地忙碌了起來——20多位在穗粵商陸續應約而來,飲早茶敘友情,更重要的是謀發展。“企業家們個個都積極分享得失,相互啟發,氣氛非常熱烈。”最后一個“搶到”發言機會的上市公司浩洋電子董事長蔣偉楷對“雙節”期間的這場“暢敘”意猶未盡。這是一個縮影。2023世界粵商大會9月下旬剛剛在廣州落下帷幕,粵商們只爭朝夕踏上新征程。
“政策之手”發力 為企辦實事解難題
位于廣州南沙的綠亨育種研究院里,蔬果飄香,生機盎然。這是上市企業綠亨科技投建的茄果類創新育種研究基地。2018年,這家種業公司決定南遷廣州,他們看中了這里廣闊的市場空間和良好的營商環境。
五年來,當地政府的高效服務讓綠亨科技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肖代友印象深刻。“我們是農業企業,經營主體多,業務鏈條復雜,在IPO過程中要辦理一系列材料證明,需要和證監、稅務、自然資源、農業等多個部門打交道。多方協調聯動及時響應企業需求,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肖代友說,2023年4月,在通過IPO輔導驗收僅5個多月后,綠亨科技如愿在北交所上市。“速度之快超出我們預期,這和當地職能部門高效率的支持息息相關。”
粵企輕裝上陣、大膽發展的背后,正是廣東厚植營商環境沃土,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的“有形之手”。
廣東工信部門將工業技術改造作為制造業當家的關鍵工程,開展“百企千項”示范行動,省市縣共同打造100家以上技術改造示范企業、1000項以上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堅持每年推動9000家以上工業企業開展技術改造。廣東證監局聯合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及“三所一中心”(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以及廣東股權交易中心)建立資本市場服務粵東粵西粵北地區流動工作站機制,推動更多優質粵企登陸資本市場。廣東稅務部門積極落實一系列延續、優化、創新實施的稅費優惠政策,上半年廣東地區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費668億元,以真金白銀激發市場活力。廣東省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打造“投資廣東”平臺,精準打通招商投資供需對接痛難點、提高投資意向處理效率。廣東出臺68條舉措加強民間投資融資支持,首批民間資本推介示范項目總投資達2394億元……
今年8月以來,廣東“政策之手”再“出招”支持民營經濟:廣州發布建立政企溝通機制、應急援助機制、信用修復機制等20條措施,破解企業發展痛點難點;深圳圍繞放寬市場準入、保護合法權益等方面提出20條舉措,助力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佛山推出26條措施,以強化要素支持、推動提質升級等務實舉措為民營企業撐腰鼓勁。
沐光而行,華章日新。在廣東這片沃土,民營經濟正穩步復蘇。廣東省市場監管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實有經營主體達1725萬戶,占全國總量約1/10,比去年底增長了5.5%,居全國第一;全省新登記經營主體160萬戶,同比增長25%;全省新登記的個體戶轉為企業數量超過8000戶,同比增長24%。
“投資之手”帶動 巨頭密集布局廣東
珠江奔流,嶺南激蕩。市場上“大手”牽“小手”向前疾馳,這片興商熱土不斷升溫。
產業龍頭之手“帶”起新興產業的馳名品牌熱潮。華為落地松山湖,以龍頭引擎之姿帶動松山湖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飛速集聚。今年上半年,松山湖規上軟件企業營收達180億元,同比增長291%。小鵬汽車、寧德時代、比亞迪等扎堆廣東,以整車企業帶動大灣區世界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崛起……
科技引擎之手“掀”起大灣區企業數字化轉型浪潮。騰訊發力“數實融合”,為大灣區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帶來堅實的底層支撐。麗晶軟件、巨杉數據庫等一眾平臺企業深耕各自領域,為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貼合的方案與可能……
協作共建之手“聚”起平臺助力形成新勢能的高潮。廣東工商社團、金融機構等社會各界正組成力挺民營企業的連接平臺,通過各種形式用行動釋放穩經濟、撐民企的鮮明信號。
跨越山海的奔赴,投資是最真誠的信任票。
2023年“新春第一會”后,廣東各地密集召開了招商大會并陸續出臺系列措施。“廣東有中國最好的營商環境,今年內我們會將總部搬到廣東。”東華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實控人王銘祥兌現了在“新春第一會”上的“表白”,將總部從南京搬遷至廣東茂名;有著“中國家電制造業重鎮”之稱的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也迎來重磅新成員——美國百年品牌漢美馳中國總部3月2日宣布落子于此,“廣東的營商環境讓我們深感‘來對了’。”漢美馳中國營銷中心總經理李梟雄對此興奮不已;巴斯夫在湛江投下100億歐元,攜手將巴斯夫一體化基地(廣東)建設成為可持續生產典范,項目不斷取得新進展……
隨著“再造一個新廣東”的強音響起,中國僑商投資(廣東)大會、2023華僑華人粵港澳大灣區大會、2023年大灣區科學論壇等盛會接踵而至。其背后,是廣東展現給世界的發達的市場經濟、完備的產業配套和一流的營商環境,是敞開大門迎八方來客的海納百川。
“產業之手”托穩 聚力區域協調發展
“再造一個新廣東”,潛力板當屬縣域。今年,廣東全面吹響“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奮進號角,各行各業牽手鄉村,主動投身“萬企興萬村”行動,粵企已成為“百千萬工程”建設的重要力量。
廣州市花都區炭步鎮塱頭古村,這座文化歷史底蘊深厚的古村落,得益于“萬企興萬村”,已嬗變為一個年輕人愛逛的“網紅村”。
2021年,塱頭村引入唯品會,共同推進塱頭鄉村振興項目,以古村落文化振興為切入點,通過公益性投入,探索農村高質量發展新路徑,打造實現共同富裕的可持續模式。項目總投資超過2億元,被列為2022年度市級“攻城拔寨”項目和花都區鄉村振興重點項目。
一場“雙向奔赴”之下,塱頭村有了春陽臺藝文中心、古村市集、高端民宿等,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這個暑假,村里舉辦了一場“塱夏荷集”活動,短短三天時間,游客總量突破1.5萬人次。百年古樹下、夏荷旁,各種國風活動吸引了眾多年輕人打卡。文化浸潤鄉土,廣州畫院、廣州雕塑院也來了,廣州國家青苗畫家培育計劃課題組承辦的作品展日前在塱頭村亮相。
這個百年古村“二次創業”的故事,正是廣東高質量推進鄉村產業發展、粵企積極投身“百千萬工程”的一次積極實踐。
更多“萬企興萬村”故事正在南粵大地乃至東西部協作中同步推進。農業龍頭粵企溫氏首創“公司+農戶”合作模式,農民以土地、勞動力等形式參與企業發展,企業提供服務支撐和銷路支持,鼓勵農民參與產業融合;廣藥集團深化產業援疆,發揮企業所長,結合新疆特色開發沙棘大健康產品以及醫藥制造批發零售、康養等產業……
數據顯示,自2021年9月廣東全面啟動“萬企興萬村”行動,截至目前共有6204家民營企業參與,結對幫扶4957條村,實施幫扶項目6670個,捐贈資金27.28億元。
積極參與鄉村振興是一個縮影。在社會各界齊心聚力為粵商發展培育沃土的同時,廣東企業主動參與公益慈善事業、“百千萬工程”和“萬企興萬村”行動,穩崗促就業,在履行社會責任上積極展現更大作為,彰顯更大擔當。
(記者 莫謹榕 杭瑩 孫晶 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