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首頁 >  城市
香港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截至2022年底,香港累計在粵設立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1萬家。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香港位于中國南部、珠江口以東,是國際金融商貿中心的世界大都會,是一個生產力強、創意無限的城市。香港陸地總面積達1106.34平方公里,由香港島、九龍半島和新界(包括約260個離島)組成。圖為維多利亞港兩岸建筑物。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香港堅持全面準確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提倡兼奉行自由貿易,投資制度自由開放。香港法治體制完善、資金自由流動、規管制度清晰,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奉行簡單低稅制。圖為香港維多利亞港兩岸夜景。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香港港是全球最繁忙和最高效率的國際集裝箱港口之一,也是全球供應鏈上的主要樞紐港。香港港目前有80多條國際班輪每周提供約500班集裝箱班輪服務,連接香港港至世界各地500多個目的地。圖為香港港。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機構和市場緊密聯系。政府的政策是維持和發展完善的法律架構、監管制度、基礎設施及行政體制,為各方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維持金融及貨幣體系穩定,使香港能有效地與其他主要金融中心競爭。圖為香港灣仔。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香港是主要的國際和區域航空樞紐。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貨運樞紐,也是十大最繁忙客運機場之一。超過120家航空公司提供航班由香港飛往全球逾220個航點,當中約50個位于中國內地。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香港在創科發展的表現在國際上得到肯定。在《2020年世界數碼競爭力年報》中,香港的全球排名躍升至全球的第5位,在與科技基礎建設有關的全球排名,也由第18位上升到第7位。2020年發布的“數碼智能指數”報告中,香港分別于亞太區及全球排名第二及第三,位列全球最先進數碼經濟體之一。香港將進一步落實智慧城市藍圖,額外撥款推出5年“杰出創科學人計劃”。圖為香港科學園。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香港和深圳優勢互補,聯手共同服務大灣區創科發展。香港與深圳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科創園區和位于落馬洲河套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圖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

澳門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澳門,簡稱“澳”,位于中國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澳門陸地面積32.9平方公里,總人口67.96萬人。由于澳門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歷史背景,所以澳門文化是有深厚傳統內涵的中華文化和以葡萄牙文化為特質的西方文化共存的并行文化,是一種以中華文化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圖為澳門西灣湖一帶景色。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澳門特區的制度和政策,包括社會制度,經濟制度,保障居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的制度,行政管理、立法和司法方面的制度,以及有關政策,均以《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規定為依據。“一國兩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成為澳門人身體力行、習以為常的社會行為和政治文化。圖為2020年10月1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在金蓮花廣場隆重舉行升旗儀式。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澳門經濟外向度高,貨物、資金、外匯、人員進出自由,也是區內稅率最低的地區之一,具有單獨關稅區地位,與國際經濟聯系密切,更與歐盟及葡語國家有著傳統和特殊的關系。圖為2020年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旅游業是澳門重要的經濟支柱。按照把澳門建設為世界旅游休閑中心的長遠目標,特區政府旅游部門以新定位為主軸,開展對旅游政策和措施的調整工作,從推廣、旅游規劃、旅游產品與活動、行業管理、培訓與質量管理等方面,推動旅游業持續和健康的發展。圖為澳門大三巴牌坊。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2020年,是做好“珠澳合作開發橫琴這篇文章”的開局之年。澳門全力投入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大局,與珠海之間路相連、關相通、心相親,規則銜接屢屢破冰,產業項目“全面開花”,珠海橫琴澳資企業超3500家。截至目前,粵澳合作產業園已有25個項目供地,24個項目開工建設,累計投資總額792.7億元。圖為粵澳深度合作區中的橫琴金融島。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作為內地與澳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標志性項目,橫琴新口岸的正式通關,開啟了粵澳合作新的發展階段,也為琴澳兩地往來架起了一道便捷橋、連心橋。圖為橫琴新口岸。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澳門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合作,支持粵澳中醫藥科技合作,加快推進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推進粵港澳聯合實驗室建設。圖為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澳門現有4所公立及6所私立合共10所高等院校,澳門大學作為澳門第一所中國人創辦的大學、第一所公立大學,是現唯一的綜合性公立大學,在澳門高等教育和與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校開展合作進程中擔當重要角色。圖為澳門大學。

