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之重器到智能裝備,從綠色技術到低空經濟,剛剛在珠海閉幕的第十五屆中國航展集中展示了我國航空航天及國防領域的科技創新成果,搭建起國內外企業交流合作的平臺。
本屆中國航展首設東莞特展區,14家東莞單位攜90款產品亮相。該展區由東莞市委軍民融合辦與松山湖科學城攜手打造,面積約250平方米,展品涵蓋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海事裝備、射擊系統四類,一批“全球首創”“全國首發”產品閃亮登場,東莞低空經濟產業鏈活力持續迸發。
莞企上天下地入水
無人自主技術“顯鋒芒”
上天、下地、入水,東莞企業在“海陸空”上的探索,在本次航展中驚喜亮相,一批無人自主技術領先的智能裝備嶄露頭角。
在普度國際航空技術(東莞)有限公司展位,本月剛下產線的五架PD-2900察打一體無人機縮小版立體排布,首次公開亮相,忙得不可開交,前來咨詢的客商絡繹不絕。
該無人機航程達2500公里,具備精準起降、厘米級空中定位功能,能對目標發動快速勘察和打擊,滿足定點巡查、定點爆破等使用場景。機身采用碳纖維和復合材料,既保證了結構強度又最大限度地減輕了機體重量。
“砰砰砰”,模擬槍的槍聲一停,4米外屏幕上的射擊靶隨即顯現出彈孔。廣東極限派科技有限公司的展臺上,除了展示模擬槍真機,還模擬了一個射擊訓練場。極限派研制的精度射擊訓練系統使用激光代替子彈,配合圖像計算技術實現0.1環高精度實時語音報靶,可模擬我軍各類輕武器訓練。
“感覺很真實!”一位專業觀眾興奮地告訴記者,“開槍后有后坐力,‘子彈’打完后我還自己換了數字彈夾。”
作為全球首家開發出全功能激光電子射擊訓練模擬器的科技公司,位于東莞松山湖的極限派推進了光電互動投影技術和激光電子技術在射擊行業的使用,產品已出口至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國內多地警務訓練系統中被采用。
東莞參展企業團還帶去了水中游的智能機器人。“海螺”“海牛”“金槍魚”等水下作業機器人,由廣東藍潛海洋技術有限公司設計制造。作為一款小管徑水下清淤機器人,“海螺”可以進入人不能到達的狹長管道,及時排除管道內磚石等垃圾,檢查管道內壁并獨立修復,蘊含的核心技術包括微型電液融合控制技術、電磁式跟蹤定位技術、察打一體技術,可極大提升燃氣、燃油、通風、給排水等管道維護方面的作業能力。
基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和良好的發展前景,首次集體亮相東莞特展廳的單位,收獲了熱烈的市場反饋:普度航空11月18日表示,本屆中國航展上收獲無人機意向訂單量達7000架;極限派收獲意向訂單金額達500萬元,意向采購內容為單兵運輸車和激光射擊訓練器材及系統。
科研賦能低空經濟
產業鏈多環結碩果
記者在航展現場看到,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輕元素先進材料與器件團隊帶來的高功率密度快速響應可嵌入柔性加熱膜,是一個彎曲成拱形的面,看起來像是機翼前緣或者側面轉角處的外殼材料。
“飛機結構在高緯度、高海拔、高寒地區飛行非常容易結冰,最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飛機失控墜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輕元素先進材料與器件團隊博士后韓闖告訴記者,該款加熱組件的面世將有效提升飛行器的安全性,尤其適用于特殊天氣條件下的必要起降,如應急救援等。
值得一提的是,從確定市場需求到研發出該產品,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輕元素先進材料與器件團隊只用了3個月。
這得益于松山湖材料實驗室的體系支撐。目前,松山湖材料實驗室設有四大板塊,其中創新樣板工廠板塊致力于推動科研成果走向市場,入駐團隊必須有明確的產品路線、產品目標、階段性目標。作為首批入駐團隊,輕元素先進材料與器件團隊聯合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孵化的產業化公司之一中科晶益(東莞)材料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共同進行成果轉化,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和企業共同為項目落地提供現金流支撐。
