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僅10分鐘,家住沙田鎮濱港社區的范先生就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拿到營業執照,“莞家政務”自助終端、“視頻辦”和營業執照自助打印機的“升級配置”,讓他輕松登記、當上老板。而在沙田鎮政務服務中心“灣區社保通”專窗,香港人羅先生咨詢在東莞參保流程的時間也是10分鐘,“辦事生活都很方便,我打算將孩子接來東莞上學。”
2023年,東莞政務服務從全域標準化邁向全城便利化。過去一年,東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下稱“市政數局”)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企業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大力推動重大項目提前動工、業務審批時限大幅壓減、企業群眾訴求渠道暢通便捷、市鎮村三級政務服務效能持續提升,讓千萬市民企業共享高效便捷的改革服務成果,爭創與廣深一體化的營商環境。
今年,東莞將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百千萬工程”為統領,以“投資年”行動為突破,緊抓深圳都市圈建設契機,開展政務服務“提升年”行動,啟動數字政府2.0建設,推動東莞政數高質量發展走在全省前列。
服務下基層 辦事不出村
基層政務服務是聯系群眾的一線窗口。
去年以來,東莞以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為目標,通過完善市鎮大廳建設、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四維提升”行動等,發力提升基層服務效能。
1月2日,2024年新年首個工作日,試運營一周的高埗鎮政務服務中心新辦事大廳人來人往,窗口、咨詢臺、自助辦事區甚至兒童友好區都是熱鬧而有序。
“環境‘高大上’了,服務態度也不錯,制服也統一了,看起來比較專業,效率也快。”在高埗多次辦理市場監管業務的市民張先生表示,新辦事大廳環境和工作人員形象都讓人眼前一亮。
繼莞城之后,高埗也建成啟用新政務大廳,辦事窗口從30多個增至近50個,新年首個工作日就接待辦事群眾500余人次。
市鎮大廳“上新”,村社區也忙升級。
東莞緊緊圍繞“百千萬工程”的工作部署,開展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四維提升”行動,實現106個高頻事項“村里辦”,1055名村級綜窗人員通過業務技能等級考試。超220個黨群服務中心完成綜窗標準化建設,超120個黨群服務中心落實“機器+人”服務方式。
“我是來拿養老金的,年紀大了出行不方便,現在村里能辦事,很貼心。”在茶山鎮寒溪水村黨群服務中心,羅奶奶是享受“村里辦”的首批村民。
去年6月,為進一步提升村級政務服務效能,市政數局發布《東莞市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政務服務事項通用目錄(2023年版)》。目錄涵蓋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等7個部門106個事項,包括住院、門診費用報銷、農民安居房報建等,新增7項高頻醫保事項和2項“民生大莞家”事項。
羅奶奶還注意到,村里的黨群服務中心也有了“正兒八經”的辦事大廳。茶山鎮政務服務中心積極推進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窗口建設、服務能力、人員能力和設施配套四個關鍵維度的提升工程,實現全鎮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綜合窗口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全覆蓋,不斷提升基層便民服務水平。
縱觀全市,各個鎮街因地制宜實施提升。