廣州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5月16日,國內各大電商平臺正式拉開“618”大促的序幕,廣州南沙綜合保稅區內的跨境電商倉庫一片繁忙。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廣州簡稱“穗”,總面積7434.4平方千米,是廣東省省會,政治、經濟、科技、教育和文化中心,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城市之一。廣州具有2200多年歷史,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地,中國歷史最悠久且唯一從未關閉過的對外通商口岸,素有“千年商都”的美譽。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廣州海陸空交通便利,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持續增強,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2023年,南沙港區四期工程(一期)竣工投產,廣州港凈增外貿航線7條,貨物、集裝箱吞吐量分別居全球第五、第六位。廣州白云站建成投用,成為全國最大的TOD大型綜合交通樞紐之一。廣汕汕高鐵開通運營。地鐵5號線東延段、7號線二期投入運營,新增里程32公里,總里程排名全國第三。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廣州擁有中國三大國際航空樞紐機場、國家級樞紐機場之一——白云國際機場。2023年,白云機場三期T3航站樓基礎工程完工,新增全貨機航線23條,機場旅客吞吐量取得全國機場“四連冠”。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廣州屬于丘陵地帶,背山面海,珠江及其眾多支流貫穿整個城市。廣州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四季長春,植被層次豐富,有“花城”美譽。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廣州的“早茶文化”已成為城市名片。在廣州,走進茶樓嘆“一盅兩件”是老廣不可或缺的日常,也是傳承已久的嶺南風俗。

深圳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深圳別稱“鵬城”,是中國南部海濱城市,毗鄰中國香港,地處廣東省南部,珠江口東岸,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南邊深圳河與香港相連,北部與東莞、惠州兩城市接壤。全市面積1997.47平方公里,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潤宜人,降水豐富。40多年來,深圳從落后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創造了世界發展史上的奇跡。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2023年深圳市地區生產總值3.46萬億元、增長6.0%,增速居國內大中城市前列。固定資產投資近萬億元、增長1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萬億元、增長7.8%。進出口總額3.87萬億元、增長5.9%,其中,出口增長12.5%,總量連續31年居內地城市首位。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外貿是深圳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2023年,深圳外貿保持較高增勢,實現規模穩、結構優,展現出超強韌性,進出口總額3.87萬億元、增長5.9%,其中,出口增長12.5%,總量連續31年居內地城市首位。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創新是深圳的基因。深圳是中國首個以城市為基本單元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被評為“全國創新創業環境最優城市之一”,人才、資本、產業等創新要素聚集度全國領先。2023年,深圳社會研發投入1880.5億元、增長11.8%,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5.81%;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15家,總量2.47萬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42家,居全國城市第二;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連續20年居全國城市首位。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深圳經過多年的建設發展, 書寫了城市化、現代化和工業化的建設奇跡。深圳致力于打造“基礎研究+技術攻關+成果產業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過程創新生態鏈,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涌現出以華為、比亞迪、騰訊、大疆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創新企業。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乘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春風,深圳正繼續加大力度厚植雙創沃土,通過政策引導、資金扶持和優化服務,積極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等孵化載體建設,全方位支持港澳青年在深圳發展。2023年,深圳出臺進一步支持港澳青年就業創業政策措施,新孵化港澳創業項目243個。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深圳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2023年,國務院出臺《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發展規劃》,批復《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深圳綜合改革試點累計40條創新舉措和典型經驗、前海累計88項制度創新成果在全國推廣,民意速辦、跨境數據交易、二三產業混合用地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深圳2023年實際利用外資626.2億元,制造業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倍。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同時,深圳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深港澳合作更加緊密。深圳依托前海、河套等重大戰略平臺,在科技創新、交通基礎設施、金融、法律、教育、醫療等領域攜手香港開展務實合作,增進兩地民生福祉,幫助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深圳作為“國際花園城市”,正在加快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為市民打造安全高效的生產空間、舒適宜居的生活空間、碧水藍天的生態空間。2023年,深圳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大氣環境質量穩中有升,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中位居前列,臭氧年均濃度下降10.9%,PM2.5年均濃度17.6微克/立方米。

