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粵港澳大灣區AI科創人才協同培養交流活動12日在廣州市南沙區維港青藤中學舉辦。本次活動匯聚粵港澳三地政府相關部門代表、人工智能領域領軍企業代表、高校科研專家及中小學校長及教育從業者逾400人,共商AI時代科創人才協同培養大計,探索教育、產業與人才發展的深度融合新路徑。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在致辭中表示,面對人工智能浪潮,教育工作者需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思考如何將人工智能與教育、產業、人才有機結合,構建與科技創新潮流緊密相連的育人體系。期望通過本次活動,與大灣區教育者凝聚共識,共同探索AI人才培養新模式,為粵港澳大灣區全面推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提供支撐。
廣州市教育局副局長陳學明表示,廣州作高度重視AI賦能教育變革與科創人才培養。截至目前,全市1519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設人工智能通識課程。他表示,廣州將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和資源投入,期待共建大灣區AI教育資源“共享高地”,打造跨地域“成長創新實驗室”,將技術倫理塑造成大灣區教育“共同必修課”。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副局長施俊輝表示,香港于2025年初成立“數字教育策略發展督導委員會”,制訂本港中小學發展目標與方向,全面推動數字教育,提升學生的數字素養與技能。香港將積極參與人工智能創科人才的協同培養,與大灣區內伙伴共同推進數字教育發展。
《內地與港澳AI科創人才協同培養倡議》簽署。主辦方 供圖
活動現場,來自北京、廣東、江蘇、浙江等內地多個省市與香港、澳門共49所中小學代表首次聯合簽署并發起《內地與港澳AI科創人才協同培養倡議》。這是首次以內地與港澳中小學為主體、以AI科創人才協同培養為專項目標簽署的倡議。該明確提出推動課程共建、資源共享、師資共訓、項目共研等合作目標,旨在建立常態化交流合作機制。該倡議的發起,標志著AI科創人才培養從高校或企業主導轉向基礎教育扎根,構建“小初高一體化”培養鏈條,從聯合活動升級為跨區域機制化協作網絡,為政策落地提供基層實踐支撐。(完)
(記者 郭軍)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