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東莞分站 > 大圖新聞

濱海灣“闖”出產城人融合新未來

2023年07月28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逐夢大灣區創新、創業、創富,新增了一個優選項。

  7月25日,濱海灣國際開放創新創業社區、濱海灣粵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揭牌,東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正式啟用。濱海灣國際開放創新創業社區(下稱“雙創社區”)由市科技局與濱海灣新區聯合共建,以培育濱海灣創新創業生態為目標,打造龍頭企業創新項目孵化場和深港澳雙創資源外溢首選地。

  雙創社區提供全鏈條、全過程的產業創新生態和一站式“研發+孵化+商務+生活”的創業空間,將成為東莞產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重要載體,也將成為推進產城人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

  龍頭企業+產研平臺加持

  孵化培育產業鏈創新項目

  翻開交椅灣的產業版圖,雙創社區周邊可謂星光熠熠,集聚了OPPO智能制造中心、小天才智能科技中心、vivo智慧終端總部等一批新一代電子信息通信產業龍頭企業項目。

  隨著龍頭項目建設、投產的步伐加快,濱海灣的產業發展進入了從“引項目、建產業”到“抓集群、造生態”的新階段。

  在產業發展生態中,龍頭企業本身具有深厚產業背景,且傾向于在自身所涉產業鏈進行布局,更有能力識別出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利用產業協同優勢幫助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在生態整合層面引領帶動中小企業融入產業鏈、供應鏈和市場循環。

  雙創社區的建設,便是濱海灣以龍頭項目為牽引,在引育上下游產業鏈上落下的關鍵一子。雙創社區將圍繞電子信息、新能源、生命健康等重點產業,孵化培育產業鏈上下游關鍵領域、缺失環節、薄弱環節的創新項目落戶,加快推動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

  盤點本次首批入駐雙創社區的5家科技型企業,涉及高端顯示屏、新材料、數字教育、新能源等新興產業方向,5家企業計劃總投資1700萬元,進駐研發、設計等專業人員近200人。

  如果說一個個創新項目、科技型企業是創新鏈上的“動力環”,那么高端科技鏈接平臺則是創新成果轉化的“加速器”。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籌備,東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下稱“研究院”)啟用,為科研團隊扎根濱海灣、鏈接深圳頂尖科創資源提供了平臺空間。

  聚焦機器視覺、自動駕駛、智能制造等行業場景,研究院加快推進與人工智能領域的頭部企業、先進技術平臺、高校院所的合作,打通基礎研究和產業需求的關鍵環節,推進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目前,研究院與騰訊工業云、用友工業云產業基地、廣東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廣州研究院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等機構簽約;與8家科技企業達成了合作,主要為半導體、芯片制造、機器視覺等領域細分賽道的頭部企業。

  根據規劃,到2025年12月,雙創社區將大量承接龍頭企業以及深港澳創新項目資源,吸引國內外創新創業人才累計超2000人,累計進駐優質科技企業和項目不少于100個,引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累計不少于50家,重點扶持1—2家企業進入上市后備企業庫或在科創板、創業板上市。

  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創新中小企業、新型研發機構,將在濱海灣組成一個蓬勃的科創制造“熱帶雨林”,提升東莞先進制造的全球競爭力。

  構筑“雙創”事業圈朋友圈

  讓人才愿意來、留得住、有預期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了濱海灣新區作為大灣區特色合作平臺的使命,支持東莞與香港合作開發建設濱海灣地區。對接支持服務“兩個合作區”、深入推進港澳合作,是濱海灣發展的重要指引。

  以開放合作為引領,打造深港澳雙創資源外溢的首選地,是雙創社區的重要使命。

  從區位條件來看,作為粵港澳大灣區最年輕的平臺,濱海灣位于深圳前海、廣州南沙之間,鄰近港澳,占據深度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咽喉”區位。

  在濱海灣“一小時交通圈”內,機場、高鐵、城際軌道、高速公路、港口碼頭等交通資源密集。濱海灣站“三鐵合一”,未來可實現乘坐軌道交通6分鐘到達深圳、35分鐘到達廣州、40分鐘到達香港。

  區位優勢與交通資源疊加,為企業對接各類資源要素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這成為濱海灣吸引來自深港澳創新創業資源的重要“賣點”。

  “我們在廣州深圳都有客戶資源、研發團隊資源,從濱海灣出發半個多小時就能到達廣深,創業的要素成本又比廣深低,非常適合我們初創企業。”入駐企業深圳永利泉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科技型企業,總經理黃永樑這樣看待濱海灣的優勢。

  黃永樑是東莞人,在香港出生長大,后又回到廣東讀書創業,對香港和內地的發展環境都十分熟悉。在他看來,珠三角有著比香港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機遇,他也一直關注著家鄉的發展。“選擇濱海灣,就是緊緊抓住了東莞的未來機遇,希望能乘著大灣區建設的‘東風’,干出自己的新事業。”