東城政務服務中心率先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搭建網辦服務區,探索推動社區服務“一網通辦”,實現“就近辦、網上辦、自助辦”的“家門口”一站式服務;東坑鎮發揮“服務部”“施工隊”不同職能,深化“政務特派員”“雙向輪崗”“綜窗標準化”“機器+人”等舉措,拓寬基層政務服務半徑。
辦事不出村、服務觸手及……隨著基層政務服務效能逐步提升,“全城便利”或可成為東莞營商環境的又一正向標簽。
惠企優服務 審批再提速
去年8月,東莞發布《關于加快打造與廣深一體化的營商環境行動方案》,提出企業訴求響應服務、惠企政策兌現服務等方面舉措,再次釋放服務經營主體發展的強烈信號。
作為2023年全市基層政務服務改革攻堅揭榜中優化涉企服務工作的試點鎮街之一,大朗鎮在辦事大廳率先設置惠企政策兌現窗口,優先提供一次性創業資助、創業場地租金補貼等各類惠企補貼補助事項的咨詢、申辦等服務,形成惠企政策庫,為企業提供精準政策解讀服務。
經驗很快推廣開來。目前,東莞推動惠企政策“一窗通辦”“一網通辦”,開發“莞財扶助”平臺,在市民服務中心及35個鎮街園區政務服務中心統一設置了政策兌現優先窗口,在廣東政務服務網推出惠企利民服務專欄,發布政策信息182項,發布補貼事項60項,辦理業務超3萬宗。
對于企業代表來說,辦事效率就是一個地方經濟活力的體現。為了提速,東莞也下了“狠工夫”。
2023年以來,東莞深入開展政務服務審批“微改革”,減材料、減時間、減環節、減跑動,大幅壓減辦理時長,全面提升企業群眾辦事體驗。
按照“能減則減”原則,東莞積極推動各部門梳理各事項需要提交材料,通過調用電子證件、電子檔案等方式,減少對紙質材料的要求,實現“無需材料,人來即辦”。
東莞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建立了政務服務數據長效管理機制,推動數據實現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共享共用,有序流通,推動企業群眾辦事“一次辦成”。
要加快項目開工落地,“選擇‘莞家’代辦服務”已成為東莞各重大項目的首選。
去年,東莞全面鋪開“莞家”代辦服務,印發《東莞市社會投資類重大項目代辦服務實施辦法》,組建市鎮兩級代辦服務專班,聯合服務項目219個,涉及總投資額1821億元。其中,石排代辦工作卓有成效,幫助美斯特、力科等項目開工提前近三個月。
審前服務也是提速“關鍵招”。東莞探索審前服務體系,試點應用審前服務系統,為企業群眾提供政務智能“導航”服務,縮短辦事時長約43.32%,實現零退件率。
審前服務團隊依托審前服務系統,以“導航式服務”為企業群眾辦事定制“最優路線”,快速鎖定辦理事項、辦事流程、所需材料、辦事渠道,一次性解決“辦什么、怎么辦、哪里辦”等核心問題。
在市區辦事的時長也進一步壓縮。市民服務中心綜合團隊積極開展業務技能和效率雙提升行動,將平均受理時長壓縮至11.78分鐘,壓縮率39.06%,日均峰值辦理量提升至2472宗,提升近50%。
解決發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層所盼、民心所向的難點堵點之后,梧桐樹上自會棲鳳凰。面對百萬經營主體,東莞任重道遠。
一件事一次辦 服務找“旗艦店”
“沒想到效率這么快,心很暖,感謝大家的關心。”去年,記者從東坑鎮政務服務中心了解到,市民陳女士由于術后手臂無力致肢體殘疾,鎮政務服務中心聯合殘疾人康復就業服務中心上門辦理“扶殘助困一件事”業務,幫助陳女士很快拿到了《殘疾人證》、殘疾津貼、《殘疾人證》首辦補助,實現三項業務高效聯辦。
據悉,“扶殘助困”一件事一次辦將涉及殘疾人申辦的8個事項辦理流程優化整合成“一件事”,實現一次申請、一次辦成,成為東莞“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的“探路”案例。
去年6月,市政數局印發《東莞市2023年推進政務服務“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實施方案》,開展系列政務服務升級版的工作部署,打造完善東莞政務服務“旗艦店”。
進一個站,辦所有事。東莞選取了群眾常辦的高頻事情,輸出“證件遺失補辦”“醫保零星報銷”“餐飲證照同銷”等30個“一件事一次辦”主題集成服務,推動政務服務事項集成化辦理,有效提升企業群眾辦事的獲得感、滿意度。
經過不斷地對各個主題事項申報依據、辦理方式、辦理材料、跑動次數等要素的整合優化,改革精簡合并重復的申請表格、申報材料、壓縮辦理時限,達到大幅減少辦事環節、申請材料、辦理時間和跑動次數的效果。
