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第一屆粵港澳建筑機器人大賽(下稱“大賽”)頒獎儀式暨“建設未來:建筑機器人”論壇在香港舉行,本次賽事歷時1個月圓滿收官。
混凝土整平機器人在比賽中。 受訪者供圖
大賽在粵港兩地分段舉辦,吸引超100支隊伍參賽。大賽的參賽陣容涵蓋高校、科研機構及業內領軍企業,不僅橫跨粵港澳三地智能建造核心力量,還吸引了長三角等國內重點產業集群的骨干團隊,覆蓋建筑機器人全產業鏈。
廣東賽區承辦應用實戰競賽及技術研發競賽,前者聚焦墻板安裝、地面整平、地磚鋪貼、無人機巡檢等建筑施工核心環節,技術研發競賽則瞄準行業痛點,搭建了“政產學研用”的合作橋梁。
大賽中展示的各類機器人。 受訪者供圖
香港賽區設建筑機器人實戰比賽、性能比賽和挑戰賽。實戰比賽中,參賽隊伍圍繞鉆孔、燒焊、物料運輸、墻面噴涂等施工關鍵環節,憑借精準的機械控制與高效的流程配合完成競技任務;性能比賽吸引建筑機器人企業、大專學生及研究機構等隊伍參與;挑戰賽則面向中學生隊伍,參賽者在模擬縮小版建筑工地的場景中處理物料運輸、工地監測及自動化等實際任務。
最終,廣東賽區共有26支隊伍獲獎,香港賽區共25支隊伍獲頒各種榮譽。與獎項一同涌現的還有一批突破性成果。比如,在駐粵央企中建四局攬下的6項大獎中,索驅式建筑機器人憑全向運動自由度,超高作業覆蓋率為建筑機器人現場作業提供全新思路;具身智能塔吊、墻板安裝機器人等先進設備則在比賽和靜態展示中為建筑業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新思路。
中學生操作機器人完成模擬任務。 受訪者供圖
大賽同期還舉行了成果展,展出超過20部建筑機器人,包括油漆機器人、機械狗、無人機等。“大賽通過促進政府、行業與學術界的合作,將助力構建智能建造生態系統,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香港發展局常任秘書長(工務)劉俊杰說。
大賽由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展局聯合指導,粵港澳智能建造產業發展聯盟和香港建造業議會共同主辦。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粵港澳三地將持續深化產學研合作,在技術攻關、標準制定、產業生態構建等方面緊密聯動,推動粵港澳智能建造產業集群效應持續放大,助力建筑業轉型升級。
(記者 邵一弘)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