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中山分站 > 最新動態

中山:構筑大灣區醫療衛生服務高地

2023年09月28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今年4月,中山培育出全國首家粵港共建的中西醫結合三甲醫院,讓大灣區群眾更便捷地享受港醫、港藥、港械服務;

  6月,中山成為全省唯一獲批中央財政支持的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城市,讓居民在家門口看“名中醫”的愿景加速實現;

  7月,中山市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掛上“國字號”招牌——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心腦血管急危重癥患者救治有了更強大的保障……

  件件關民情,事事順民意。今年以來,中山在推動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方面動作頻頻、成效顯著。這些豐碩成果背后,是中山緊緊圍繞“健康廣東”建設目標,著力構筑粵港澳大灣區醫療衛生服務高地。

  頂天立地強腰

  推動公立醫院提質擴容

  “患者心梗,術后出現心衰,請ECMO支援!”9月1日傍晚,超強臺風“蘇拉”來臨,一通求救電話打進了中山市人民醫院ECMO中心。迎著狂風暴雨,醫療團隊帶著“救命神器”ECMO爭分奪秒地轉運患者。凌晨時分,心臟移植成功的患者遠離了生命危險。

  在中山,每年有約1500例的心梗患者需要救治。如何為這些群眾兜住“生命防線”?這背后有賴于全市胸痛中心體系的支撐。

  作為中山首個國家級胸痛中心的牽頭學科,今年7月,中山市人民醫院心內科正式獲批為國家臨床重點專科。這意味著中山綜合醫院專科建設再創佳績,為本地急危重癥患者提供更強大的生命保障。對于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評估,代表了一家醫院的綜合救治能力,更體現了一座城市保障群眾生命健康的軟實力。

  不僅如此,圍繞高水平醫院建設,中山屢攀“高峰”:新一輪醫院“國考”成績公布,中山市三大醫院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績效考排名全部進入A等以上;中山市博愛醫院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嬰幼兒養育照護示范指導中心”。

  既有“高峰”也有“群山”,今年以來,一批處于“腰部”的中山公立醫院加速提質擴容。今年4月,中山培育多年的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成為三甲醫院;今年6月,中山人民醫院口腔分院獨立發展為全市首家公立三級口腔醫院;在中山北部、西北部、東部片區,中山市小欖人民醫院,火炬開發區人民醫院、黃圃人民醫院3家鎮域醫院迅速崛起,成為群眾家門口的區域醫療衛生高地。

  近年來,中山積極構建“頂天立地強腰”的醫療衛生發展新格局,在以高水平醫院建設為依托“登高”、以區域中心醫院建設為抓手“強腰”基礎上,更以“緊密型醫聯體建設”為牽引實現“地穩”,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推動全市形成“分級醫療、急慢雙治、雙向轉診”的合理就診秩序。

  今年,市政府出臺緊密型醫聯體建設行動計劃,以5家三級龍頭醫院帶動,組建“鎮街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位一體的緊密型醫聯體。目前,中山市人民醫院與市骨科醫院、南朗人民醫院、黃圃人民醫院、橫欄醫院;中山市中醫院與沙溪隆都醫院、坦洲人民醫院、港口醫院成功“組團”,構建管理、業務、資源和機制緊密協同的緊密型醫聯體。

  對于緊密型醫聯體的建設成效,尿毒癥患者家屬趙芳的感受最為深刻。趙芳住在南朗街道,她的丈夫79歲高齡患有尿毒癥。“無論刮風下雨,每周必須透析三次。4點半起床,6點半準時到醫院。過了7點,車流排長龍,開車進不去醫院。老伴兒從門診大樓走到血透中心很吃力。”趙芳說,如今,緊密型醫聯體模式下,市人民醫院將血液凈化中心開到了南朗人民醫院,她帶著老伴出門透析只需10分鐘。

  一組真實的數據更具有說服力:中山市人民醫院黃圃院區實施緊密型醫聯體1年,已成為省級胸痛和卒中處理的區域中心醫院,25分鐘內就能為患者打通堵塞的血管,急診服務覆蓋南頭、三角、東鳳、順德容桂等周邊地區患者,整體醫療服務能力較去年同期提升20%。

  從全省創新到全國試點

  不遺余力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

  今年6月,全國掀起了一場趕赴中山學習的熱潮:來自上海、湖南、湖北、海南的衛健部門、中醫院紛至沓來,只為學習一套中西醫兼容的DIP基本醫保支付體系。這是中山在全省率先開展的中醫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它成為“全省醫改十大創新典型案例”,面向全國推廣。

