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777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完整版,亚洲三级欧美,国产精品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您現在的位置: 城市 > 中山分站 > 最新動態

中山外貿貨運新局:將大港搬到企業“家門口”

2023年04月14日 來源:南方日報

[ ]

  4月12日,一列40個標箱、滿載冰箱的集裝箱班列從南沙港鐵路黃圃貨運站緩緩駛出,朝著線路的終點——南沙港方向駛去。班列貨物的貨主是中山本土家電巨頭——廣東奧馬冰箱有限公司(下稱“奧馬冰箱”)。這趟班列是奧馬冰箱繼今年3月29日后,在黃圃貨運站發出的第二趟班列。

  通過南沙港鐵路,奧馬冰箱的產品直達南沙港,揚帆出海,進入歐洲市場。南沙港鐵路黃圃貨運站正式通車運行,意味著在中山北部產業集群和南沙港之間打通了一條直連通道,這也是中山第一條直連南沙港的“點對點”貨運鐵路。南沙港鐵路已接入中歐班列線路,通過南沙港鐵路和中歐班列,中山制造業將以更加便捷、成本更低的方式接入國際市場。

  中山港口貨運體系也積極向東對接。最近,“中山神灣港至深圳蛇口港”正式開通,這是中山與深圳兩地口岸今年以來開通的第3條組合港航線。隨著新線路和新模式落地,中山與廣州、深圳等周邊國際港口體系加速融合,一個“公鐵海”聯運的外貿貨運格局逐漸成形。

  新線路

  “公海鐵”聯運“一箱到底”

  南沙港鐵路于2016年10月開工建設。彼時,奧馬冰箱正處于出口業務快速攀升期,2016年,奧馬冰箱冷柜總銷量突破750萬臺,出口量連續8年保持全國第一。

  “南沙港鐵路開建,我們就一直關注著它的進展。”奧馬冰箱船務部部長馮長江對南沙港鐵路黃圃貨運站的建設十分關注。南沙港是奧馬冰箱的核心出貨港口,承擔了奧馬冰箱95%以上的出口貨量。僅2021年,奧馬冰箱從南沙港出口到全球市場的柜量就達到16萬標箱,預計2025年將超過25萬標箱。

  突出的區位優勢讓南沙港鐵路黃圃貨運站成為奧馬冰箱的“必然之選”。奧馬冰箱生產廠區與南沙港鐵路黃圃貨運站的直線距離不足10公里,運輸路程30分鐘內。產品從奧馬冰箱廠區抵達黃圃貨運站后,可獲得從裝載到上船的全流程服務,實現將港口搬到“家門口”的效果,奧馬冰箱的產品進入集裝箱內后,就可通過公路、鐵路到海運“一箱到底”,直達海外目標市場港口。

  馮長江表示,中山黃圃至南沙港的海鐵聯運線路開通后,為奧馬冰箱提供了一條拖車和水路之外的第三個集港通道,對比公路運輸,南沙港鐵路黃圃站海鐵聯運成本將降低20%左右。

  作為中山首個鐵路貨運站場,南沙港鐵路黃圃貨運站彌補了中山在鐵路貨運方面的不足。對比傳統的拖車公路運輸,鐵路運輸的優勢顯而易見,運輸體量更大、成本更低,且不易受氣候條件影響,尤為適合長距離運輸大型、重質貨物,這對于具有明顯外貿導向的中山制造業來說意義尤為突出。第三方數據顯示,中山外貿依存度超過了全國96%以上的城市,2021年中山外貿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超過了75%,進出口規模創下歷史新高。

  南沙港鐵路將是中山制造業一條高效的外貿運輸通道。從陸路看,南沙港鐵路已接入中歐班列,目前從南沙港鐵路南沙港南站開出的中歐班列為一月兩列左右,并均經過黃圃貨運站。去年5月,南沙港鐵路首趟中歐班列開行,來自珠三角地區的輕工產品乘班列經由阿拉山口出境,15天后抵達俄羅斯沃爾西諾,比海運節約60%的時間。從海路來看,南沙港鐵路在中山公路運輸和海運之間架起了關鍵“一橫”,搭建起接入南沙港海鐵聯運體系的橋梁。廣州貨運中心黃圃鐵路貨場相關負責人表示,南沙港鐵路黃圃貨運站的海鐵聯運模式將為客戶節約15%以上的運輸成本。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南沙港鐵路將成為中山外貿貨運體系中的重要補充。

  新格局

  “點對點”直達南沙港的鐵路

  從南沙港鐵路黃圃貨運站到南沙港碼頭,全程用時約1個小時,雖然運輸速度未達到標桿水平,但其意義在于打通了一條“點對點”直達南沙港的鐵路線路,建立了一套可與南沙港碼頭融合的運作機制,讓南沙港直接為中山產業服務。

  受水域條件限制,中山港不具有萬噸級泊位,不屬于大型深水港碼頭,中山港也因此在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中始終處于喂給港的地位。近年來,中山從推動基礎設施共建到完善合作機制等方面入手,不斷強化與周邊國際港口群的聯系,與周邊港口對接的頻率和深度逐步提升。

  南沙港鐵路的開通,進一步拉近了中山與南沙港的距離,實現了高效的互聯互通效果。此外,中山近年來從多個方面加強與南沙港對接。2017年,《廣東省推進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方案》出臺實施,提出以廣州港、深圳港為核心加快港口整合,促進全省港口協同發展,形成分工合理的港口發展格局,構建對接港澳、聯通西江、服務泛珠的世界級港口群。同年,中山、廣州、佛山三地國資聯手,合資建設經營廣州港南沙港區四期工程。

