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熱潮涌,比學趕超勢如虹。入伏以來,氣溫持續攀升,與此同時,黃江的城市建設熱潮也如火如荼,其中臨深片區更是一浪高過一浪,地鐵站建設、城中村改造、城市更新項目加快推進,持續“燃”出新動能,煥發新活力。
一直以來,黃江都以對標深圳為目標,加快提升自身城市發展能級。不久前出臺的黃江鎮“百千萬工程”實施方案更是明確指出,要進一步對標深圳,加快推動鎮村高質量發展,構建強心向灣的城鎮發展體系,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融入松山湖科學城與深圳光明科學城創新協作發展大局。
黃江作為東莞南部臨深重鎮,是東莞對接深圳的“南大門”。回顧黃江的發展歷程,深圳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改革開放以來,黃江利用政策優勢和區位優勢,主動加強與深圳合作,持續引進深圳優質產業外溢,陸續從深圳引入領益精密、國泰達鳴等數十家優質高新企業,以及星河人工智能小鎮等重大項目,各項事業取得顯著成績,為東莞改革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深莞融合之下,南部九鎮承擔著打造深莞深度融合發展樣板、全面對接和融入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的重要任務。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快布局落子,融研發、轉化、制造為一體的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正快速打通,區域協同創新被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城市競爭如百舸爭流,黃江唯有加快構建強心向灣的城鎮發展體系,才能搶占發展先機、贏得戰略主動。
站在區域協同創新的維度上,黃江要想達到“向灣”的目的,更需要積極主動對標對表深圳,打造東莞產業的源頭創新高地和“雙科學城”成果轉化基地,打通“技術研發最先一公里”到“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的全新賽道。
抓產業就是抓發展,謀產業就是謀未來。
黃江是松山湖與光明雙科學城創新產業鏈上唯一的鎮區。對于黃江來說,“強心向灣”首要就是要強產業,只有產業強才有“向灣”的資本。在“百千萬工程”實施方案中,黃江再次強調“制造立鎮”,加快推動產業立新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搶抓新能源、新材料、半導體及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和醫療器械等高端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培育新型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力爭引進一批投資額3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
為加快推動深莞高度融合樣本建設,黃江在“百千萬工程”實施方案中明確,要在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城市環境對標對齊、公共服務普惠共享、資源要素平等互換、生產要素充分對接等方面高水平對接深圳,打造深莞深度融合發展樣板。
為加快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黃江“百千萬工程”實施方案除了強調要集中資源做優中心區,構建完善的服務圈、興旺的商業圈、便捷的生活圈,更強調要全域提升人居環境,推進老舊村莊、城中村改造和鄉村示范帶建設。
如今的黃江,滿眼生機活力,處處動能勃發。以工業立鎮,瞄準新賽道、搶占新風口、上馬新項目,力促先進制造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熱烈升騰的城市新氣象持續煥發光彩;以文化強鎮,推動全鎮發展空間提檔升級,建新園、開新館、修新路,符合深莞融合發展的城市品質正在加快顯現。
挑戰與機遇并存,光榮與夢想同在。舉旗定向,強心向灣,一場充滿光榮與夢想的遠征正在開啟。
(撰文 韋基禮 策劃 黃少宏 統籌 韋基禮 王輝)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