珠海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珠海區位優越,瀕臨南海,東與香港水路相距36海里,南與澳門陸地相連,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珠海市海洋資源豐富,海域遼闊,海島眾多,全市領海線以內海域面積9348平方公里,大陸海岸線224.5公里,擁有大小島嶼262個,是珠三角城市中海洋面積最大的城市。近年來,珠海加快培育海洋經濟發展新動能,全鏈條構建海洋牧場大舞臺,以現代化裝備技術,推動養殖走向深遠海。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珠海是我國重要的口岸城市,設有拱北、橫琴、青茂、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珠澳跨境工業區5個陸運口岸,九洲港、灣仔港輪渡客運、珠海港、斗門港、萬山港5個水運口岸,共10個國家一類口岸,是僅次于深圳的中國第二大口岸城市。2023年,珠海口岸出入境1.64億人次、日均超44萬人次。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2023年,珠海地區生產總值4233.2億元、增長3.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2.4億元、增長10.3%,外貿出口實現正增長;工業經濟扛起大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6000億元、增長5.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8%、工業投資增長3.4%、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6.8%、工業技改投資增長10.8%。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珠海的交通網絡不斷完善,拱北口岸與澳門陸地相連,九洲港到深圳和香港只需一個小時;廣珠城際鐵路則串聯起廣州、佛山、中山、珠海四座城市,最快只需41分鐘即可從廣州抵達珠海。港珠澳大橋竣工后,珠海成為內地唯一與香港、澳門同時陸路相連的城市。2023年,珠海協同港澳“用好管好港珠澳大橋”取得新進展。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單日通關車輛首次突破1.7萬輛次、日均跨境貨車數量超疫情前的6倍,單日出入境客流量突破11.5萬人次。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珠海積極推進珠澳合作,粵澳合作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等平臺的集聚效應不斷顯現。2023年,首屆廣珠澳科技創新走廊圓桌會議在珠海舉辦,成立澳珠產學研創新聯盟,還成功舉辦2023年珠澳合作會議、粵港澳大灣區大學生就業實習雙選會。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珠海科技創新實力持續增強,2023年,推動1272家企業參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增長28.6%,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41家、超過前4批次累計總和,新增省重點實驗室2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1家。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珠海山水相間,陸島相望,是全國唯一以整體城市景觀入選“全國旅游勝地四十佳”的城市,人居環境一流。

佛山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佛山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毗鄰深圳、香港、澳門,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與廣州共同構成“廣佛都市圈”。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原滋原味的廣府文化,富庶豐厚的社會經濟,貨如輪轉的商業氛圍,佛山當仁不讓成為中國古代四大名鎮和“天下四大聚”之一,粵菜、武術、陶瓷等傳統文化聲名遠揚,向世人展示這座千年古城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佛山堅持制造業立市、興市、強市,逐步建立門類齊全、配套完善的現代產業體系。2023年,佛山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3276億元、增長5%,成為全省第二個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突破3萬億元的城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6301億元、增長6.6%。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佛山依托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承東啟西的區位特點,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和制度規則“軟聯通”,深化與廣深港澳對接合作,助推珠江口兩岸協同發展,強化對粵西及西南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為大灣區建設向縱深發展發揮著關鍵支撐作用。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佛山是國家創新型城市,在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技術創新能力提升、創新生態環境營造上不斷突破,構建“人才引育+技術研發+成果轉化+產業應用”協同創新體系。2023年,佛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增加1600家、總數突破1萬家,全過程創新鏈加快構建。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佛山深入推進綠美佛山生態建設,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開展綠美佛山生態建設“八大行動”,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本底不斷夯實。

惠州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惠州市位于廣東省東南部,東接汕尾市,南臨南海,與深圳市相連,西南接東莞市,西交廣州市,北與韶關市、東北與河源市為鄰。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惠州歷史文化悠久,客家文化、廣府文化和潮汕文化各種文化相互交融、兼收并蓄,廣東漢劇、漁歌、山歌、舞龍、舞獅、舞春牛、瑤族的舞火狗等文化活動盛行,民間文化多姿多彩。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2023年,惠州地區生產總值5639.68億元,同比增長5.6%。惠州加快推進“3+7”產業園區和省產業轉移平臺建設,大亞灣開發區和仲愷高新區獲評“五星級”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電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材料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超65%,兩大產業集群綜合競爭力提升。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惠州積極推進融深融灣、深化雙向聯系,加快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2023年,隨著贛深高鐵惠州北站直達香港、廣汕高鐵建成通車,惠州高鐵總里程258公里、躍居全省第一;惠州南站、北站日均開行列數170次,加快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讓大家真切感受到了高鐵帶來的“快生活”。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2023年,惠州產業支撐進一步增強,“3+7”產業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322億元,大亞灣開發區連續5年蟬聯“中國化工園區30強”第一,石化產業形成“南北聯動”發展新局面。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惠州聚力優化提升一流營商環境,突出抓企業服務,打造“惠幫辦2.0”服務體系,不斷激發市場新活力,各類經營主體數量持續增長。2023年,惠州實有經營主體88.7萬戶,規上工業企業達4475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超34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增至3499家,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惠州,扎根惠州。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惠州始終堅持生態優先,不斷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2023年,惠州深入實施河湖長制、林長制,開展綠美惠州生態建設“六大行動”,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優良,國考斷面水質優良比例100%,近岸海域水質優良率保持100%,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穩定,空氣質量優良率98.4%、位居全國168個重點城市前列。

