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南沙自貿試驗區內的綜合保稅區倉庫,廣州海關所屬南沙海關關員正在對一批應用“倉儲貨物區內直轉”模式的進口葡萄酒進行查驗。經過細致快速的驗放,這批來自法國等地的紅酒完成了由“保稅貨物”到“非保稅貨物”的轉換,隨后將轉運至倉庫存儲,等待送往千家萬戶。
南沙自貿試驗區是廣東自貿試驗區面積最大的片區,面積約60平方公里,跨境電商、美食美酒及冷鏈等分撥業務在這里聚集。
2015年4月21日,南沙自貿試驗區掛牌成立。十年來,廣州海關累計推出自主創新舉措60項,其中4項創新制度獲國務院發文復制推廣,38項創新制度在廣東省內復制推廣,13項創新舉措獲海關總署批復備案;南沙自貿試驗區內海關備案企業數超4500家,較掛牌時增長超17倍。外貿進出口值由2015年的748億元升至2024年的1913.6億元,增長1.6倍,年均增長約10%。
這是4月20日在廣州南沙拍攝的晚霞。新華社記者 肖恩楠 攝
“在‘倉儲貨物區內直轉’等政策支持下,我們的非保稅貨物可與保稅貨物實現同倉存儲,性質互轉時不需要實物進出綜保區,不僅可以充分利用區內倉儲資源,而且也節約管理和物流成本。”駿德商業集團總裁助理陳頌表示。
廣州海關自貿區和特殊區域發展處副處長張鼎煒介紹,今年一季度,南沙自貿試驗區進出口超634億元,同比增長25.6%,高標準國際貿易樞紐區功能不斷增強。一直以來,海關支持南沙持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規則銜接高地、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聚焦新業態發展需求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
以“一港通”項目為例,以廣州南沙港為樞紐港,內河碼頭和鐵路陸港為支線港,推動進出口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平均堆存期由原來的7天縮短至2天以內。目前“一港通”模式已開通航線23條,覆蓋廣東、湖南、貴州三省12個城市的19個內河碼頭和4個鐵路陸港,業務量超53萬標箱,受惠企業超3000家。
廣州海關深化協同監管激發“保稅+”新業態新動能,推出汽車進口疊加保稅倉儲、展示交易、擔保減免等制度集成;積極推動保稅租賃業務貨物類別由客機拓展至直升機、發動機。自2015年開展保稅租賃業務以來,已有100家相關企業落戶,累計進口貨值近1000億元。
下一步,廣州海關將繼續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聚焦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外貿穩量提質等重點工作,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汽車保稅維修、粵港澳游艇自由行等重點項目發展,助力南沙自貿試驗區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
(記者 丁樂)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