重視科技創新也是東莞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的共識。“為什么普度能在東莞量產無人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持續多年的研發投入和東莞的政策利好。”普度董事長劉潤平告訴記者,公司自2020年成立以來,每年研發投入超千萬元,占銷售額比重達30%,今年在東莞洪梅建設的6000平方米廠房已投產使用,自研自產自銷的模式大幅降低了產品售價。
從上游的科研成果轉化、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到中游的航空器裝備制造、低空保障與綜合服務,再到下游的各種“低空+”場景應用等環節……東莞低空經濟產業鏈完備,能高效實現從“一張圖紙”到“落地成樣”的產業轉化,持續探索城市天際線之上的產業“發展密碼”。
據工信部賽迪研究院今年4月發布的《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東莞市泛低空經濟產業鏈相關企業達528家,位居全省前列,僅次于深圳、廣州,特別在高端通用航空整機生產領域,已吸引一批從飛機內飾、精密部件到整機制造的航天航空上下游產業鏈企業落戶。
目前,東莞已有翔際無人機、蜜蜂航空、祥鑫科技、超粵航空、火螢科技、超然航空、中科云遙等多家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涵蓋了低空制造、低空飛行、低空保障、綜合服務等產業,具有輻射面廣、產業鏈條長、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
8月底,東莞印發《東莞市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目標到2026年,將低空經濟打造為東莞經濟高質量發展新的重要增長極。立足制造業配套優勢,東莞計劃在2024年—2026年3年內圍繞低空飛行器整機,電子元器件、核心傳感器、激光雷達等適配性技術及產品,以及電池、電機、電控、螺旋槳、復合材料、鋁鎂合金等關鍵零部件,聚集鏈上企業200多家,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低空經濟配套全
東莞應用前景廣闊
11月1日,東莞市消防救援支隊無人機專業隊(代號“藍翼”)在松山湖揭牌成立,這是全廣東第一支無人機消防救援專業隊,依托松山湖消防救援大隊成建制建設。當天還組織了三維實時建模、無人機吊運物資等實戰演練。
"我們根據長期的現場作戰經驗提需求,地方企業發揮技術專長來實現,通過合作研發的方式采買企業的無人自主設備,能更快地將先進技術應用在消防救援中。"“藍翼”副隊長張松浩表示,正在隊里服役的五目鏡頭和小飛機用拋投器就是與東莞華松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產品,分別用來快速平面建模、傳遞對講機等小物件,助力精準研判事故現場,節省人力物力。
實際上,越來越多的東莞低空經濟企業已經把產品和服務送到了居民身邊,東莞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日益豐富。
位于松山湖的東莞火螢科技有限公司專注研發無人機及各類飛行器被動安全保護設備,自2019年起便成功推出規模量產的無人機降落傘系統,為無人機提供類似汽車“安全帶與安全氣囊”的全方位保護,其降落傘產品已經站穩無人機應急裝備領域第一梯隊。
“Manti3消費級無人機降落傘系統能安裝在多款無人機上,通過智能動態算法精準識別危險,使用時能全自動監測飛行事故,在‘炸機’瞬間完成毫秒級開傘‘救機’。”創始人周良玉介紹道,目前,火螢科技與大疆等多家頭部無人機整機企業以及順豐等物流巨頭開展安全部件合作,為快遞包裹的順利送達保駕護航。
“低空經濟+文旅”“低空經濟+教育”也在蓬勃發展。9月30日,東莞落地全市首條輕型飛機跑道,位于厚街鎮,長367米,停機坪能同時容納10架飛機暫棲。同日,東莞大灣航空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厚街鎮橫崗湖的研學教育基地也迎來正式啟動,基地業務集航空青少年賽事、研學、航空文化創意、航空主題活動及航空延伸業務于一體,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如今,在這個東莞首家可提供低空飛行體驗的基地,市民和游客花數百元即可乘坐輕型運動飛機,開啟一場環繞橫崗湖上空的低空飛行之旅。
從低空經濟產業鏈集聚成勢,到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日益豐富,未來產業“展翅高飛”,東莞值得期待。
(記者 凌樂儀 陳啟亮 策劃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