東莞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東莞,位于廣東省中南部,珠江口東岸,東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因地處廣州之東, 盛產莞草而得名。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東莞努力打造大灣區先進制造業中心,強化現代優質生活的服務功能。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東莞是廣東歷史文化名城,林則徐銷煙池、沙角炮臺等抗英古戰場遺址、可園、袁崇煥故居等人文古跡……無一不展示出一個源遠流長、激情奮進的東莞。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2023年,東莞市地區生產總值為11438.13億元,同比增長2.6%;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大,升級類消費表現活躍;跨境電商超過900億元,保稅物流超過3000億元,外企內銷超過6000億元,進出口總值實現1.28萬億元。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作為東莞第一大支柱產業,東莞新一代電子信息產業基礎扎實,產品門類廣泛、品種齊全,其中以智能通信設備為代表的智能移動終端產業占據主導地位。目前,東莞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達到了萬億級規模,擁有華為、OPPO、vivo等一批電子信息制造龍頭企業。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東莞市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機遇,加快融入灣區一體化交通體系,促進城市群之間的深度融合。2023年,東莞加快建設深江鐵路、深惠城際,1號線一期隧道全線貫通,2號線三期穩步推進,虎門高鐵站完成升級;莞番高速三期建成通車,莞深、常虎高速改擴建加緊實施。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東莞市以打造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總抓手,構建“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企業培育”全鏈條創新體系,加快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科技成果策源與轉化主陣地,推動傳統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推進制造業不斷向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躍升。2023年,東莞R&D投入強度提至4.1%,高企總量突破1萬家;新增數字化轉型企業1216家,居全省第1;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增至170家,居全省地級市第1。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東莞生態環境質量提升跑出加速度,是國際花園城市。長夏無冬,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差振幅小,季風明顯。東江、石馬河、寒溪水這三條主要河流為東莞帶來桑基魚塘河網水鄉風情。

中山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伶仃洋畔,偉人故里,山海交匯處,珠三角腹地,一顆璀璨的明珠冉冉升起,這就是中山,中國五個不設市轄區的地級市之一。中山毗鄰港澳,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偏南的西、北江下游出海處,總面積約1784平方公里。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中山市下轄15個鎮、8個街道,區域內含有1個國家級開發區——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和1個經濟協作區——翠亨新區。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2023年,中山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為3850.65億元,同比增長5.6%;市場活力持續增強,市屬國企營業收入增長79.6%,居全省第一;工業投資增長47.3%、居全省第二,工業技改投資增長53.2%、居全省第三。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中山正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體系。2023年,南中城際、深江鐵路中山段等鐵路有序推進,深中通道主線貫通,坦神北路、南三公路(南頭至黃圃段)、南外環重點路段主線通車,新增中山港—深圳鹽田港等5條“組合港”航線。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2023年,中山科技與研發投入總量突破百億元,增長24.1%,高新技術企業超2800家,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超3000家,中山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掛牌運行,省市級創新科研團隊增至71個。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在生態環境方面,中山全市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68.39平方公里,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65.29平方公里。2023年,中山“萬棵榕樹進鄉村”等全民護綠愛綠活動扎實開展,種植綠化苗木8.7萬株,新建碧道20.8公里。51個內澇點完成治理,海綿城市建設工作獲全省唯一A檔評價。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這里暢達四海惠通五洲,無數中山英才異地創業,落地五洲生根四海,用勤勞智慧、開拓進取譜出一曲曲輝煌華麗的創業頌歌;功成名就之后的他們四海一脈,情系故里澤披家邦,唱響了“華僑之鄉”的美名。