  這也是許多港澳青年來大灣區發展的心聲。

  以打造港澳青年來大灣區發展的“事業圈+生活圈+朋友圈”為運營宗旨,濱海灣港澳青年雙創基地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引入了110多家粵港澳臺企業,初步搭建起“類海外”的創新創業環境、基于社群共享的創新生態,多次被央視等國家級媒體點贊。

  去年,基地入選廣東省第二批粵港、粵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從市級平臺升級為省級平臺,這也意味著港澳青年在濱海灣創新創業能夠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政策支持。目前,雙創社區正加快推動與香港、澳門高校的合作,規劃建設港澳高層次人才實習實訓基地,進一步賦能粵港青年基地的發展。

  如何讓創新創業青年“愿意來、留得住、有預期”?除了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雙創社區還致力于建設優良的環境和配套,為青年們營造生活社交朋友圈。

  目前,雙創社區已進駐黨群服務中心、酒店公寓、銀行證券、餐飲服務等政務、生活配套設施。社區周邊更是布局了濱海灣文體公園、濱海廣場商業綜合體、濱海灣政務服務中心等高品質設施。

  未來,雙創社區還將重點招引高端商業配套服務業,打造比肩深圳的智能化、年輕化、品質化的創新創業環境,讓青年人才從“流入”到“留下”,進而融入濱海灣。

  搭建全流程創業扶持體系

  打造國際創新創業社區“雙格局”

  聽過風電、水電、太陽能發電,你有聽過波浪能嗎?首批入駐雙創社區的企業——創始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研發波浪能發電浮臺裝置,這種“黑科技”的產業化將解決現有波浪發電裝置長期浸在水中運維成本高的問題。項目曾獲得第十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賽區)港澳臺賽三等獎,目前進入了原機設備研發孵化階段。

  創始科技總經理陳國輝在新能源領域深耕多年,在一次跟隨香港團隊考察濱海灣的機緣下,他被濱海灣自然生態的“好風好水”所吸引。“這里風大、海闊、河多,很適合我們做科研試驗。”

  但對于處于孵化階段的創新項目而言,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躍上“生產線”,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金。

  為了讓創新項目落戶發展降成本、減壓力,東莞市科技局與濱海灣新區聯動,建立市區聯合共建工作機制、制定普惠性全流程創業扶持政策,3年投入6000萬元資金支持企業和人才“0成本入駐、0成本創業”,出臺包括每年最高200萬元研發投入補助、最高500萬元的科技服務獎勵等含金量十足的獎補。

  “雙創社區不僅能鏈接更多優質科創資源,提供的各項政策及津貼也將對我們項目研發提供很大幫助。”陳國輝表示,目前企業正在進行政策補貼的申報。

  此外,為扶持港澳青年創新創業,濱海灣還從創業、培育、金融等8個方面優化提升發展環境,港澳人才可最高獲得獎勵達31萬元+15%個稅優惠,創立企業可最高獲得2800萬元。

  雙創社區將充分發揮濱海灣的開放基因和其作為廣東自貿區聯動發展區的獨特優勢,以制度型開放加快推進與深圳、香港、澳門等地的政策銜接,導入更多國際資源、港澳資源助力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前,東莞已探索出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的成功案例。作為東莞首個雙創社區,目前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集聚了12家新型研發機構,2個國家級孵化器、7個省市級孵化器、200余個研發平臺、500多家創新型科技企業,73家高企,同時社區還引進了中科院聲學所、集成電路中心,形成了以新材料、智能制造、軟件信息等為主導的產業集群。

  在市科技局的支持下,濱海灣、松山湖兩個雙創社區將建立合作機制,聯合舉辦科技創新主題活動,推動人才、技術、服務資源共享,打造東莞國際創新創業社區“雙格局”。

  青年聚,城市興。一場人才與產業的“雙向奔赴”正在濱海灣雙創社區上演,為更多青年成就創新、創業、創富的夢想。

  (撰文 吳碧彤 郭文君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东市| 泸定县| 南安市| 惠水县| 洱源县| 武乡县| 盖州市| 瑞安市| 潜山县| 泰州市| 关岭| 丹寨县| 新津县| 临高县| 饶河县| 陇西县| 白山市| 红河县| 博客| 锡林浩特市| 怀来县| 吉首市| 辛集市| 盐山县| 特克斯县| 乌兰县| 武穴市| 金华市| 闻喜县| 仪陇县| 邯郸县| 疏勒县| 濮阳县| 佛学| 安庆市| 长沙市| 聂荣县| 新民市| 衡水市| 乌拉特后旗| 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