  中山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并沒有止步于“醫改”,而是向上突破。今年6月,國家通過競爭性評審方式在全國遴選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示范試點城市,中央財政按每個項目最高2億元的標準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中山成為全省唯一獲評的城市。

  又一項“國字號”招牌落地的背后,積淀了中山市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努力探索與一線實踐。近年來,中山不斷加大中醫藥領域財政投入。當前,中山已建成以市中醫院為龍頭的四級中醫藥服務體系。無論是床位,還是中醫醫師等核心資源,年均增長都超過11%。

  在專科建設方面,今年中山持續深化4個國家重點專科、4個省高水平重點專科、28個省中醫藥局重點專科內涵建設,在中醫優勢專科專病領域打造區域一流、省內領先的中醫名科。至今,中山已有三甲中醫醫院2家,累計建成4個中醫類國家級重點專科、24個省級重點專科。此外,“治未病中山模式”、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和“旗艦”科室建設更是入選成為廣東省建設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范區試點主題。

  在中醫人才領域,今年新增了3名廣東省名中醫。截至目前,全市的省名中醫人數達到10人,柔性引進全國知名中醫專家12位,建設“國字號”名醫工作室7個。

  在醫院建設方面,為增強中醫藥服務能力,今年,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發展成為全國首家粵港合資的中西醫結合三甲醫院。中山市中醫院成功獲評省治未病服務5A等級,成為省中醫經典病房建設試點單位。當前,中山市中醫院正高質量開展全省中醫經典病房試點,加快推進智慧醫院“互聯網+中醫藥”“人工智能+中醫服務”等項目建設,重點開展傳統治療中心、中醫經典科、骨科醫療中心、急危重癥醫學中心等高水平臨床醫療中心能力建設。

  如今,全市中醫治未病和康復服務四級網絡體系已然建成,中山已在全省率先實現鎮街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100%覆蓋。老百姓信中醫、愛中醫、用中醫的現象在中山蔚然成風。近5年來,全市中醫門診人次、住院人次年均增長7%、11%,2022年中醫人均診療人次達1.25,高于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

  在中央專項資金支持下,中山正加快建設“防治康”一體化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模式,不斷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

  呵護“一老一小”

  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作為女性,我們都知道宮頸癌防治很重要,接種疫苗越早越好。”中山市實驗中學初一女生家長謝女士說,“但是,市面上HPV疫苗一針難求。中山能優先保障孩子們的健康,作為家長,我們很感動!”

  去年以來,為更好地保障婦女兒童健康,中山市政府將適齡女生HPV疫苗免費接種列入年度“十大民生實事”。近2萬名中山適齡女生集中接種了HPV(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第1劑。今年4月起,中山再次集中開展第2劑次免費接種。作為一項長期的“民生工程”,中山市衛健局聯合多部門印發了《中山適齡女生HPV疫苗免費接種工作方案》。方案顯示,到2030年,中山市90%的15歲以下女生將完成HPV預防性疫苗全程免疫。

  站在全生命周期的兩端,老人和兒童是社會最柔軟的群體,讓他們得到更多呵護,是“健康中山”建設最溫暖的底色。

  為呵護老人,“為中山常住60周歲以上老人免費接種流感疫苗”被寫入2023年中山市十件民生實事項目中。今年9月,3萬多支四價流感疫苗陸續分發到各鎮街。

  “一針四價流感疫苗原價大約160元,為了給體弱且秋冬季容易感冒的老年人提供健康保障,今年中山推出免費四價流感疫苗接種服務。”中山市骨科醫院成年接種門診護士坦言,“家家都有小,人人都會老。呵護好一老一小,是一件既貼近個人生活又關系國計民生的事。”一支小小的免費流感疫苗,保障了3萬多名老年人過冬,足見中山用心用情之處。

  今年以來,中山不斷夯實“一老一小”服務基礎,指導鎮街開展醫養結合創建工作。當前,全市65歲及以上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完成率達到38%,完成體檢10.75萬人次。

  針對嬰幼兒照護,中山目前已成立中山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全市備案托育機構達到115家,可供托位達到2.1萬個,千人托位數達到4.7,遠遠高于全省千人托位數2.9個的均值。不僅如此,中山4家托幼機構已入選第一批全省示范性托育機構。

  在婦兒健康安全管理方面,中山持續多年開展適齡婦女“兩癌”篩查。今年以來,全省為參加免費“兩癌”篩查的婦女提供了健康贈險3.5萬份。目前,全市已完成初篩的婦女達2.47萬人次,完成省下達任務的98.4%。此外,中山今年還為1.87萬名孕婦免費提供產前篩查項目服務,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

