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橫琴,跨境資金服務流程得到了全面簡化,企業不用再到外匯管理部門開展前置業務登記、備案或開立專戶,這對我們業務開展是一個極大的利好。”中國銀行橫琴分行副行長張瑩說。
讓張瑩感到欣喜的新變化,正是即將在5月6日落地應用的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發布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業務管理辦法》(下稱《管理辦法》),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大幅提高了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下稱“合作區”)與澳門等境外資金往來的便利化程度。
突破傳統的跨境資金流動、匯兌等方面的監管措施,合作區將充分發揮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優勢,創新推出更多跨境金融產品,探索實現高水平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那么,此次的金融新政有何大的突破?將如何服務琴澳的經濟、民生發展?這場金融開放新試驗又將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探索出哪些經驗?
分線管理
搭建境內外資金的“流動通道”
“很多澳門、香港甚至是海外的企業都咨詢過我們,如果想投資橫琴、落地發展,境外資金該怎么進入,利潤又應該如何出區。”合作區金融發展局副局長鮑偉春表示,隨著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在合作區應用,將搭建起境外資金進出內地的便利通道,企業在跨境資金應用上將獲得更多保障,成為推動合作區金融開放的重要舉措。
在合作區探索建立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不少政策中早有規劃部署。《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提出,要加強合作區金融市場與澳門、香港離岸金融市場的聯動,探索構建電子圍網系統,推動合作區金融市場率先高度開放。隨后,《關于金融支持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的意見》中進一步明確,優化改造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系統,通過金融賬戶隔離,在合作區建立起資金電子圍網。在此基礎上,《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電子圍網)業務實施細則》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并于不久前推出了《管理辦法》。
按照規定,合作區銀行機構將根據客戶需要,提供多功能自由貿易分賬核算業務規則統一的本外幣賬戶。同時,橫琴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采取的是與境外一體化的賬戶設計,定位有別于我國現有的各類境內、境外賬戶體系,將成為唯一立足于“一國兩制”制度背景和雙循環“交匯處”區位背景、以服務澳琴一體化高水平開放為核心特色的獨特賬戶,可視為目前國內FT賬戶的“升級版”。
在鮑偉春看來,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是合作區“分線管理”政策在資金層面的應用,相關賬戶將按照“一線放開、二線按照跨境管理、同名賬戶跨二線有限滲透”原則進行管理。
具體來看,“跨一線”資金可依法自由劃轉,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OSA賬戶、NRA賬戶之間,以及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之間“跨一線”資金可依法自由劃轉,憑收付款指令辦理。合作區內企業開展證券投資以外的資本項下業務,不受投注差外債、全口徑跨境融資、境外放款相關額度和審批限制,也無需到外匯管理部門開展前置業務登記、備案或開立專戶。
“跨二線”資金劃轉按照跨境交易管理,僅能使用人民幣。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內居民非同名結算賬戶之間的劃轉,僅限于海關視同進出口管理的貨物貿易資金結算。區內機構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內同名結算賬戶間匯劃,在額度內實行有限“滲透”,資金使用參照負面清單管理。
張瑩表示,未來企業可通過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之間開展證券投資以外的資本項下業務,不受投注差外債、全口徑跨境融資、境外放款相關額度和審批限制,服務實體經濟跨境貿易投資需求。
琴澳一體
推動建立橫跨琴澳的產業鏈
從《管理辦法》細則來看,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作為跨境貿易和投融資便利化的重要載體,在設計和運用上都十分注重服務實體經濟和促進琴澳融合發展,致力推動琴澳金融合作以及兩地金融市場聯通。
一方面,強調開戶企業在合作區實質性經營,即要求實際管理機構應設立在合作區,并對企業生產經營、人員、財務、財產等實施實質性全面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支持琴澳重點發展的產業,對于科技研發和高端制造產業、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文旅會展商貿產業、現代金融產業等符合合作區產業發展導向的區內機構,開戶條件可以適當放寬。
