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東莞分站 > 最新動態

廣東持續高質量落實三輪省部氣象合作 大灣區特色研發機構群已初具規模

2023年05月10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氣象是科技型、基礎性、先導性社會公益事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圍繞氣象高質量發展,從2012年開始,中國氣象局和廣東省政府合作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在2012年、2016年、2020年三輪省部合作的持續推動下,廣東氣象科技水平不斷提高、預報預警能力持續加強、服務重大戰略質量日益改善,氣象事業整體發展水平保持全國前列。

  當前,以省部聯席會議召開為契機,廣東將繼續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推進氣象科技自立自強,為廣東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貢獻氣象力量。

廣東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是省部合作重要成果。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供圖

  科技創新??

  氣象現代化建設步伐穩健

  近日,廣東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建設十周年高端論壇舉行,數位權威院士作專題報告,廣東氣象科技創新吸引多方關注。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多年來,廣東氣象部門堅持自立自強,將科技創新貫穿于氣象改革發展、氣象現代化建設全過程。尤其是以2012年省部合作成立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為標志,廣東氣象科技創新進入“快車道”。

  廣東發揮體制優勢凝聚起創新合力,三輪省部合作持續聚焦科技攻關、平臺建設,廣東也出臺《廣東省加快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將氣象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重要任務。縱觀近十年,廣東氣象部門承擔和參與120項國家級科研項目、19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在此基礎上,廣東強化平臺建設,以中國氣象局廣州熱帶海洋氣象研究所(以下簡稱“熱帶所”)為龍頭,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野外科學試驗基地為支柱,構建起高效聯動的“1+N”氣象科技創新平臺集群。如基于熱帶所,廣東氣象部門深化熱帶海洋氣象機理探索和預報技術研究,有效提升熱帶季風區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和科技保障能力。以重點實驗室為依托,廣東持續推進數值預報的重大原始創新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灣區特色研發機構群也初具規模,如建成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監測預警預報中心、珠澳氣象創新與應用研究中心以及佛山龍卷風研究中心(升級為中國氣象局龍卷風重點開放實驗室)等。

  以平臺為依托,廣東持續攻堅關鍵核心技術。目前,廣東基本解決了數值預報“卡脖子”問題,研發出全流程具有國產自主知識產權、覆蓋印太—南海—泛華南的“9-3-1”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體系,開發快速同化系統和模式初始場,臺風、系統性強對流天氣預報水平優于全球模式,基本擺脫了對國外技術路徑的依賴。

  “經過持續攻堅克難、推陳出新、精益求精,廣東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氣象科技創新取得了跨越式成就。”省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莊旭東表示。

  筑牢防線??

  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

  以氣象科技發展、創新為支撐,廣東日益筑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為經濟社會發展保駕護航,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得到保障。

  放眼全省,廣東基本建成集天基、空基、地基和海基一體化的現代氣象綜合探測系統,站網密度全國領先。其中,完成12部S波段天氣雷達雙偏振技術升級和業務組網,聯合香港、澳門在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全國首個53部X波段相控陣雷達組網,實現重大災害性天氣監測不漏網。同時,廣東以15座天線群組成強大的衛星信息接收系統,衛星遙感技術在氣象、海洋、生態等領域廣泛應用。另外,廣東還建成國內一流的南海海洋、雷電、云物理、大氣成分等四大野外科學試驗基地,對熱帶災害性天氣微觀特性的認識能力不斷提升。

  日益織密的監測網讓精準預報預警成為可能。自2008年起,全省持續推進智能網格預報客觀支撐技術研發,最終預報時效延長至10天,空間分辨率提升至1千米,時間分辨率細化為逐小時。同時,廣東用好衛星、雷達等新型探測設備,積極推進雙偏振、相控陣雷達等建設應用,龍卷、冰雹、雷雨大風、短時強降水監測識別預警能力有效提升,暴雨預警信號準確率達到90%、提前量達到60分鐘以上。

