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民生融合是建設大灣區優質生活圈的關鍵所在,也是推進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重點領域。自《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五年來,廣東大力推進“灣區社保通”建設,以社保服務小切口,帶動三地民眾心相融。
澳門居民陳泳蒽即將入職橫琴一家診所,正當她計劃回趟澳門,辦理社保供款接續服務時,卻驚喜地發現,澳門的不少社保業務可以直接在橫琴辦理。
去年3月,“粵澳社保一窗通”(橫琴專窗)正式啟用,首次實現澳門社會保障服務“跨境辦”,粵澳合作由協作走向融合。
而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社會保障服務水平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澳門青年從見證者、獲益者,成為了建設者。
截至今年2月,該專窗已累計為澳門居民辦理了粵澳兩地的社會保障業務3512人次,服務事項也從啟用時的13項擴展到了20項。
為了提供更高效、便捷的灣區社保服務體驗,全省各地人社部門通過與銀行攜手,積極把社保經辦服務向群眾家門口延伸,打造“15分鐘社保經辦服務圈”。
珠海在全省率先推行社銀合作,通過在各個銀行網點均設立社保專窗,為市民提供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退保、社會保險轉入申請等多項社保業務服務,讓辦事群眾從“最多跑一次”向“就近跑一次”轉變。
去年8月,南沙首次實現了社銀跨境合作,“社保易”銀政服務站正式進駐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校園;隨后,廣州市首個“企業園區社銀服務站”在南沙區廣汽豐田園區揭牌運行。
一方熱土,三方共筑。過去一年里,“粵澳社保一窗通”(南沙專窗)正式啟用,粵澳兩地社會保障體系在資源一體整合、制度一體銜接方面邁出重要一步;首批粵港社保“跨境辦”的7個服務網點正式啟用,粵港兩地在社保領域的合作進一步深化。
截至目前,大灣區內地9市共開設237個“灣區社保通”服務專窗,在港澳建設了85個跨境網點,2023年辦理業務12.3萬人次,大灣區社會保障服務網正越織越密。
截至今年2月,港澳居民在粵參保32.7萬人次,享受廣東社保待遇4.9萬人次。未來,“灣區社保通”也將從目前的粵港、粵澳跨境辦到粵港澳通辦,進一步促進大灣區人力資源便捷流動。
(記者 黃子懿 趙國玫 楊鷹 )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