  廣州港物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合順表示,廣州港物流有限公司團隊正圍繞南沙港開展集裝箱海鐵聯運服務,借助南沙港鐵路等硬件基礎,可為中山企業提供“廠到港”“廠到船”的服務,真正將“出海口”搬到企業的“家門口”。

  面對隔海相望的深圳港,中山則采取了不同的融合模式。去年,中山市與深圳市制定了《深圳中山戰略協作第一批重點事項(項目)》,大灣區組合港建設就是首批重點事項之一。今年3月31日,“中山港至深圳蛇口”航線正式開通,這是深圳海關“大灣區組合港”項目的第29條航線,也是中山與深圳之間的第5條組合港航線。依托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深中兩個港口實現信息互聯互通、海關監管互認,讓兩個分屬不同關區的港口“兩港如一港”。出口貨物在中山港碼頭完成申報、查驗等手續,通過駁船調撥至深圳相應的港口,就能直接換裝船出口,全程只需“一次報關、一次查驗、一次放行”,大幅縮減了通關時間。

  截至目前,“組合港”模式已覆蓋深圳市蛇口港、鹽田港和中山市中山港、小欖港、黃圃港、神灣港6個外貿碼頭,通過“組合港”模式進出口集裝箱累計近1.5萬個標箱。借由“組合港”模式,碼頭還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內河駁船與國際航行船舶之間的銜接,靈活安排倉儲物流周期,貨物平均堆存期由7天縮短至2天,中山企業“借港出海”更便利快捷,成本更低。

  新動能

  產業升級加速港口格局優化

  中山港口群的發展動能源于中山產業的持續升級。中山港口群發展與中山產業密切相關。雖然無法與廣州港、深圳港、南沙港等國際化大港口相比,但中山港也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航道相對暢順,船只入港排期快、裝卸快,對體積、運量不大的醫藥、汽車零部件、精密小型儀器等非大宗高精尖產業產品運輸具有天然的親和力,這與中山制造業尤其是輕工制造業發展形成了較好的配合度。

  自2001年起至2005年間,中山港貨物吞吐量曾一度突破2000萬噸,闖進全國港口前十。而這一時期也是中山制造業的高速發展期,中山工業總產值在此期間突破2000億元大關,美的環境電器制造有限公司和格蘭仕(中山)家用電器有限公司等制造業龍頭品牌先后落戶。

  如今,在中山現有的港口體系中,共有三個一類口岸(中山港航運碼頭、中山港外運碼頭、神灣港)和兩個二類口岸(小欖港和黃圃港)。從進出口量來看,航運碼頭、外運碼頭和小欖港排名前三位,形成了以火炬開發區和小欖鎮兩大產業集聚區為核心的航運圈。

  隨著產業發展,中山城市和產業發展的重心逐步東移,其中一個關鍵事件是中山港東移。2015年,《中山港馬鞍港區規劃調整專項規劃》獲得省政府同意,中山港東移戰略落地實施。規劃建設中山港新客運碼頭(馬鞍港區)已被寫進中山市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中山將完善優化中山港新客運碼頭(馬鞍港區)中山至深圳航線,并開通至香港、澳門的快班航線,從新客運碼頭到深圳機場僅需約25分鐘,到香港機場約50分鐘,到澳門機場也將用時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

  中山的產業東移步伐將逐步加快。中山市在全市范圍內規劃布局了十大主題產業園,其中位于東部的翠亨科創產業園、火炬深中合作創新區、岐江新城智慧港、東部健康醫藥產業園規劃總面積超過24畝,占十大主題產業園總面積比例超過50%。隨著東部產業崛起,中山港口體系建設重點也逐步向東部傾斜。按照中山市交通“十四五”規劃,通過加強與周邊港口碼頭的無縫對接,共享港口基礎設施,中山港將實現40分鐘可達深圳機場福永碼頭、深圳蛇口港等,60分鐘可達香港維多利亞港等。

  與此同時,原有的港口體系也正逐步升級。“十四五”期間,中山將推動黃圃港、神灣港、中外運等重點碼頭增加港口貨種作業資質,提升港口吞吐量和貨物通過能力;支持黃圃港拓展公鐵水聯運業務,開展公鐵水聯運相關職能部門或企業之間的合作,采用“門到門”“一單制”等物流形式;在小欖港試點智慧港口建設,率先開展港口集裝箱裝卸設備半自動化改造,引入龍門吊遠程操控技術,提升港口裝卸設備的智能化、安全性,節約運營成本,為全市積累智慧港口經驗。一場由產業升級引發的中山港口體系升級行動已經打響。

  (記者 雷海泉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宁市| 旬邑县| 灵台县| 三亚市| 竹溪县| 改则县| 馆陶县| 青川县| 鄂伦春自治旗| 边坝县| 澄城县| 饶阳县| 曲阳县| 麻城市| 米泉市| 鄂尔多斯市| 五家渠市| 鄂尔多斯市| 乐昌市| 江达县| 莱阳市| 香格里拉县| 万全县| 四会市| 雷波县| 磴口县| 青冈县| 江源县| 定边县| 海兴县| 台南市| 辽阳市| 孝昌县| 普格县| 乌恰县| 抚松县| 离岛区| 温泉县| 方城县| 江北区| 辽阳县|