  當前,為切實保障廣大勞動者職業健康權益,全市超200家“中小微型企業”、1萬多名勞動者已被納入免費體檢名單。圍繞重點關注,中山市衛健局正著力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聚焦

  推動粵港澳臨床研究深度合作

  打造“健康灣區”

  中山樣本

  今年7月,香港全科醫生黃志浩總是定期搭乘高鐵,從香港西九龍到廣州南,再轉乘至中山陳星海中西醫結合醫院(下稱“陳星海醫院”)坐診。

  過去半年,這已成為黃志浩往返粵港兩地工作的常態。而他所服務的內地醫院,正是全國首家粵港共建的中西醫結合三甲醫院。在引入港醫、港藥、港械方面,陳星海醫院已有多年經驗。

  3年前,陳星海醫院從公立醫院成功轉制為粵港合資混合性股份醫院,逐步探索出一條公立醫院以外的錯位發展之路。作為內地首批“港澳藥械通”政策落地實施的指定醫院,過去2年,陳星海醫院在全省率先獲得“港澳藥械通”電子批件,通過進口口服抗癌新藥勞拉替尼、恩曲替尼,惠及了大量跨區域求醫求藥的腫瘤患者。

  44歲罹患右上肺腺癌的劉叔就是典型代表。44歲的劉叔癌細胞多處轉移,前幾年因無法赴境外用藥,只能姑息治療。去年以來,劉叔在陳星海醫院用上國內未上市的國際抗癌新藥“勞拉替尼”——成為中山落地實施“港澳藥械通”政策后的首名受益患者。

  為了購買肺癌靶向藥“勞拉替尼”,一批又一批像劉叔一樣的跨境患者趕赴港澳及東南亞求醫。他們不僅奔波勞累,更承受巨大經濟壓力。“這些都是其次,最怕的還是買到假藥。”劉叔坦言。在中山及周邊城市,需要跨境求藥的患者不計其數。

  早在今年初,《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鼓勵組建粵港澳專科聯盟,拓展實施“港澳藥械通”政策。在該政策下,陳星海醫院通過“港澳藥械通”政策積極引入了7種藥品及1種醫療器械,讓粵港澳大灣區患者在“家門口”更便利地使用國際新藥。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落地實施4年有余,粵港澳大灣區不僅通過“藥械通”政策,著力打破三地醫療醫藥體系的機制壁壘,更倡導三地共建區域醫療聯合體和區域性醫療中心,鼓勵組建粵港澳專科聯盟,建設遠程醫療協作網,推動在人才培育、臨床研究、診療服務等方面深度合作。

  全力推進“健康灣區”建設,中山正積極探索極具特色的中山樣本。過去3年來,中山依托國家骨科醫學中心北京積水潭醫院共同托管建設全市首家公立三級骨科醫院——中山市骨科醫院。以此為平臺,今年3月25日,國家骨科醫學中心粵港澳大灣區學術與高質量發展會議在中山召開,北京積水潭醫院、中山市骨科醫院與來自粵港澳的25家區域中心單位及39家醫療機構組建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骨科聯盟”。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骨科聯盟”已經推動了北京、香港、澳門、貴州、中山等地醫療機構聯合開展學術交流,開辦“粵港澳大灣區骨科教育會”。同時,成立“北京—中山疑難骨關節疾病多學科遠程會診中心”“國家骨科醫學中心機器人創新應用于示范培訓基地(中山)”,推動粵港澳三地在人才培育、臨床研究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隨著《中山市推進衛生健康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下稱《方案》)的印發,健康中山建設迎來新使命。《方案》聚焦20項重點任務、67條清單,從高水平龍頭醫院建設、緊密型醫聯體建設、中醫藥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入手,著力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發展。根據目標,到2025年,中山要建立健全從出生托育到養老關懷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務保障體系;2030年,中山主要健康指標將走在全省前列。

  (撰文 曾艷春 陳標)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壶关县| 中宁县| 屏南县| 马山县| 平山县| 霍州市| 富源县| 仁寿县| 岐山县| 定兴县| 句容市| 盐亭县| 株洲市| 荣成市| 永年县| 泽州县| 镇远县| 武宁县| 什邡市| 高台县| 云阳县| 方正县| 阿图什市| 肥西县| 永仁县| 扎囊县| 道孚县| 昌宁县| 枞阳县| 北碚区| 罗江县| 托里县| 溆浦县| 大同市| 乌苏市| 乐安县| 方城县| 宁都县| 珠海市| 陇南市| 兴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