以“事業單位聘用工作人員”一件事為例,改革實現將原本繁瑣的4個環節精簡為1個,所提交的材料由24份精簡為11份,辦理時間由32天縮減到16天,跑動次數從4次減到1次,一次跑動辦理即可完成所有手續。
“一件事一次辦”改革以“六個一”為目標,即一網集中展示、一個綜合指引、一次提交申請、一套材料分審、一個平臺管理、最多一次跑動,讓企業和群眾看到了變化、得到了實惠。
近日,《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的指導意見》公布,提出推進線下辦事“只進一門”、線上辦事“一網通辦”、企業和群眾訴求“一線應答”等舉措。
“我們將推出更多‘一件事一次辦’服務,持續打造政務服務升級版,明確職責分工、辦事流程、平臺功能、數據共享,提升辦事響應率、解決率和滿意度。”市政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服務“提升年” 攻堅重點領域改革
過去一年,東莞政務服務改革多點開花。市民服務中心綜合窗口獲評全國“巾幗文明崗”稱號,市民服務中心、厚街、大朗政務服務中心通過省標桿大廳復評,“一件事省心辦”經驗獲省委組織部推廣。東莞在全省率先推動省市人社業務系統對接,全省率先推動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與稅務系統對接,全省率先完成電子檔案試點任務,獲中央黨校《中國數字政府建設報告》采納推廣。
1月22日,東莞召開2023年度全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工作總結會。
會議強調,2024年要聚焦全面數字化發展這一主題主線,著眼“百千萬工程”“高效辦成一件事”“投資年”行動、“解決急難愁盼”等方面,全力打造“數智莞家”品牌。
2024年,東莞將實施政務服務“提升年”行動,以釘釘子精神攻堅重點領域改革。
優化審前服務體系。在市鎮政務大廳全面推行審前服務,制定工作規范,優化服務流程,設置審前服務區,推廣審前服務系統,針對不同人群需求提供陪同辦、代理辦、優先辦服務。
打造“企莞家”統一涉企服務平臺。線上接入政務辦事、招商引資、政策兌現等涉企服務端口;線下建設企業綜合服務中心,整合項目代辦、政策幫辦等服務資源,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服務。
推動“莞家代辦”擴面提質增效。強化市鎮聯動、分層分級,服務范圍拓寬至全部社會投資項目;依托項目全過程管理“一張圖”系統,按“一項目一圖一檔”進行全程跟蹤、精準服務。
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在前期250項事項基礎上,梳理高頻事項清單,形成常態化推進機制,推動更多高頻業務集成辦理,打造更多“一次辦”“一站辦”體驗。
深化“灣區通辦”。推動更多事項“灣區通辦”,穗莞和深莞分別上線不少于100個通辦事項。在市鎮政務大廳提供港澳主題服務,為在莞港澳人士集中提供不少于50項高頻政務服務。
實施“莞愛”政務關懷計劃。配備兒童友好、適老化、適殘化相關設施設備和專門服務團隊,打造一批“莞愛”政務服務大廳。開展“莞家有愛”“莞愛惠企”“莞愛零距離”專題服務,加強黨群服務中心綜合窗口建設,推動更多事項“全市通辦”“村居就近辦”。
開展人工智能應用探索。基于廣東省政務大模型基礎底座,探索開發政務服務管家、政務數字培訓師和AI政務數字分析師等場景應用,提升窗口服務和12345熱線智能化水平。
挺進數字化改革“深水區”、政務改革“攻堅戰”,東莞必須拿出極大的勇氣和魄力,鼓新一年龍騰虎躍之勢,鑄東莞高質量發展之路。
■數讀
莞家代辦服務中心
成立以來服務項目219個,涉及投資額1821億元
市民服務中心
平均受理時長壓縮率39%,日均辦理量2472宗
“莞家政務”自助終端2199臺,
可辦事項1427個,累計辦事229萬宗
全市實現
●106個高頻事項“村里辦”
●超100個事項“視頻辦”
●近3000個事項全程網辦
●今年新增126個全程網辦
●全程網辦率88%
●近7000個事項“跨域通辦”
●54項高頻事項“跨境通辦”
●30個“一件事一次辦”主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