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資訊 > 最新動態

深莞打造200平方公里“環巍峨山”科研圈,釋放什么信號?

2025年06月24日 來源:南方+

[ ]

  深莞連接處,99平方公里的深圳光明科學城與90.5平方公里的東莞松山湖科學城,圍繞一座巍峨山背靠背相依。從這里出發,1小時即可通達珠三角9城。

  6月21日,夏至,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科學聯盟在今年投入使用的深圳科學技術館宣告成立。聯盟標志為“We-Science”,意為“我們-科學”,其中的“We”取自“巍峨”的拼音首字母,外形似一座科學的高山。

  從北半球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這一天開始,深莞這兩個GDP占粵港澳大灣區超1/3的城市,將展開“雙城聯動、全域協同”新格局,攜手攀登“科學高山”。


 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科學聯盟的標志為“We-Science”,意為“我們-科學”,其中的“We”取自“巍峨”的拼音首字母。

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科學聯盟的標志為“We-Science”,意為“我們-科學”,其中的“We”取自“巍峨”的拼音首字母。


  兩地高校、科研機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新技術企業將更加緊密結合,通過跨區域、跨機構、跨學科的合作,加強科創兩地創新資源共建、共享,形成“環巍峨山”科研圈、生活圈和交通圈,打造“雙城聯動、全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在粵港澳大灣區“黃金內灣”、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中部,一座方圓近200平方公里的世界級科學片區正在成型,“科研攻關—技術轉化—產業升級”全鏈條創新生態加速構建,為大灣區帶來源源不斷的成長動力。


 位于深圳光明科學城核心位置的深圳科學技術館。

位于深圳光明科學城核心位置的深圳科學技術館。


  從0到1

  深莞五年“種”下三條軸

  在我國科技創新體系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處于“金字塔”頂端,其關鍵詞是“國家",重點在“科學”和“創新",體現了國家意志和地區戰略。

  2016年,中國開始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使之成為承載國家使命的全國科技創新重要力量。

  9年間,上海張江、安徽合肥、北京懷柔、粵港澳大灣區、陜西西安等五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后獲批建設。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明確,以深圳為主陣地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2020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正式批復同意,在“光明科學城-松山湖科學城”集中連片區域范圍內,建設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這是全國第四座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位于深圳光明科學城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位于深圳光明科學城的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近五年來,深莞雙城深化合作,創新要素正在突破行政地域界限加速流通,原本分屬不同城市的科學城連片成群,形成三條“含金量”十足的軸:

  在數學科學軸上,布置了“鵬城云腦III”、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二期)等,將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算力支持;

  在物質科學軸上,深圳中能高重復頻率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和材料基因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特殊環境材料器件科學與應用研究設施位于光明科學城,中國散裂中子源、先進阿秒激光設施位于松山湖科學城;

  在生命科學軸上,布局了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


 深圳灣實驗室

深圳灣實驗室


  這一系列大設施將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匯聚到一起。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顏寧為代表的基礎研究領域全球領軍人物,通過科研院所運行的全新科研機制,正在加速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向粵港澳大灣區匯聚。以深圳灣實驗室為例,現有科研團隊百余個,在職人員1000多人,全職占比90%,居全省實驗室首位,各類高層次人才100多人。

  在這里,不僅形成“從0到1”的創新突破,也給產業科技創新帶來源源不斷的核心推動力。


 位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的中國散裂中子源。

位于東莞松山湖科學城的中國散裂中子源。


  當前,依托松山湖科學城中國散裂中子源,深莞共建了光明科學城材料基因組設施的中高壓中子譜儀和高分辨高通量中子粉末衍射譜儀,兩個譜儀于2024年12月啟用,提供中子衍射測試服務。首期測試樣品超300個,累計服務比亞迪、寧德時代、新宙邦、深圳大學、香港理工大學、澳門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30多家用戶單位。

  1+1>2

  雙城共迎第三增長曲線

  約兩個月后,深圳經濟特區將迎來45歲“生日”。

  45年間,深圳走出了三條增長曲線:

  第一增長曲線是“三來一補”,

  第二增長曲線是“跟隨創新”,

  第三增長曲線則是“從0到1”科學創新帶來的更持續競爭力、更長遠增長潛力。

  和深圳一樣,東莞曾“三來一補”起家,以“世界工廠”揚名,也在不斷走出新的增長曲線。


 深圳市光明區

深圳市光明區


  如今,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科學聯盟成立,不僅意味著深莞兩地打造支撐原始創新的“超能平臺”,也代表雙方將不斷完善促進成果轉化的全鏈條產業創新體系,實現“1+1>2”。

  作為研發創新的“科學山林”、生活宜居的“樂活城區”與產業轉化的“共享智谷”,光明科學城科研資源豐富、生活環境優越。另一邊的松山湖科學城,以“科技共山水一色,新城與產業齊飛”的發展理念,不斷迸發出澎湃創新發展動能。

  東莞陸地面積超2400平方公里,制造業底子深厚,作為高端產業的聚集地,松山湖科學城重點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能網聯汽車、機器人與智能裝備制造、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與健康、新材料與新能源等產業布局,推動產業科技互促雙強。


 東莞松山湖的標志性建筑悠蘭里Uland-松山湖文化藝術街區。

東莞松山湖的標志性建筑悠蘭里Uland-松山湖文化藝術街區。


  深圳創新實力強勁,光明科學城合成生物研究、腦解析與腦模擬、材料基因組三大科學設施建成開放共享,全國唯一生物制造領域國家產業創新中心全面啟動建設。圍繞產業所需,光明科學城引進中兵智能創新研究院(深圳)、南方科技大學光明高等研究院、蘭州大學深圳研究院等一批大院大所,滾動推進項目達19個。

  當下,深莞兩市積極謀劃區域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未來從光明科學城到松山湖科學城僅需10分鐘左右,更加融合、活躍、便利的“環巍峨山”科研圈、生活圈和交通圈令人向往。

  隨著跨城科創合作更加密切,資源統籌與協同創新更有力,區域科研服務、規劃銜接后續配套措施逐步落地,深莞將成為“雙城聯動、全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進一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引擎。

  (記者 馬芳 柳艷 受訪單位供圖)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休宁县| 清水县| 呼伦贝尔市| 黄浦区| 南部县| 达孜县| 沾化县| 灵璧县| 平顺县| 峡江县| 大埔县| 宿松县| 洪泽县| 永宁县| 卢氏县| 兴义市| 景德镇市| 长宁区| 启东市| 霍城县| 松滋市| 隆安县| 闽清县| 金湖县| 伊吾县| 岫岩| 屏东市| 双流县| 南木林县| 崇文区| 澜沧| 阳西县| 北票市| 鲁山县| 辽源市| 鄄城县| 佛山市| 尉氏县| 赤水市| 吴桥县| 永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