江門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江門位于廣東省中南,珠三角西翼,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江門全市陸地面積9535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886平方公里。美麗潔白的沙灘、星羅棋布的海島,奏響了江門濱海的動人樂章。江河與大海鑄就了江門開放的品格,鋪就了江門發展的歷程。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江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著名的“中國僑都”。2023年,江門舉辦中國(江門)僑鄉華人嘉年華、僑都拉美文化節等活動,新增港澳和華僑華人創新創業人才3800多人,凝聚僑心僑力參與灣區建設。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2023年,江門市地區生產總值為4022.25億元,同比增長5.5%,排全省第6。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8%、排全省第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7.90億元,同比增長2.8%。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江門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處于“承東啟西”的位置,正全力構建互聯互通現代綜合交通體系,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2023年,深江鐵路、珠肇高鐵建設有序推進,江門站開通直達香港高鐵列車,軌道交通網絡日益完善。同時,黃茅海跨海通道、銀洲湖高速、中江和江鶴高速等工程項目加快建設,江門外聯內通的公路網絡進一步織密。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正在建設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將成為江門大廣海灣連接港澳的重要通途,為大廣海灣經濟區承載優質產業再添優勢。該項目建成后,將形成香港—珠海—江門—粵西大通道,有利于發揮港珠澳大橋的功能,促進珠江口西岸先進裝備制造業集聚。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江門正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2023年,江門中微子實驗室完成超七成關鍵核心設備安裝,江門雙碳實驗室獲批建設粵港碳中和科學與技術聯合實驗室,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凈增超100家、存量超2800家,80家高企實現“小升規”,規上高企占比達51.8%。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2023年,江門全市人才資源總量超95萬人,高層次人才超1.2萬人、增長20%,博士人才總量首破1000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工作經驗入選全國優秀案例。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江門全力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發揮鶴山、臺山毗鄰廣佛、港澳的地域優勢,主動承接先發地區人口、產業、服務功能轉移,朝全國百強縣努力進發。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江門持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工程,著力提升森林質量,2023年,江門完成林分優化5.19萬畝、森林撫育5.42萬畝,大徑材闊葉林面積增長15%,營造和修復紅樹林超2500畝,空氣質量綜合指數改善4.7%、幅度全省第1,城市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全省第2,近岸海域水質位列珠江口六市第1,全力繪就綠美江門新畫卷。

肇慶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東方欲晚,西江流域,一座千年古城綻放耀眼光芒,中原文化和嶺南文化在這里交匯,源遠流長,川流不息,這就是吉祥喜慶之域、幸福開始之城——肇慶。肇慶位于廣東省中西部、西江中游,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肇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肇慶有2200多年歷史,曾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國家雙擁模范城等稱號。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走進肇慶,不經意間就會闖進大片的青山秀水,瞬間被林蔭花雨、湖光山色攬入懷中,在一片醉人的綠意中,被溫潤的心情變得格外柔軟起來,城市與大自然的距離咫尺親近,心底煩躁與恬靜轉換也毫無痕跡。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2023年,肇慶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792.5億元、同比增長3.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9.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長3.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上漲0.5%。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近年來,肇慶基礎設施建設速度全面加快。2023年肇慶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6%,拉動全部投資增長1.0個百分點。2023年,肇慶交通一體化向縱深推進,貴廣高鐵完成提質改造,廣湛高鐵全面施工,深南高鐵、珠肇高鐵、廣昆高速擴建等項目動工建設,金利大道建成通車。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肇慶產業集群加快強鏈蓄勢,邁入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行列。2023年,肇慶工業投資增長20.2%、連續三年保持兩位數增長,工業用電量、工業稅收分別增長9%、47.7%,入選賽迪榜2023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肇慶大型產業集聚區在全省率先實現實體化運作,新興產業加速集聚,園區建設提質增效,其中,肇慶高新區在國家高新區綜合評價中排名89位、連續三年進位,2023年引進項目數量倍增、質量提升,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6%。

  • 粵港澳大灣區門戶網

    肇慶加快產業強市建設步伐,培育壯大產業集群,全力做大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新型儲能產業。2023年,肇慶新能源智能汽車產業城入列國家重大項目,肇慶市被廣東列為珠江口西岸儲能產業集聚重點城市。肇慶的新能源汽車產業規上企業增加到92家,實現產值818億元、增長4.8%,小鵬汽車成為國家級“綠色工廠”;肇慶新型儲能產業產值484億元、實現兩年倍增,與寧德時代深化全面合作,瑞慶時代二階段工程也動工建設,還吸引了協鑫、國瑞協創、臺鈴等17個上下游項目在肇慶落戶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拉特旗| 延津县| 鄂尔多斯市| 霍城县| 新巴尔虎右旗| 临洮县| 乐平市| 广南县| 阿城市| 勐海县| 资兴市| 库伦旗| 河南省| 刚察县| 沾化县| 西贡区| 读书| 依兰县| 济南市| 中方县| 左权县| 若尔盖县| 枣强县| 满洲里市| 抚远县| 万宁市| 唐河县| 咸宁市| 泰和县| 嘉定区| 古蔺县| 临沭县| 昌图县| 甘谷县| 锡林浩特市| 南陵县| 广宁县| 桓仁| 香港| 泾川县| 兴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