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向海、向未來!7月30日,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發布2025年上半年亮眼外貿成績單:貨物進出口總值達2608.6億元,同比增長11.5%,占廣東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值約2/3,繼續穩居“領頭羊”。
進出口額年均增速超25%
作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的高地,上半年這組外貿數據折射出前海制度創新與開放實踐同頻共振。近年來,前海蛇口自貿片區以“五自由一有序”為牽引,在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領域持續突破,已連續四年位列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指數第一,首創成果全國推廣。
其中,通關體系高效升級,首創“一次檢測、一次認證、一體通行”,率先落地全球中心倉和“MCC前海”集拼分撥模式,率先破冰離岸貿易印花稅減免政策,推動海關備案企業數量近1.2萬家,較設立之初增長5.7倍,片區進出口額從2015年的712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5367億元,年均增速超25%。
特別是粵港澳大灣區首個5G綠色低碳港口媽灣智慧港,不僅用全國首臺搭載DeepSeek-R1大模型的智能查驗機器人實現監管要素“秒級比對”,將進口水果、危化品查驗時間壓縮30%-50%;創新“提前報關+智能分流”模式,讓出口貨物卡口通行無縫銜接,實現物流零延時,還港區協同破題,用智慧途中物流模式疊加新一代安全智能鎖,實現蛇口三大集裝箱碼頭全天候自動調撥,獲評智慧海關典型案例。
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在“提前報關、智能分流、順勢查驗、嵌入監管”的“媽灣樣板”重塑通關生態下,蛇口港區外貿集裝箱吞吐量突破819萬標箱,同比增長10.7%。
對港進出口同比增長90.2%
亮眼“成績單”也得益于前海充分發揮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探索高水平開放新路徑。
一方面創新跨境供應鏈機制,打造深港“前店后倉”格局,推行“全球采購-前海集貨-香港直配”模式,將庫容利用率提升52.8%。目前,香港已成為前海第一大貿易伙伴。僅2025年上半年,對港進出口就達592.4億元,同比增長90.2%,占前海蛇口自貿片區進出口總值的22.7%。
另一方面,用“保稅+”鏈動全球,將玩具無人機、磁共振零部件等納入綜保區維修目錄。西門子(深圳)磁共振有限公司借此在前海設立全球維修中心,自2024年9月投入運營,半年內即完成近2000個磁共振線圈維修,申報保稅維修進出口貨值約930萬美元。同時,該模式也打通了中國高端醫療設備全球服務生態鏈,為國產設備“出海”提供制度創新范例。
此外,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經貿環境,前海還打出服務組合拳。其中,聯合海關、稅務等部門建立企業訴求快速響應機制,“直通車”式解決關、匯、稅難題,助力粵十供應鏈進出口增長超10倍;“一企一策”破梗阻,2161噸海上石油鉆井平臺配件在蛇口海關“一事一議”監管方案下,成功從80米泊位裝船遠航剛果。
“前海蛇口自貿片區正成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最佳聯接點,將為穩定外貿基本盤注入更強動能。接下來,片區將持續聚焦貨物貿易‘邊境后’規則集成改革,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深圳市前海管理局方面稱。
(記者 張瑋)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