針對系列政策安排,澳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金融及商業經濟系副教授、副系主任李振國表示,在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的支持下,赴合作區投資的澳資企業可享受琴澳之間資本自由流動、跨境融資,以及境外放款不再受額度和審批限制等便利性及業務操作彈性,有助降低營運成本。“相信能夠吸引更多澳資企業落戶合作區。”
李振國還指出,“四新”產業有條件優先享受由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所帶來的業務操作彈性,將吸引相關產業同時落戶澳門及合作區,以便充分利用琴澳兩地所提供的政策傾斜及各項優惠和補貼,推動四大產業建立橫跨琴澳兩地的產業鏈。
值得關注的是,新政將進一步便利相關境外人士在合作區內工作生活,支持港澳個人、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開立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據建設銀行橫琴分行跨境金融中心負責人汪率透露,符合條件的境外個人在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與境外賬戶、合作區內賬戶之間,可以憑收付款指令直接辦理薪酬匯劃、就醫、旅游等工作生活方面的跨境資金結算。相關舉措優先服務民生,努力在合作區營造趨同澳門的宜居宜業金融環境。
鮑偉春指出,過往境外個人匯轉資金進入內地主要有兩條渠道,一是每人每年5萬美元的外幣額度,二是個人人民幣跨境業務可以接收香港、澳門居民每人每日8萬元額度內的同名賬戶匯入資金,均有額度限制。接下來,澳門居民可通過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匯劃薪酬或辦理就醫、旅游等方面的資金結算,方便澳門居民在生活、工作上進行琴澳之間的跨境資金管理。
“整體上,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的實施還將為澳門銀行機構提供創新業務空間,有助于現代金融產業的發展。”李振國認為,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將成為合作區內個人及企業廣泛使用的一項銀行業務。這將吸引澳門銀行機構赴合作區拓展業務,以便向澳資企業同時提供區內“一線”及境外銀行業務,并在區外境內的“二線”作出相應的業務部署,充分利用合作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潛力。
全新試驗
打造境內外資金“咸淡水”交匯地
資金是經濟的血液,促進跨境資金流動是促進人員、貨物、數據流動的必然要求。以合作區為“試驗田”,粵港澳大灣區將釋放金融開放的大機遇。
中國銀行澳門金融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業務正式落地運作后,將顯著提升橫琴資本項目開放的政策競爭力,推動橫琴成為境內、境外資金“咸淡水”交匯地,也將為有意愿融入合作區、大灣區發展的澳門企業和居民,在開展跨境資金調撥使用方面提供新的、便利的方式。
在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葉桂平看來,澳門作為國際自由港,擁有WTO獨立成員席位、獨立關稅區地位,并具有人民幣結算方便、稅制簡單、無外匯管制等優勢,對外出口十分便利。《管理辦法》進一步對標國際標準規則,能夠將澳門相關優勢最大化延伸至合作區,不僅有助于琴澳探索跨境資金自由流動,還將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先行示范的“金融樣本”。
葉桂平建議,琴澳雙方金管部門、金融業界可以緊密對接配合,做好風險防范工作,促進澳琴跨境資金便利安全流動,使這一好政策落地到位,協同將合作區打造成為我國金融業擴大對外開放的新高地、中國—葡語國家金融服務平臺和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的示范區。
南海風起,珠江潮涌,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兩場金融試驗同步啟動、相互驗證。除了合作區,海南自由貿易港也將于5月6日實施多功能自由貿易賬戶分賬核算業務,并開展跨境金融產品創新,提供更加多元的跨境金融服務。
“海南和橫琴的EF賬戶規則相似,但側重點有所不同,這是由橫琴和海南的戰略定位決定的。”海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家誠認為,橫琴的“一線”是與澳門之間的線,服務于澳門發展的需求,進一步推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便利澳門居民拓展生活就業新空間,總體上是“一國兩制”的范疇。而海南的“一線”是與海外之間的線,因其自貿港獨特定位,面向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跨境資金便利流動主要是服務于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側重于探索性的制度改革開放。
劉家誠亦指出,合作區、海南自貿港建設本身是漸進的過程,很多方面需要持續探索。接下來,兩地可以加強合作和交流,相互學習和借鑒,共同推動跨境資金流動和數據流動。
(記者 黃天儒)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