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中山分站 > 最新動態

中山發動人才“外引內培”雙輪驅動

2023年09月28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這是一座制造業城市關于“人”的故事。

  攤開粵港澳大灣區地圖,在珠江口“A”字形中間橫杠位置,這座面積不到180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山,從2010年至2023年,10多年間涌入了超過130萬人口,是2010年常住人口的1.4倍以上。

  在廣佛深珠的環繞之中,于深中通道珠江西岸的登陸點,“黃金內灣”中的這座城市持續釋放著人才的“灣”有引力。目前,中山約有45萬名專業技術人才,超72萬名技能人才,其中高技能人才超25萬人,是2021年的1.34倍。

  更具反差感的是,這座被視為“養老圣地”的宜居城市,卻是統計學上的“青春之城”。根據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中山15—59歲人口占比75.44%,在廣東排名第三,是全省“最青春”的城市之一。

  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拉開這10多年來的時間軸,“人口”“人才”是中山繞不開的兩個關鍵詞,雙線交織出這座城市發展變遷的歷程。

  青春之城

  333萬“生力軍”逐夢中山

  “我在中山挺好的!”今年1月,25歲的廣西姑娘吳春蘭和丈夫一起來到中山的廣東奧馬冰箱有限公司,現在夫妻兩人月工資加起來有1萬多元。“中山發展好,賺錢機會多。我打算在中山一直干到50歲!”吳春蘭笑著說。

  吳春蘭的故事,是中山人口規模持續增長,逐漸形成人口“引力場”的縮影。據統計,今年1—3月,中山全市城鎮新增就業超1.1萬人。

  如果將時間維度拉到更廣,根據《廣東省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中山市2020年人口數為441.8萬人,在全省排名11位。從2010年至2020年,十年間,中山市人口增加了129.72萬人,增長41.56%,年平均增長率為3.54%。這一增長率在全省排名第四。

  人口的快速增長,背后折射的是中山開放包容的城市特質、快速發展的制造產業、多元創新的留人政策。

  2010年,中山開全國先河,實施《流動人口積分制管理辦法》,接受外來務工人員積分入戶及其子女積分入學申請。

  2016年,中山市發布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正式拉開新一輪戶籍改革的序幕。

  2018年,中山進一步放寬入戶條件,取消積分入戶政策,放開放寬重點群體落戶限制,符合條件無住房亦可落戶。

  戶籍制度改革的深入實施,使中山城市吸引力進一步提升,人口遷入的進程進一步加快,也讓更多年輕人選擇來到中山創業就業。根據七普數據,中山15—59歲人口占比75.44%,在全省排名第三,是全省“最青春”的城市之一。超過333萬的勞動年齡人口,活躍在中山這座城市的各個崗位上。

  “灣”有引力

  人才“外引內培”雙輪驅動

  從數據來看,2022年末,中山全市常住人口443.11萬人,比上年末提高0.02個百分點,人口增長速度已經放緩。如何將人口紅利轉化為人才紅利,是中山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探路的新命題。

  處于大灣區的核心腹地,中山正不斷輻射吸引人才的“灣”有引力。

  去年,中山出臺《中山市新時代人才高質量發展二十三條》,創新提出在企業經營管理、科技創新等7個領域評定特聘人才,讓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人才脫穎而出。與此同時,中山積極實施“雛鷹歸巢”“333”碩博人才引進計劃,推出青年人才獎勵金等獎補措施,讓人才愿意來、留得住。

  一方面持續釋放引才“磁力”,另一方面增強人才本地孵化能力。目前,中山的長春理工大學中山研究院、中科中山藥物創新研究院兩大院校,正不斷地為中山的支柱產業孵化碩博高層次人才,實現人才“外引內培”雙輪驅動。

  雙向奔赴

  港澳人士在中山享“同城待遇”

  自7月1日“港車北上”政策實施以來,市民發現越來越多的香港單牌車出現在中山的大街小巷。南頭鎮某樓盤策劃經理陳儀娟告訴記者,近期不少港客組團來看房,樓盤平均每個月成交超100套,香港置業者占比高達七八成。

  不少港澳人士形容,中山對他們來說是兼具平衡和舒適的地帶。一方面,有完善的生活配套和宜居的生活環境,這是他們選擇在此安家的重要前提;另一方面,開放創新的城市氣質和深中通道即將通車的機遇,也讓中山更具投資價值。

  為讓更多在中山生活的港澳居民享受“同城待遇”,中山還聚焦港澳居民常辦高頻業務,不斷優化辦事流程,提升辦事服務水平。

  在社會保障方面,中山全力推進“灣區社保服務通”工程,截至今年5月,港澳臺居民在中山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人數超5700人,享受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人數超2300人。

  ■聚焦

  一座青春之城的

  “人才功夫”

  2010年,中山開全國先河,實施《流動人口積分制管理辦法》。截至2017年上半年,近2萬名流動人員通過積分制得以在中山落戶安居。

  這是中山人口發展的歷史性事件。在產業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中山為外來務工者提供了寬松、便利的條件,也為自身贏得了城市發展“人口紅利”。

  在人口規模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如何從“人口紅利”轉變為充分利用“人才紅利”,是中山在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必須回答的重要課題。2014年3月28日,首屆“中山人才節”舉行。彼時,立足廣東、聯系港澳臺、面向海內外,中山喊出了“面向全球引才”的口號。

  近兩年來,中山開啟全球引才新窗口:出臺重磅人才新政“人才二十三條”,創新劃分7個領域評定特聘人才,同時設立10億元規模的人才創新創業基金,為產業轉型提供智力支撐。今年第十屆人才節,中山全球引才視野進一步凸顯。結合2023年海外專家南粵行活動,中山邀請了近百名外籍專家及博士博士后等高層次人才,走入市內高新企業、創新平臺實地考察調研,進行項目路演與供需對接。

  扎實的產業基礎、優渥的創業環境、貼心的引才政策,吸引大量灣區青年來此逐夢。

  “大灣區人”潘洪輝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佛山出生、中國香港長大、美國念書的他,2018年初來到中山,和創業伙伴創立了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經過三年的發展,如今,該公司已成為國內培養基領域的佼佼者。

  從全國搶人到全球引才,中山再次邁出了先行先試、探索創新的一步。這不僅是城市發展視野的躍升,也是產業發展思路的轉變——從簡單粗放的產業規模擴張,邁向創新引領的智造轉型。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背景下,肩負省級改革創新實驗區的重要使命,中山正迎來改革開放以來的“二次騰飛”機遇。從創新積分制吸引人才創新創業,到開啟全球引才新序幕,中山這座“青春之城”,正在展現更多近悅遠來的“人才功夫”。

  (蘇芷妍 楊慧榮)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浠水县| 茶陵县| 金山区| 潞城市| 南靖县| 莱西市| 遂川县| 仲巴县| 衡山县| 阳原县| 太湖县| 浮梁县| 临泉县| 龙川县| 宝鸡市| 吉安县| 南木林县| 涡阳县| 永新县| 丰都县| 娱乐| 陵水| 凤冈县| 平南县| 张家界市| 高邮市| 南岸区| 隆化县| 墨竹工卡县| 万盛区| 白城市| 姜堰市| 元阳县| 特克斯县| 东城区| 思茅市| 禹州市| 晴隆县| 南开区| 安多县| 拉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