  近年來,全省氣象災害損失占GDP的比重和致死人數明顯雙下降。其中,2021年致死人數首次降至個位數,并成功抗擊粵東秋冬春三季連旱、歷史級“龍舟水”、北江流域超百年一遇洪水、近二十年最強南海“土”臺風等罕見災害。

  同時,廣東氣象事業多年來始終與國家發展同向同行,在服務保障“國之大者”中持續發力。支持“雙區”建設,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落戶廣州,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國際影響力;服務鄉村振興,氣象為農保障增產增收、減災止損;發力污染防治戰場,氣象與生態環境部門協同發力,全省空氣質量總體優良,PM2.5平均濃度再創新低。

  另外,廣東還推進精細服務,現代智慧氣象服務體系快速發展。全省打造了10個行業示范應用場景,氣象服務融入“粵省事”“粵政易”“粵商通”等數字政府平臺,走進千家萬戶,基本覆蓋了衣食住行游學康等日常生產生活場景。

  全省40類政府公共服務公眾滿意度評價調查結果顯示,氣象服務連續13年位居全省前列。在中國氣象局組織開展的全國氣象高質量發展評估中,廣東連續兩年名列第一。2019年,省氣象局獲世界氣象組織頒發“金塔納減災獎”,2021年獲世界氣象組織推廣超大城市智慧氣象服務示范項目。

  征程再啟??

  推動氣象事業取得更大成就

  新征程上,廣東推進落實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和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任務,更加需要高水平氣象保障支撐。莊旭東表示,接下來,廣東將與中國氣象局深化省部合作,形成更大發展合力,不斷推動全省氣象事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

  目前,《實施意見》已出臺,未來廣東將以推動落實《實施意見》為抓手,統籌好“兩步走”,實施好“八大工程”,高標準建設氣象高質量發展先行示范省,推動氣象高質量發展繼續走在全國前列。

  聚焦科技自主創新。廣東氣象部門將持續推進高水平氣象科技自立自強,努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科技創新高地和人才中心,創新突破高分辨率區域數值天氣預報模式、組建大灣區氣象研究院、持續創建區域數值預報國家重點實驗室等,構建起大灣區氣象科技平臺集群。

  筑牢安全發展基石。廣東氣象部門致力高質量完成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先行示范省任務,統籌推進省部合作備忘錄明確的重點工程落地落實,著力提升極端天氣防范能力,完善綜合防災減災機制,切實保障經濟社會安全穩定發展。

  服務重大戰略。廣東正舉全省之力深入推進“雙區”和橫琴、前海、南沙三大平臺建設,氣象是重要的保障力量。廣東氣象部門將高水平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進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各階段任務,構建與大灣區城市群相匹配的現代氣象服務體系,把大灣區建設成為智慧氣象發展先行區、氣象科技深度合作示范區、氣象全球戰略輻射基地。

  融合產業發展。廣東堅持制造業立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離不開氣象趨利避害的賦能。廣東氣象部門將推動智慧氣象與現代產業體系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智能化、定制化、精細化專業氣象服務,深度融入實體經濟生產、流通、消費、分配等環節,開拓更多行業經濟運行氣象服務場景,助力制造強省、海洋強省、農業強省、交通強國先行示范省建設。

  至2025年,廣東將建成適應需求、結構合理、功能先進、保障有力、高效安全的氣象現代化體系。展望2035年,廣東將建成科技領先、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人民滿意的現代氣象體系。

  (撰文 張子俊 王天巍)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五河县| 文化| 岚皋县| 宁城县| 西乌| 勃利县| 濮阳市| 台中县| 盐池县| 遂川县| 金寨县| 蓬莱市| 云龙县| 新竹市| 荆州市| 鄱阳县| 特克斯县| 永福县| 三穗县| 商城县| 黎平县| 县级市| 婺源县| 贵溪市| 朝阳市| 云阳县| 离岛区| 贺州市| 钟祥市| 灵山县| 泗洪县| 鄂伦春自治旗| 陵水| 灵川县| 荥经县| 杭锦旗| 龙州县| 龙山县| 盐亭县| 连云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