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驗證了南沙區港澳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的專業能力與法律素養,還標志著港澳同胞正以更深程度和更廣維度融入灣區法治建設進程,為構建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注入新動能。
明確了港澳專業機構和港澳專業人士在工程建設、城市規劃、醫療等領域的執業類別、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并規定港澳在南沙設立的醫療機構必須遵守內地技術規范,準許符合條件的醫療機構使用港澳藥品和醫療器械。
東莞不斷建立健全涉外法律服務工作機制,加強涉外法治人才培養,搭建涉外法律服務交流合作平臺,拓展涉外法律服務領域,力求以高質量涉外法律服務助力東莞高水平對外開放和經濟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由三方分別評審,匯總后經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工作委員會同意,及粵港澳大灣區法律部門聯席會議審定。《粵港澳大灣區調解員名冊(2024)》共有146名調解員。
每周一、周二在橫琴出診,周三和周六在澳門接診,周四和周五在珠海市區進修。得益于粵港澳大灣區內的規則機制逐漸對接完善,這樣“一周三地”的工作節奏,對澳門醫生繆永銳來說已是日常。
在首期《協議》的框架下,粵港澳三地行業每年舉辦粵港澳會計師行業高質量發展論壇,共同培養“灣區通”工程青年人才,建立繼續教育學時互認制度,推動建立前海、南沙財稅服務集聚區,三地間9家事務所開展深度合作,提升跨境執業便利化程度,逐步實現會計準入和專業標準化“軟聯通”。
首批207位來自公營機構、顧問公司和承建商的香港工程師,在日前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工程專業職稱評價,取得內地相應工程專業的職稱資格,涵蓋的職稱等級包括正高級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工程師和助理工程師。
國家稅務總局廣東省稅務局于日前發布《港澳涉稅專業人士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業管理辦法》公告,自2024年11月1日起,符合資格的港澳涉稅專業人士可以向廣東省稅務局進行從事涉稅專業服務登記,登記后便能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業。
司法部積極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司法部已經順利舉辦了4次考試,有1800多名港澳律師報名參加了考試,有482人取得了粵港澳大灣區律師執業證書。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完善推進法治社會建設機制,加強涉外法治建設。如今,“兩中心一分會”的資源對接與集聚效應日益凸顯,吸引越來越多涉外法律服務機構選擇在南沙扎根,為企業“走出去”“引進來”保駕護航。
前海坐擁68公里黃金海岸線,旅游資源豐富,城市功能要素完備,具備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的條件。接下來,前海將進一步加強與香港、中山聯動,優化政策環境和營商環境,為旅游業界提供更多便利和更好服務,共同推動旅游高質量發展。
6月26日,深圳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印發《深圳市境外職業資格便利執業認可清單(河套深圳園區專版)》,涵蓋建筑、醫療、法律、金融等8大領域28項職業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