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東莞分站 > 最新動態

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三周年 松山湖科學城涌動創新之潮

2023年07月28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盛夏時節,高溫席卷。巍峨山下、松山湖畔,風吹浪涌之間躍動出另一種熱度。

  國內外近百位頂尖專家學者云集,共商大科學裝置規劃設計與未來應用;華為云開發者大會首次落地松山湖舉行,盤古大模型等“黑科技”吸引全球目光;香港城市大學(東莞)(籌)啟動全球師資招募;“松湖杯”創新創業大賽攜六大賽道與兩大專場賽面向全國征集……科學之城涌動創新之潮,已經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一道獨特風景。

  7月27日,松山湖科學城迎來納入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三周年。三年來,松山湖科學城在東莞市委、市政府舉全市之力建設的堅強指導下,頂層制度設計更加完善,“四梁八柱”重大項目有序推進,集中度、顯示度不斷提高,作為引領東莞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的作用愈加彰顯。

  大科學裝置集聚成勢??

  硬核實力承載國家科技戰略

  過去三年,東莞舉全市之力貫徹國家、省工作部署,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要機遇,緊扣高質量發展主題主線,確立了科學城“四梁八柱”實施框架并全力推進落實。

  隨著一張張施工圖的出臺,松山湖科學城規劃布局基本完成,頂層設計日臻完善。印發《關于加快松山湖科學城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文件,建立覆蓋創新全鏈條、全過程、全要素的科技計劃體系和人才引育措施,以政策紅利給創新添動力。

  編制三大重點規劃,完成《發展總體規劃》《科學功能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綱要》,形成規劃引領發展的科學指引。劃定核心創新區,以大裝置集聚區為依托規劃建設9.2平方公里的核心創新區,集聚創新資源,提升科學城集中度、顯示度。

  巍峨山下集聚成勢的大科學裝置,藏著創新能級躍升的“密碼”。

  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布局粵港澳大灣區的首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從1平方厘米就能承受3噸的壓力超級鋼,到硼中子俘獲治療腫瘤裝備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再到支持航空航天發動機、深海深潛器、高鐵等國家重大需求項目,這臺“超級顯微鏡”已完成上千項重大課題,不斷顯現著“國之重器”的威力。

  大科學裝置是面向未來前沿科技競爭的入場券。2023年,中國散裂中子源項目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得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立項工作取得關鍵性進展,松山湖科學城在國家科技戰略中的重要性再次加碼。

  同步輻射光源同樣是研究物質微觀結構的理想“探針”。2022年底,南方光源研究測試平臺投入使用,并啟動了一系列關鍵技術預研。

  今年6月舉行的第三屆南方先進光源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散裂中子源工程總指揮陳和生明確提出:“當前發展階段,大灣區需要一臺先進光源滿足產業升級和國家科學中心發展的迫切需求。”

  而在4月下旬,以國際領先的超快物質科學與技術研究為目標的阿秒科學中心,在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揭牌成立,未來將提升我國在超快科學領域的綜合競爭力,推動先進阿秒激光設施的建設。

  從任何角度看,大科學裝置都是一種珍稀資源。隨著中國散裂中子源二期、先進阿秒激光設施即將在未來一年陸續動工建設,在巍峨山下,世界級的大科學裝置集群呼之欲出,必將成為代表松山湖科技創新實力的閃亮名片,也將成為松山湖科學城承載國家科技發展戰略、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的重要基石。

  生態體系日臻完善??

  構筑頂天立地創新格局

  依托大科學裝置集群帶來的源頭創新能力,松山湖科學城構建起全鏈條全要素全過程的科技創新生態體系,形成了頂天立地的創新格局。

  四代多孔介質燃燒系統被國際學界譽為“21世紀最新一代燃燒技術”,已實現商業化應用;材料和電池示范工廠今年將建成,新一代電池性能可提升50%,成本下降30%,市場前景廣闊……毗鄰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一期于今年4月建成啟用,科研團隊陸續進駐,先后引進26個團隊,孵化42家產業化公司。通過體制機制探索,在科技成果向產業化轉移的“死亡谷”上架起一座鐵索橋。

