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廣深港高鐵累計運送跨境旅客達1503.2萬人次,同比增長208.8萬人次,增幅達16.1%,成為連接內地與香港的重要交通動脈,體現了粵港澳大灣區在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領域的深度融合與快速發展。
以運營效率突破時空限制,構建"1小時生活圈"。廣深港高鐵通過科學調度實現了運輸效能最大化。2025年上半年日均開行200列列車,在春運、清明、五一、端午等高峰期動態采用加開列車、動車組重聯等措施,實現單日10萬+跨境客流順暢通行。這種"公交化"運營模式使香港中環到深圳福田僅需14分鐘,到廣州南站48分鐘,重構了城市群時空關系。在客運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廣深港高鐵的服務質量也在不斷提升。 例如深圳北站"靈活行"票務改簽服務在2025年上半年累計服務旅客5.1萬人次,同比增長13%,為旅客提供了更加靈活的出行選擇,滿足了不同旅客的個性化需求。無論是清晨前往香港中環的商務人士,還是周末結伴去深圳購物休閑的香港市民,又或是節假日奔赴廣州品嘗美食的游客,都能便捷地踏上旅程。
依靠要素流動深化產業協作,激發區域經濟內生動力。高鐵的"交通經濟帶"效應顯著推動了三地優勢資源的優化配置。從教育、醫療、社保等民生領域到跨境金融、合作查驗等專業領域,從人才跨境往來、車輛跨境通行、數據跨境流通到政務服務跨境合作……粵港澳三地持續擴大規則銜接、機制對接覆蓋面,逐步打通大灣區居民關切的難點堵點。例如,許多香港金融機構在深圳設立分支機構,投資深圳的初創科技企業,助力其成長壯大;深圳的一些高科技企業將研發中心設在本地,利用香港的國際金融資源進行融資,再通過廣州的生產基地進行規模化生產,產品遠銷國內外。這種產業協同發展模式,不僅促進了區域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還為企業創造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創新高鐵文旅融合模式,激發消費新增長點。高鐵網絡與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創造了新的經濟生態。自去年起,廣深港高鐵持續發力 —— 新增直達城市、加密運營車次、優化站點布局,將大灣區核心城市通過高效便捷的軌道網絡無縫串聯。這一舉措不僅加速了 “1 小時生活圈” 的成型,更催生出 “上午嘆早茶、中午維港游、晚上賞燈光秀” 的 “一程多站” 旅游新體驗,讓 “軌道上的文旅經濟帶” 在粵港澳大地蓬勃生長。在這條經濟帶上,香港的迪士尼樂園、維多利亞港夜景,深圳的世界之窗、東部華僑城,廣州的長隆旅游度假區、陳家祠等著名景點,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乃至全球的游客。數據顯示,截至4月28日,廣深港高鐵運送跨境旅客達1000.2萬人次,單日客運量最高峰達13.6萬人次。
廣深港高鐵以高效的運輸能力、緊密的區域融合、活躍的文旅消費和優質的服務體驗,成為大灣區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隨著大灣區建設的不斷深入,廣深港高鐵將繼續發揮其優勢,為大灣區的經濟繁榮做出更大貢獻。
(記者 李今)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