  近年來,松山湖科學城累計培育引進新型研發機構近30家,市級以上工程中心和重點實驗室超300家,形成了類型多樣、優勢明顯的研發體系布局。例如,廣東省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無人自主技術平臺布局建設“2045實驗室”,引進了水下機器人、水上無人游船等項目;松山湖機器人產業孵化加速平臺在孵企業陸續入駐等。

  與此同時,香港城市大學(東莞)和大灣區大學(松山湖校區)正加快建設,僅有103平方公里的松山湖將擁有6所高校。

  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等一批高品質創新創業創富平臺,吸引了500多家科技型企業與近4500名企業家和科學家在這里扎根,成為推進科技成果加速轉化、支撐科技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平臺。

  培育現代化產業體系,搶占未來競爭新賽道,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點。三年來,松山湖科學城“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比翼齊飛,構建起多元融合、多極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形成千億規模的產業集群,華為終端、華貝電子、生益科技等頭部企業集聚。依托三大市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前瞻布局智能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

  圍繞8平方公里的松山湖,一大批研究院、實驗平臺、創新平臺錯落布局,還有華為創新中心與其他龍頭企業,未來還將吸引世界500強企業研發中心入駐,形成完整的創新體系,必將推動創新鏈跟產業鏈往更高水平深度融合。

  藍綠相間凸顯底色??

  空氣中都飄著科學的味道

  2023年7月和8月,一連兩場華為開發者大會落子在松山湖舉行,無論對于東莞,還是對于華為,如此好戲連臺,都是頭一遭,顯示出科技龍頭企業對松山湖創新氛圍與發展環境的深度青睞。

  另一方面,如今在松山湖畔,高水平科技活動成為一種發展新常態。

  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論壇在松山湖永久落戶,粵港澳院士峰會、松山湖科學會議、松山湖數學論壇等有影響力的盛會已經與松山湖深度融合,讓松山湖的空氣中都飄著科學的味道。

  多元的發展平臺與濃厚的創新氛圍,形成了引才育才的“強磁場”。依托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這一戰略平臺,松山湖廣泛吸引集聚海內外英才,基本形成了“頂尖科學家—科技研發人才—應用型人才”的人才梯隊。集聚各類國家級人才84名,其中雙聘院士21名;常年超過50位院士專家和2000多名國內外知名科學家開展科學研究。

  堅守綠美底色,讓松山湖成為“綠美廣東”深處最為精彩的所在,也成為科學家向往的激發靈感、輸出創造之地。在一片荔枝林之中,長出一座科創新城,這里擁有13.2平方公里的湖面、17平方公里的生態綠地、超過300公里的生態綠道,綠化覆蓋率超過60%。“科技共山水一色”的藍綠相間,已成為松山湖科學城多重吸引力的高質量發展底色所在。

  另一方面,聚焦科學城發展新階段、新需求,三年來,松山湖全力打造松山湖中心城區、南部科學服務中心、北部產業服務中心。此外,通湖禮廊二期基本完成,松山湖科技文化藝術街區加快改造,萬象匯建成開業,松山湖科學公園、國際人才社區、科技交流平臺、悅榕莊酒店等一大批高品質城市配套項目加速謀劃建設,科學城城市品質快速提升。

  站在新起點,松山湖科學城正緊緊圍繞科學中心使命,高舉科技創新大旗,加快建平臺、聚人才和育產業,不斷提高科學城的集中度和顯示度,增強高質量發展的示范效應和輻射帶動能力,進一步發揮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作用,朝著建設國際一流科學城的目標,在乘勢而上中闖出新路,在苦干實干中創造新業,在攻堅克難中開創新局,奮力書寫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時代新篇。

  (記者 陳啟亮 策劃 黃少宏)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涞源县| 乐平市| 镇康县| 罗山县| 迁西县| 永胜县| 胶州市| 稻城县| 广南县| 巩义市| 黄浦区| 三江| 漳平市| 青阳县| 汝州市| 齐齐哈尔市| 广德县| 兰坪| 永丰县| 安西县| 太原市| 石台县| 公主岭市| 隆林| 白河县| 肇源县| 岢岚县| 海淀区| 密云县| 泰安市| 阿尔山市| 晋城| 湟中县| 资溪县| 南宫市| 比如县| 柳州市| 南和县| 定州市|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